華聲在線11月12日訊(通訊員 謝定局 沈堅)層林盡染、山溪潺潺……立冬過后,位于雪峰山腹地的洞口縣長塘瑤族鄉呈現出的一幅色彩斑斕的奇異景象。
從G320洞口塘出發,沿長塘河挺進5公里,便可到達素有縣城“后花園”之稱的長塘瑤族鄉。這里四面環山,進出外界的唯一公路沿山勢而建,左靠山壁,右臨河岸,每逢惡劣天氣,道路泥濘濕滑,對過往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造成威脅。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作為連點的縣級領導,該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戴偉建也一直牽掛著這條“希望路”?!耙汛斫ㄗh辦成實事,讓群眾期許變為現實。”近年來,他針對代表建議,多次組織相關部門現場調研,并聽取當地瑤民的意見,讓民生實事早日從“藍圖”變為現實。今年8月1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如期開工。
從公路擴建立項到實地勘測,該鄉黨委書記譚輝輝一直放心不下。譚輝輝介紹,長期以來,狹窄崎嶇的進山路制約了瑤鄉的發展,農產品運輸困難,村民出行不便。此次擴建工程,承載著全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大家都盼望著這條“希望路”能早日暢通,為瑤鄉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同樣翹首以盼的還有沿途的瑤族同胞。“現在,我每天最喜歡聽的是機械的轟鳴聲?!痹撪l大公村瑤民肖尊富望著家門口繁忙的施工場景感到由衷的欣慰?!皟缮侥芟嘁?,行走要半天呢。”肖尊富告訴記者,他們屬于過山瑤,先祖世居雪峰山腹地,以前這里交通封閉,環境惡劣,與山外的交往少,至今仍保留著很多傳統的瑤族習俗。過去瑤民出門是爬山步行,有了公路之后,摩托車是瑤民常用的交通工具,現在大部分已用上小汽車了。雖然交通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九曲十八彎,有的地方寬不足3米,每次出行還是忐忑不安。
建設期間,廢渣堆放場地的選址卻讓施工隊犯了難。譚輝輝告訴記者,由于長塘是瑤民聚居地,當地瑤民有著諸多傳統習俗,對土地極為珍視,認為土地是祖先賜予,是承載家族福運的根基,不能隨意處置。
“雖然按照老規矩沒錯。可這次修路也是為了給咱瑤寨帶來更多的福運呀。咱祖先留下的規矩里,也有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道理……”面對阻力,譚輝輝帶領工作人員耐心做好瑤民工作,確保工程如期推進。
“我是瑤族人,懂瑤語,交流更方便?!睘榱送七M工程進度,該鄉鄉長謝仁武趁熱打鐵,挨家挨戶爭取各族群眾的支持。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快,“幸福路”上出現一幕幕感人的場景:大公村肖尊富三兄弟讓出十余畝土地做廢渣堆放場;山龍村10組的28戶村民,慷慨地將自家的山林田地貢獻出來;老艾坪村的戴昌宗、戴佐許等村民,主動把自家的院落以及菜地提供給工程使用,用于公路建設……
人心齊,泰山移。今年來,隨著通鄉公路改擴建的穩步推進,該鄉用好積分換項目“六零”工作法,帶動各族群眾團結進步,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180余畝甜茶基地年產值突破60萬元,1197余畝油茶基地確保農戶入股分紅逐年遞增,冷水魚養殖年產值達70余萬元,蔬菜基地年產值2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