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華
秋冬季的洪家洲讓人驚艷。
春夏季,因為四面環江,洲上居民以渡船作為進出洪家洲的主要交通工具。今年汛期,當地政府曾經對洲上留守的居民進行了兩次撤離,工作人員背著老人上渡船過河的感人場景讓許多人記憶猶新。
這一次,長沙晚報湘江洲島走讀團成員到來時恰逢枯水季。站在渡口,讓人訝異的是,江水退去,河床上布滿嶙峋怪石和干涸的泥土,原本深藏在水底的一條水泥路顯現出來,從岸邊筆直通往洲上,現場車來車往。
驚訝還不止于此,潭洲社區干部告訴我們,洪家洲上有多棵百年以上古樟樹,這在湘江洲島中極為罕見。過去,洪家洲家家戶戶有漁船,漁民過著浪里飄的日子,現在洪家洲上有了小飛機,游客可體驗直沖云霄的刺激。
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樟樹要三個人手拉著手才剛好環抱住。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溯洲:洪家洲的名字有個美麗誤會
也許是交通便利,這個時節的洪家洲吸引了不少游客,相當熱鬧。抬頭望去,附近許廣高速過江大橋的橋墩上還殘留著夏季河水漫過的痕跡。橋墩底部,游客三三兩兩,或游玩,或釣魚。
看出記者的好奇,村干部劉明介紹:“這條路是建設許廣高速時為方便運輸材料而臨時修建的便道,枯水季才會露出水面,春夏漲水季就會被淹沒?!?
“我們小時候去銅官集鎮上中學,汛期坐船過河,枯水季要從洲頭走到洲尾,再赤腳走過淺河灘上岸?!蓖辽灵L的洪家洲人謝興伏補充道。據悉,2006年許廣高速建成通車后,為當地人留下了便道和橋上的防汛疏散通道。
洪家洲的名字緣何而來?洲上老居民、如今87歲的張駿前老人語出驚人:“洪家洲原本不叫洪家洲,而是叫馮家洲!”
據清光緒《長沙縣志》記載,“馮家洲,在銅官渚之上大河中?!边€有人在當地居民家看到過從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船槳,上面寫的也是兩點水的“馮”。
張家在洲上已經住了十幾代,提起過去的歷史,張老滔滔不絕?!懊鞒踅魈詈V人口大遷移時,其中姓馮的家族選擇在這一段洲島生活,因此被稱為馮家洲?!崩先苏f,后來姓馮的嫁女,便將此洲作為嫁妝,贈予姓林的,林家又將洲中、洲尾分別賣給了劉、楊二姓。后來洲上又增加了張、廖、鄧、謝、吳、楊、胡等姓氏,大家一起在洲上繁衍生息。
馮家洲后來變成洪家洲則是個美麗誤會。1951年,洲上辦了一所初級小學進行掃盲,由靜慎村來的一位張老師執教。他動手寫了一塊校牌,因當地“馮”與“洪”的發音幾乎沒什么區別,誤將馮家洲寫成了洪家洲,后來就被正式定下此名。2007年,學校因為生源缺乏而停辦,學校被改成了洪家洲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江水滔滔,洲島安然。江與島之間,還承載了一段熱血激昂的紅色故事。
曾任洪家洲銅官街道文化站站長的周旺霞從事銅官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十多年,他曾寫過一篇《洪家洲漫談》,對洪家洲的歷史典故進行了介紹。其中提到,1945年7月24日,司令員王震、政委王首道所率領的抗日南下支隊到達銅官,因丁字灣到銅官之間這一段河道日寇布防兵力較少,群眾基礎好,當時部隊租用了洪家洲及附近的四十條小木漁船,從半邊山、石門磯和洪家洲分三個渡場渡河。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大部分人馬先涉水上洪家洲和蔡家洲后再乘船,將近5000人的部隊以傷兩人的代價一夜之間強渡了湘江。
讀洲:漁民上岸前曾經飽受洪水之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著湘江,數百年來,洪家洲上住的全是靠打魚種菜謀生的漁民。
一上洲,走讀團成員就看到十幾艘漁船整齊地擺放在平地上,可以看得出盡管漁船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但依然得到了上岸漁民的精心護理。
在洲上,我們看到了一座龍王廟,這是洲上居民為保佑在水上討生活的漁民行船平安,自發在江邊修建而成。歷經風吹雨打,龍王廟仍依稀可見兩側對聯:“吐納湘水注入洞庭歸東海,興云致雨潤澤洪洲謂之神。”
“我打過9年魚,還做過幾年村里合作社的會計?!睆堯E前老人回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里有張攔江大網,一網撒下去,幾乎可以罩住半條河?!?972年的時候產量最高,我們收獲了280擔魚,可惜那年魚價太低,一擔魚只抵得上一擔小菜,一斤賣不到一毛錢。”
1973年,捕撈的魚少了,但由于魚質好,價格高了,那一年打魚小分隊每個人都賺了3000多元。老人至今喜上眉梢,“那時候一個月工資也就三十幾元,3000元可是筆巨款,家里那幾年生活改善不少?!睘楸Wo漁業資源,后來攔江大網被禁用。
漁民捕魚時,行船可遠至岳陽、沅江等地,捕到魚后就在河邊賣,賣不掉的就用鹽腌制?!皼]有動力船,下洞庭純靠劃槳,一去就是三個月。運氣好一天能網個幾百斤,運氣不好時只有幾斤。”46歲的謝興伏小時候跟著父親在船上闖蕩過。“完全是靠天吃飯。大風大雨天氣不打魚,繁殖季也不能打魚,這些時間里老人婦女就在洲上種菜養雞鴨,年輕人則外出務工?!?
當地流傳一首民謠:“好女莫嫁洪家洲,一根繩子胯下悠;兩天不開張,餓得做鬼叫?!本褪菍^去漁民浪里討生活的寫照。
生活有苦也有甜?!皾O民很團結,經常互相幫助、互相照應?!敝x興伏對家鄉充滿眷戀。每年端午時節勇奪龍舟賽冠軍、正月十五走馬燈,這些場景讓眾多洲民念念不忘、引以為傲。
對于洲上居民來說,洪水是真正的猛獸。
“1998年、2002年、2017年汛情特別嚴峻,洪家洲上的房子一樓都被淹沒了。”謝興伏家老宅只有一層,漲大水后無處可躲。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98年汛期,一家老小在漁船上足足住了兩個月,生火做飯和休息等都在小船上,困難可想而知。
2017年特大汛情后,2018年望城區委、區政府對洪家洲啟動了整體搬遷,千余居民欣然上岸,目前洲上只剩下20多戶常住居民。
來到一株數米高的小欒樹邊,謝興伏興致勃勃地介紹,這是他十幾年前在家門口種下的,樹后的空地曾經是他的老宅地。謝興伏十幾歲外出闖蕩學手藝,有了一定積蓄后,2012年回到洲上開了第一家對外營業的餐館“洪洲飯店”,以吃魚為特色,引來眾多食客,還上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
如今,小樹還沒長大,他已舉家搬到了岸上的花園小區,從此擺脫了擔驚受怕的日子。
瞰洲:從漁民浪里飄到游客云中飛
聽著有趣的故事,悠閑漫步冬季的洪家洲,這里植被茂盛。其中以蓼花最盛,星星點點的紅色花卉將寬闊野地裝扮得喜慶而熱烈。
紅蓼、蘆葦、葎草、泡桐、構樹……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自然教育中心主任曾桂梅的指點下,大家學著辨認洲上的野生植物。來到洲尾,遠遠地,兩株蒼勁古拙、郁郁蔥蔥的大樟樹映入眼簾。
其中一棵樹上有一塊當地政府在2012年掛的保護牌,上面注明這是百年以上的古樹。走讀團的3位女士手拉著手剛好把大樹環抱住。而另外一棵的樹干更粗大,大家都好奇這樣的大樟樹樹齡究竟有多大。
撫摸著粗糙的樹皮,大家仿佛觸碰到了厚重的歷史。張駿前老人說,在他小時候古樹就有現在這么大了,具體年份無從知曉。
曾桂梅表示,湘江洲島中古樟樹極為少見,看樹干估計有三四百年的樹齡,“洪家洲上有人居住的歷史已有好幾百年,不知哪位先民栽種下的,可以請古樹專家來鑒定其準確的年齡?!?
銅官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常雷介紹,洲上百歲以上古樟共有6棵,街道均進行了掛牌,安排人員每周來巡查三次,觀察其生長環境、病蟲害情況等。
據悉,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曾組織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發現洲上除了古樟樹,還有野大豆以及紅隼、領角鸮和斑頭鵂鹠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現在,洪家洲地處長沙銅官窯國家級文化旅游度假區范圍,周邊有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銅官窯現代農業公園、銅官窯國風樂園、銅官老街等景點,每年百萬人次的游客量,讓人對洪家洲的未來充滿期待。
乘著文旅東風,驚喜正在這里發生。
沿著洲上的主干道往南前行,經過一片排列整齊的楊樹,轉個彎就豁然開朗。被規整一新的曠地上,兩臺小型飛機映入眼簾,這里就是湖南省首個高空飛行項目——亞捷航空天時跳傘長沙基地。
“飛機是瑞士皮拉圖斯公司的PC-6,被稱為空中搬運工,對跑道沒什么要求,能在海灘、草地、公路起降,能展開短途起降,飛機巡航速度最高每小時280公里,能飛1500公里,廣泛用于航空運動,物資救援。”亞捷航空天時跳傘長沙基地負責人楊波介紹,基地由望城區政府與亞捷集團合資的湖南亞捷投資建設,開展商業航空跳傘、低空旅游、駕照培訓等業務,還可以在空中巡查、航空護林、防火巡檢等應急處突,省域航空測繪和打造“航空服務保障經濟圈”等方面發揮優勢。
項目近日即將正式開業。“到洪家洲來跳傘,會給游客不一樣的感受。在4000米高空,游客可以縱覽湘江和各江心洲,還有周邊的銅官、靖港、書堂山。當游客在風中翱翔,從朵朵白云中飄過,會感受不一樣的高度、不一樣的風景!” 楊波的描述讓大家心生向往。
據悉,盡管跳傘套餐多在3000元以上,還沒正式營業,但已有不少外地游客在問詢,要來洪家洲上飛躍4000米,“一覽眾山小”。
“現在我們洪家洲‘水陸空’全部集齊了!”劉明說,拍下了飛機停泊在江岸邊的照片,發在朋友圈,廣邀親朋好友來圍觀、體驗。
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上岸漁民帶來新機遇。
“如今上岸了,我就把‘洲’去掉了水,成了‘州’?!卑徇w后,謝興伏將飯店開在了湘江路邊,飯店布置得很精巧,還保留了漁船、漁網等元素,取名為洪州舫,生意更勝從前。
中午時分,景區游客紛至沓來,當地特色菜擺了滿桌,源自漁民家餐桌的紅薯葉煮嫩仔魚就是一道必點菜。謝興伏說:“漁民將紅薯葉做成壇子菜,方便儲存攜帶,就著小魚仔一起下鍋煮,就是船上最好的美味了,如今成了我們銅官的特色菜?!?
桌上熱氣騰騰、臉上笑意盈盈,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氛圍印證著洪家洲上居民正迎來幸福的新生活。
走讀團說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自然教育中心主任 曾桂梅
長沙有山水洲城之稱,但我一直對長沙的洲沒有什么感覺,直到跟著長沙晚報的走讀團去了一趟洪家洲,感受良多。
過去,洲民的生活比農民更苦,漂泊不定,搖一葉扁舟風里雨里出生入死卻收獲不了一顆糧食,只能靠打的魚、種的菜去交換糧食和生活用品,碰到漲水的年份家里還會被淹。幾百年來,縱使食不果腹,但洲民始終堅守自然規律,不在魚的繁殖期打魚,不損毀洲上的草木,讓幾百年前先人種下的樟樹得以保存;縱使艱難困苦,洲民始終堅韌勇敢、熱愛生活,他們賽龍舟、玩馬燈,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洪家洲不只是一個地名,更是一段歷史,一種精神,是一座有呼吸、有心跳、有溫度、有力量的鮮活紀念館,值得我們去追溯、去學習,從中汲取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奮勇前行的力量。
望城區銅官街道干部 唐沛
我曾無數次在傍晚隔著江水眺望洪家洲,看洲上白鷺翩躚,夕陽緩緩落下,余暉傾灑在綠洲上,內心便平靜下來。江水包圍中的洪家洲仿佛被一層神秘面紗所籠罩,直到我真正走進這里,才發現它是如此鮮活。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聽著老居民講述過去的故事,觸摸古樟樹的褶皺,好像碰到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印記。更讓年輕人欣喜的是,這里還引進了高空跳傘項目。
洪家洲的未來一定很精彩。
洲島名片
洪家洲,又名洪洲,位于湘江長沙綜合樞紐下游,臨湘江東岸太豐垸,原屬于長沙市望城區銅官街道洪家洲社區,后被并入銅官街道潭洲社區。洲長3730米、面積114公頃,地面高程31米左右。洲上大部分居民已搬遷,目前尚有20多戶常住居民。
生態科普
洲上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樟樹和野大豆。其中樹齡在100年以上古樟樹有6棵,在長沙15個洲島中極為罕見;野大豆分布在洲島南部。洲上還有紅隼、領角鸮和斑頭鵂鹠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