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論述和在湖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炎帝文化,近日,湖南省炎帝陵基金會召開炎帝文化研究座談會,邀請省內專家學者就如何凝聚全省炎帝文化研究力量、做好新時代炎帝文化研究工作進行座談。現將專家發言內容摘要刊登如下。
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省社科聯原主席、湖南師范大學教授鄭佳明:
為炎帝文化研究進一言
神農炎帝是全球華人公認的華夏民族始祖,中華文明的締造者之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近代卻經歷了一個由熱到冷,又由冷到熱的歷史過程。在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背景下,基于排滿反帝的政治需要,近代炎帝文化曾經受到重視。后來逐漸冷卻下來。最近這些年出現的“炎帝熱”,既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相聯系,也與各地旅游文化的發展關系很大。一方面推動了炎帝神農氏的研究,另一方面研究者也明顯帶有一定的功利性。
炎帝神農氏,既是中國極為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民族神圣的信仰。當前的所謂的“炎帝熱”與歷史上炎帝的地位和影響仍然是不相稱的,研究不夠深入、成果不夠豐富,粗淺的東西較多。炎帝文化研究要把價值觀放在首位,實事求是,惟精惟一,行穩致遠;學術界考古界應該更加重視炎帝文化研究,投入更多的力量,整合更多的資源,加強國際國內交流,特別是兩岸交流,全球華人交流,像“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那樣以學術性、科學性實現其權威性和影響力;研究炎帝文化應該有鮮明的時代性,解放思想,開拓新的領域,為地方創意產業,為大學研究生教育,中小學教學教材,為全球華人在世界百年變局中凝心聚力,貢獻一份力量。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省委會副主委、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趙為濟:
構建統戰文化品牌
樹立全球文化形象
——把炎帝陵建成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
炎帝陵作為中華民族的根祖圣地和精神家園,祭祀歷史久遠。1993年以來,我省舉辦了11次炎帝陵公祭活動。目前,我省炎帝陵“華夏祖陵”的文化品牌影響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規格與規模有待提升,管理規制不夠完善,祭祀日期尚需規范,綜合效益有待提高,炎帝文化研究仍然欠缺。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一是提升規格,擴大影響。炎帝陵公祭由原來的省政府主持、省長主祭,提升為省委省政府商請國家有關部門共同主辦,增強炎帝陵公祭文化品牌傳播力與影響力。二是固定日期,一年一祭。將每年農歷八月秋分“中國農民豐收節”確定為炎帝陵公祭日,實行一年一祭。三是設置機構,規范管理。設置“湖南省炎帝陵國家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統一炎帝陵規劃、保護、建設、旅游開發和祭祀管理。四是打造特色,樹立品牌。發揮我省統戰工作優勢,與中央臺辦合作舉辦海峽兩岸炎帝文化活動,吸引臺胞來湘祭祀,打造全國對臺統戰工作特色文化品牌。建設炎帝陵國家文化公園和炎帝文化博物館,舉辦全球炎帝文化作品創作大賽和展演,建設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精神家園。五是挖掘史料,拓展研究。開展多層次學術研究,夯實學術內涵建設,鍛造本土研究隊伍。
省社科院副院長、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湯建軍:
悠久的炎帝文化要熱起來
炎帝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挖掘、運用、傳承好炎帝文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是要讓深藏不露的炎帝文化古籍善本“活”起來。全面開展相關古籍文獻的普查、存藏、修復、研究工作,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建設開放共享的炎帝文化古籍文獻數字化平臺,將空間上分散的炎帝文化古籍文獻“串點成線”。推動炎帝文化與地域文化、紅色文化、校本文化等相結合,分層分類分級建立更加豐富的炎帝文化教育體系。二是要讓四分五落的炎帝文化遺址遺跡,如陜西寶雞、河南商丘柘城 、湖北隨州、湖南炎陵縣以及會同縣、山西高平等地的旅游“連”起來。如果能讓六地協作聯合開展炎帝遺址遺跡游,充分利用和整合六地相關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一定會合作共贏、事半功倍,讓炎帝遺址遺跡游更“火”。三是要讓暗淡無趣的炎帝文化傳播“靚”起來。創新表達方式,推進炎帝文化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實現多元式、立體式傳播,彰顯炎帝文化的獨特價值。持續推進打造“科技+”“文化+”“旅游+”等各種新經濟新業態,加快科技旅游與炎帝文化項目深度融合,借助高端數字技術和新興項目產品載體,深入激活炎帝文化,綜合提升炎帝文化傳播體驗感。
湖南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易剛強:
關于炎帝文化研究的思考建議
炎帝神農“宣藥療疾”,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嘗遍百草,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藥,故先民封他為醫藥文化始祖和“藥神”?!渡褶r本草經》是我國最早的中草藥學經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形成了如今世界聞名的中醫藥寶庫。
“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的醫學實踐活動,開創了中醫藥的發展道路?!吧褶r嘗百草”奠定了中醫藥“重經驗與實踐”與“藥食同源”的基礎,定了中醫藥“醫生—生人—圣人”的思維模式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的醫學精神。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們要加大力度加強炎帝文化史料的挖掘與搶救;總體、深入、多學科交融地研究炎帝文化的豐富內涵,加大湖湘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總結湖湘文化的獨特性與中華文化的統一性;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服務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進湖南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醫藥學院院長何清湖:
把炎帝神農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和堅定文化自信
炎帝神農是中華民族始祖,是中華文化之“根”。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在浩瀚的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炎帝神農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僅開創了農耕文明的新紀元,更為中醫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研究和弘揚炎帝神農文化有利于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增強民族凝聚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深化炎帝神農文化研究和推廣,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緊扣炎帝神農文化的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多學科聯合攻關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深化研究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二是加強本草文獻的挖掘、保護和傳承,通過整理和研究古籍傳承中醫藥文化,對本草文獻進行系統調研選目、書目提要編纂、數字資源庫建設和原書影印出版;三是推動炎帝神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研究,促進炎帝神農文化應用于中醫學科體系建設、大健康產業發展以及文化科普作品創作等領域,通過創造性轉化推動創新性發展。
省委黨校(行政學院)原副校(院)長鄧微:
新時代炎帝文化的傳承——發展經濟、關注民生
炎帝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其中最核心內容是勇于探索、敢為人先、以人為本、為民造福的崇高奉獻精神,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今天我們研究炎帝文化,目的是對其繼承、發揚、光大,最核心的是傳承和發揚其恤民、為民、愛民、以民為本的情懷和行動。目前,我們已步入改革開放深水區,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面臨著在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中能不能很好地駕馭市場經濟,達到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加快經濟發展的功能,又能夠恰如其分地遏制和彌補市場缺陷的挑戰;面臨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處理好保證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與讓人民公平公正地分享社會文明成果的挑戰。1943年毛主席強調:“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秀傳統的繼承者,把這一切優秀傳統看成和自己血肉相連的東西,而且將繼續加以發揚光大。”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充分運用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積累下的偉大智慧。新時代也為炎帝文化研究、繼承發揚炎帝精神提供了新機遇、新挑戰。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黨委書記陳宇翔:
從中華文明和湖湘文化核心道統的角度
認識炎帝和弘揚炎帝文化
“神農炎帝”與湖湘文化有著密切的同構關系,是湖湘之地文明起源的開創性人物和精神建構的重要道統,貫穿了湖湘文化從上古、中古至近古等各時期的各歷史時段的建構過程。距今五千至一萬年左右的道縣玉蟾巖文化、澧縣彭頭山文化、洪江的高廟文化、皂市下層文化、澧水中下游大溪文化與屈家嶺文化等,是湖湘也是中華大地稻作和農耕文明的主要源頭,時段上基本涵蓋了古史記載的神農時代,可稱神農崇拜的考古佐證和重要文化淵源。炎帝神農氏崇拜中所蘊涵的道統觀念極富價值,也是湖湘之地的精神傳統。北宋道州周敦頤肇端的理學,被后世不斷光大。理學特別推崇和強化遠古英雄、圣王的文化道統價值,“神農”納入傳授道統的圣王。祭祀炎帝神農陵廟的活動,被朝廷納入強調政統意義的政權合法性言說體系,并不斷被從道統意義上強化其文化傳承意義,影響深遠。此后,以“經世理學”為鮮明特征的湖湘文化被譽揚為“道南正脈”,中華文化核心道統的傳承地位逐漸形成,至近現代而巍然挺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神農炎帝”的卓絕貢獻和重要地位,并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更強的力道充分發掘其豐富價值,做好新時代的大文章。
湖南師范大學教授蔡鎮楚:
炎帝神農氏,中華文明的偉大基石
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飲食又是人類生命之源。但凡人類的飲食生活,主要源于農業與獸牧業。遠古時代的飲食生活,茹毛飲血,疾病纏身。為生民飲食安全,神農氏嘗百草,以茶解毒,制耒耜,倡農耕,最終因嘗斷腸草中毒身亡,崩葬于長沙之尾。炎帝以火德主南方,是太陽之神,是中華文明的偉大基石,也是人類飲食文明始祖。
湖南是中華農耕文明的主要策源地,炎帝神農文化研究得天獨厚,優勢齊備,要解決的問題:一是炎帝神農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弘揚炎帝神農氏為民謀福祉而“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自我犧牲精神。二是中國自古以農民為本,以農業立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之所以綿延不絕,在于以炎帝神農氏開創的農耕文明為雄厚根基。三是農民問題,這個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所在。湖南炎帝神農文化研究要注重“三農”問題,奕世載德,不忝前賢。四是要正確對待神話傳說,神農氏是先民農耕生活塑造的“農神”,屬一種集體無意識,牛首人身,手持耒耜,是其農耕文化符號。五是炎帝文化研究要與黃帝文化相結合,與現代考古學相結合,多做專題研究,立足現實,有所發現,像《湖南人的精神》《茶祖神農》那樣,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中南大學紅色文化創作與研究中心主任聶茂:
用“兩創”原則講好新時代的炎帝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讓炎帝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當務之急,就是充分運用“兩創”原則,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炎帝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磅礴力量。
歷時12年創作出版的四卷本長篇歷史小說《王船山》就是這樣一部小說。小說中,王夫之的母親譚孺人是茶陵人,兩個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劉杜三和陳耳臣也是炎帝故里人。這樣的情節設置,突出了王夫之受炎帝精神的影響。
王船山生命中遇到的各種坎坷不勝枚舉,但他從未放棄,有一股力量,像火一樣,照亮著他矢志前行。那熊熊燃燒的火,就是炎帝的不屈精神。小說“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生面”,將炎帝精神作為培根鑄魂的動力,將原型神話的文化符號變成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炎帝精神支撐著王船山“誓為文脈續薪火,敢與絕學爭熹微”的萬丈雄心。
始祖炎帝,頑石船山,湖湘大地的根與魂。船山先生及其思想和精神,往上,承續炎帝精神;往中,激活湖湘文化;往下,啟迪近現代革命。小說《王船山》讓廣大讀者在感受船山先生偉力的同時,對新時代的炎帝精神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這也是創作小說《王船山》的使命所在。
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湖南省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顧問羅健:
打造炎帝中醫藥文化品牌
助力我省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炎帝被尊為中醫藥的始祖,炎帝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必須加強炎帝中醫藥文化研究,助力我省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挖掘炎帝中醫藥寶庫,培養和打造炎帝中醫藥文化品牌。舉辦炎帝中醫藥文化講堂、建立炎帝中醫藥文化網站、拍攝炎帝中醫藥文化歷史文獻片等進行宣傳,擴大炎帝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二是豐富炎帝中醫藥文化內涵,推動中醫藥產品和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炎帝中醫藥文化地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和產品體系,推進炎帝中醫藥文化“+旅游”、“+康養”等的跨界融合,推動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三是加強炎帝中醫藥文化學術研究,助力炎帝中醫藥學科體系建設。在省級中醫藥研究機構中設立“炎帝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推廣和普及炎帝中醫藥文化。四是發揮炎帝中醫藥文化品牌效應,推動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和海外傳播。充分發揮炎帝中醫藥文化品牌效應,通過中非經貿博覽會、湘贛粵港澳中醫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聯盟等平臺,推動炎帝中醫藥文化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的傳播。
湘潭大學教授吉成名:
炎帝文化研究的方向
湖南的炎帝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不僅有炎帝陵,而且有文獻典籍、石刻碑記、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很多相關材料。我們研究炎帝文化,目的是古為今用,為經濟、文化建設服務。從經濟建設來說,就是要以炎帝文化為媒介,開展經貿活動,發展旅游業。從文化建設來說,就是要對炎帝文化進行深入研究,解決疑難問題,提高民族文化素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很開闊的胸懷和很長遠的眼光,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踏踏實實地開展研究,扎扎實實地解決問題。我們不能僅僅研究炎帝文化,還要研究與之相關的神農文化、黃帝文化、蚩尤文化等傳統文化。如果這些相關的文化不研究,炎帝文化研究就無法深入下去,很多疑難問題無法解決。我們要以炎帝文化作為突破口,深入到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我們既要運用歷史學的理論和方法,也要運用民俗學、政治學、神話學、文學、醫藥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開展研究。只有這樣,炎帝文化研究才能邁上新臺階,保持領先地位。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會辦公室原黨組書記、主任朱建軍:
炎帝陵祭典
——神農炎帝文化傳承發展的重中之重
祖先崇祀,是根植于中華民族心靈骨血的精神文化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素以“炎黃子孫”自謂的華夏兒女,對于神農炎帝和軒轅黃帝始祖的祭祀更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象征,綿延不息,歷久彌新。
在新時代黨和國家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切實把“炎帝陵祭典”文章做大、做強、做出特色,是我省深化神農炎帝文化研究和宣傳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堅持規范性傳承。把以炎帝陵公祭為主導的祭典活動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對祭典周期、內容、形式、儀軌、規格與規模、宣傳報道等進行規范,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民族文化盛典。二是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努力發掘始祖祭祀文化的時代價值,加強文旅產業融合,把祭祀活動轉化為助推高質量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湖南聲音的新質生產力。三是要堅持創新性發展。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祭祀文化批判性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守正創新,切實發揮祭典文化的時代效益。
湖南工業大學教授陳衛華:
依托高校,高品質打造
炎帝文化研究與傳播科研基地
近30年來,湖南在炎帝文化建設方面做出了許多成績,但也遺憾地看到,炎帝文化研究未得到有效展開。依托高校,高品質打造炎帝文化研究與傳播科研基地,是值得發力的方向。
首先,以基地為架構中心,以全國炎黃文化研究知名專家為成員,組建炎帝文化研究專家委員會,通過講座、論壇等方式促進交流,加強研討,形成行業學術圈。其次,以基地為課題招標中心,定期向高校師生向社會發布“炎帝文化研究課題項目招標”,培養本土研究力量,建設地方高校炎帝文化研究理論方陣。再者,以基地為對外傳播中心,打通與港澳臺及海外高校的聯結,拓展外圍力量,形成更大范域的炎帝文化研究學術共同體。最后,作為高??蒲衅脚_,基地可以策劃諸如“炎帝研究經典著作海外翻譯”“海峽兩岸炎帝文化攝影、攝像大展”等大型項目或工程,將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與團結作用。
(本版文字由張建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