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耐鹽堿水稻產業蓄勢待發
三省區耐鹽堿水稻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在長沙啟動
華聲在線11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尚武 胡宇芬)在“雜交水稻的故鄉”湖南,耐鹽堿水稻研究推廣展示出誘人的前景。記者今天從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獲悉,隨著多地耐鹽堿水稻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啟動,耐鹽堿水稻產業蓄勢待發。
11月9日,第七屆“標準化與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長沙舉辦。在研討會上,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正式啟動了湖南、新疆、海南《耐鹽堿水稻種植技術規范》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并發布了《“堿”字標鹽堿地鮮米》團體標準。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專門向國家有關部門提議,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多省科研單位建設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總部設在三亞,種業中心設在長沙。中心掛牌兩年多來,培育篩選出11個耐鹽堿水稻新品種,其中“箐兩優3261”全生育期3‰-5‰鹽水濃度下,畝產突破350公斤,米質達部標一等優質米標準。
今年,中心培育的耐鹽堿水稻新品種在華東濱海中度鹽堿地多點示范,畝產超500公斤;在寧夏創辦耐鹽堿水稻萬畝示范片,代表性地塊畝產突破470公斤。此次在相關標準編制上發力,將引領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研究人員稱,種植技術有規程,米質也有標準,產業開發就好辦了。
在研討會現場,袁夢科技公司展示的“堿”字標“鹽堿地鮮米”引人注目。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范小兵介紹,從示范來看,耐鹽堿水稻畝產都在400公斤以上。全國有可耕種潛力的鹽堿地1億畝,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