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典雅的柳子廟。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俊 通訊員 潘愛民 攝
柳宗元石雕像。潘愛民 攝
簡介
柳子廟位于永州市零陵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被貶為永州司馬,謫居十年間留下《永州八記》等名篇。后世建祠紀念,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改建于愚溪匯入瀟水處(現址),清光緒三年(1877)重建,易名柳子廟,現存三進建筑。
魏穎
永州地處湘桂交界,古稱“零陵”“瀟湘”,瀟、湘二水在永州的蘋島匯合,故永州又為瀟湘之源,人文歷史源遠流長。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永州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773—819)被貶官,蟄居十年的地方。拜謁柳子廟,品味一代文豪的思想人格,成為此番永州之行的主題。
一
到了永州,我們就直奔坐落于瀟水之西的柳子廟而去。據說在柳宗元即將離開永州時,就有人從民間發起為之籌建祠廟,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直到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柳子廟始成。九百多年來,柳子廟多次重修,現存磚木結構廟宇為清同治、光緒年間所續建。
沿著柳子街的青石板路,怡然東行,不久便有一座白墻、黑瓦、青石門楣的廟宇躍入眼簾。廟前院墻高大,正門青石額豎刻“柳子廟”三個遒勁剛正的大字,環以“五龍戲珠”石雕;門框上刻有楹聯“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系集韓愈《荔子碑》的佳句而成。
柳子廟為三進三開,邁進大門,可見位于最前面的雙檐八柱古戲臺,戲臺樓閣正中是書法家何紹基所書“山水綠”題額,戲臺后側梁枋正中位置則懸掛著“文在茲”匾額。檐柱上頭雕有龍鳳、麒麟,臺閣上端則是一排栩栩如生的“九仙”塑像。藍采和、韓湘子、何仙姑、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等八仙分站兩邊,簇擁著手捻白胡須,目光高遠的太上老君,也稱柳子菩薩。在永州民間,有太上老君下凡,化身為柳宗元的傳說。百姓奉柳宗元為柳子菩薩,相信他能鎮妖除魔,護佑眾生。
佇立在柳子廟古戲臺前,可以想象自北宋后期以降,柳子廟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柳子生日)和十月初五(柳子卒日),舉行祭柳廟會的盛況:廟內殺豬宰羊,香花簫鼓,龍燈獅舞,百戲騰驤,聒天動地。五花八門的地方戲在古戲臺上出演,士農工商齊集廟內,欣賞零陵花鼓、漁鼓、異蛇雜技等表演,還品嘗零陵米酒、糕點、柳子粑粑等地方美食,不僅是為了歡慶、娛樂,祈禱全家福壽安康,更是以這種形式紀念這位為人們帶來福祉的柳子菩薩。
拾級而上便到了前殿,上懸“八愚千古”“都是文章”的黑底鎏金匾額。左右廂房有四個陳列廳,分別展示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跡、永州十年、文學成就,以及后人對柳宗元的紀念、緬懷。
柳宗元,字子厚,于代宗大歷八年(773)生于長安,為河東柳氏名門之后。柳宗元自幼聰穎早慧,才華絕倫——12歲替人撰寫奏章,17歲獻詩,名噪京師,21歲中進士,聲華籍甚,可謂“河東巨族世無倫,早有才名動縉紳”。柳宗元的人生軌跡發生逆轉是因為他參與了王叔文集團的“永貞革新”,成為政治漩渦中的核心人物。柳宗元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改革,初衷是為了興利除弊,讓廣大民眾獲得更多利益,使唐朝重現開元盛世的局面。因為這場政治改革觸動了宦官、藩鎮軍閥等多個利益集團,他們相互勾結起來,對革新派進行反撲,“永貞革新”僅持續了一百多天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王伾被逼死,包括柳宗元、劉禹錫在內的八位骨干成員被貶為遠州司馬。柳宗元自禮部員外郎被貶為邵州刺史,永貞元年(805)十一月,柳宗元在赴邵州途中被加貶為永州司馬,約十二月到達永州。柳宗元來永州,最初寄住在龍興寺。元和五年(810),柳宗元改冉溪為愚溪,在其東南筑室為居。自此至元和十年(815)正月,得憲宗詔還長安,旋出為柳州刺史,直至元和十四年(819),病逝于柳州,享年47歲。
從前殿穿過走廊拾級而上,便來到正殿。正殿上方主梁懸有“文冠八家”匾額,殿中有漢白玉雕刻的柳子坐像,坐像中的柳宗元面容清癯,眼神堅定,手執毛筆,若有所思,仿佛在醞釀一篇佳作。塑像后壁為一扇形雕刻,上書“利民”二字,兩邊則是“永州八記”漆雕圖。遠視柳子塑像,像一尊乳白色的蠟燭,恰如柳子璀璨光輝的一生,照亮了他人,燃燒了自己。
碑廊緊靠正殿之后,有人稱“草圣”的唐代書法家懷素的真跡,有明代嘉靖宰相嚴嵩的真跡“尋愚溪謁柳子廟碑”,更有國寶“荔子碑”?!袄笞颖币蚴拙洹袄笞拥べ饨饵S”而得名,又因此碑集韓愈文章、蘇軾書法與柳宗元德政為一體,世稱“三絕碑”,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
如果說柳子廟古建筑承載著柳宗元的詩文、事跡,以及后人對柳宗元的紀念,柳子廟前流淌的愚溪則承載了柳宗元的文化基因和血脈。柳子廟和愚溪二位一體,構成以柳宗元為中心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有機融合。
愚溪原名冉溪,俗稱染溪,它流經柳子廟二百余米后匯入瀟水,瀟水納愚溪后北流約四公里,在蘋島匯入湘江。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冉溪購置產業,在溪邊筑廬而居,將冉溪改名為愚溪,同時將愚溪附近的小丘、小泉、小溝、小池、小島取名為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島,并對溪邊景致進行改造,修筑了愚堂、愚亭,它們和愚溪一起構成了“八愚勝景”。正是在愚溪水畔,柳宗元寫下了《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愚溪對》《愚溪詩序》《溪居》《夏初雨后尋愚溪》等名篇。
走出柳子廟,見愚溪上漂浮著一葉扁舟,上坐一位披蓑戴笠、稻草扎成的漁翁,讓人聯想到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聯系整首詩的意境,更能體會柳宗元當時舉目無親,將自我與周圍環境相對立,陷入孤獨悲愁中不能自拔的狀態:柳宗元攜年近七旬的老母盧氏到達永州后,他的職務是“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即在正員編制之外的官員,其實沒有什么實際工作,也沒有安排官舍,而是寄居于龍興寺。
柳母盧氏出生于士族家庭,34歲方生下柳宗元。柳宗元四歲時,受過良好傳統文化教育的盧氏就教他識文斷字,柳宗元僅一年就學會了辭賦十四篇,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盧氏55歲孀居,一直和柳宗元一起生活,母子感情非常深厚。因為水土不服,飲食不合,醫療條件匱乏等諸多原因,盧氏到永州不及半年,就病逝于龍興寺。
從廟堂之高走向江湖之遠,對柳宗元本就是沉重的打擊,痛失慈母,更給他帶來巨大的心靈創傷,另有一些趨炎附勢的人捏造種種謠言對柳宗元進行人身攻擊,過去和柳宗元交好的一些親朋好友,也和柳宗元斷絕了來往,再加上永州荒僻落后,氣候潮濕多瘴氣,使長期在北方生活的柳宗元感到非常不適應,那首以孤絕傳世的《江雪》便因此誕生了。
我一面吟誦著柳宗元的《江雪》,一面沿愚溪下行,不覺來到狀如熨斗的鈷鉧潭。溪流曲折回環,溪谷凹陷,溪畔崖石玲瓏,翠竹叢叢。由此處繼續西行二十來步就是“西小丘”,乍看此丘并無獨特之處,細看方知奇石嶙峋,突兀不凡,恰如柳子文中所言,這些奇石負土而出,有的好像牛馬在溪里喝水,有的宛如猛獸在爬登山峰,不得不佩服他觀察細致,想象豐富,且能譬喻傳神,化靜為動,妙筆生花。
當年柳宗元發現了西小丘的不同尋常,就向當地人了解情況,得知西小丘的主人早就準備廉價出售此丘,卻一直沒有買主。柳宗元憐惜西小丘無人賞識,將它買了下來,并與同游的朋友拿了工具在丘上刈除穢草,砍去惡木,并用烈火焚去雜亂無章的草木,令小丘上的嘉木、美竹、奇石顯露出來。之后,柳宗元將這次發現、購買、打造西小丘的經歷寫成文章刻在石頭上,就是《鈷鉧潭西小丘記》。在此文中,西小丘和愚溪有著獨特的靈性和魅力,令人心生驚喜,不僅包蘊著柳宗元對永州美景的發現,而且暗示了作者于困頓中開悟,從此嘗試放開身心融情山水,獲得一種隨遇而安,進退裕如,無往而不樂的生命境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來到《小石潭記》遺址,這里晴霞照水,翠竹蔥蘢,幽雅靜謐,讓人頓生渴慕林泉之意。佇立在小石潭畔,遙望天際白云舒卷,近觀愚溪水流潺潺,我不禁思索柳宗元在這條溪邊買了地定居下來之后,就將此溪改名為“愚溪”,甚至將所住的地方都題名為“愚”的深意——綺麗秀澈的愚溪被湮沒在窮鄉僻壤,既無人賞識,又不能益于世,恰如柳宗元遭遇放黜,縱然才高八斗、滿腹經綸,卻難以施展。面對此溪此泉、此丘此溝、此島此池,柳宗元心有戚戚焉,將它們均以“愚”命名,寫下《八愚詩》及《愚溪詩序》刻在石頭上,借此寄托壯志難酬的憂憤,正道直行的情懷,以對抗投機取巧、損人利己的“智”,表現出不妥協的抗爭精神。
柳宗元對愚溪情有獨鐘,遷居此地后,便筑堤治水,將愚溪修飾得更加精彩、美觀。愚溪遇見柳宗元誠然是遇見了最能賞識它的人,柳宗元遇見愚溪也終于找到了最適合他安放身心的場所。愚溪賦予柳宗元熱愛生活,頑強生活下去的能量和勇氣,也促使柳宗元文思泉涌,留下了諸多美若瓊瑤的詩文。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被譽為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的登峰造極之作,所描繪的對象并非名山大川,而是永州的小山小水,靈動、秀美的永州山水慰藉柳宗元孤苦的靈魂,并滋養他的文筆,在賞玩并書寫永州的過程中,柳宗元不知不覺與其間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融為一體,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救贖與解放。
在永州,柳宗元度過了十年謫居歲月,這也是他一生創作的黃金時期,《柳河東全集》的五百多篇詩文中有三百多篇就是在永州所寫。柳宗元是永州自然山水美的第一位發現者和最杰出的表現者,永州的山光水色滋養了柳宗元,而柳宗元的奇文華章也成就了永州,使永州聲名遠揚!因為有了柳宗元的文采華光,柳子廟歷經千年滄桑卻更加煥發生機,如同一顆耀眼的文化明珠,鑲嵌在祖國的中南大地上。
也許,永州之“永”不只是指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瀟湘二水源遠流長,是中華文明的最早發祥地之一,更是指我們來到這里,在與柳宗元等文化名人神交、對話的過程中,領略到永州所釋放的文明發酵,以及中華文化傳承的生生不息,創新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