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區圭塘河畔溪悅薈綜合體。(圖片由雨花區委宣傳部提供)
歐陽倩
一場盛會將如約而至?!坝辍睗櫺浅?、一路繁“花”。11月10日,長沙市雨花區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即將啟幕。
這是一次歲末之際的新動員——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指出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是湖南增強文化軟實力的豐富資源和深厚基礎??钙鹗?,在增強文化軟實力上展現區縣作為,雨花區回答“兩個融合”命題,著力打造好歷史文化、革命文化、現代文化三張“文化名片”。
這是一次新征程上的新整隊——
在第五屆全國市轄區旅游研究成果《全國市轄區旅游研究報告2024》中,雨花區在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第30,位列全省首位。這是榮譽,也是征程的新開始。今年前9個月,雨花區三季度實現旅游總收入146.56億元,接待游客總人次為1357.49萬人次。緊盯文化強區目標,雨花區縱深推進“一芯兩帶”文旅發展。(“一芯”,即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雨花片區;“兩帶”即圭塘河生態文旅經濟帶、瀏陽河文旅產業帶。)
以旅游發展大會為橋,雨花區把資源、把人文、把歷史,繪成有自我特色和生長節奏的圖景,在“文旅相融”中升騰城市“煙火氣”。
文以載道,文化始終是核心吸引力
旅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旅游的過程是旅游者體驗文化、欣賞文化的過程。
雨花區是座年輕的城區。從1996年建區,雨花區建制幾經變動,但珍惜定格的歷史、愛護不朽的文明,始終是其秉持的理念。
雨花區,依域內名勝或風物而得名,這名勝便是雨花亭。
傳說雨花亭建造的材料用的是建南岳大廟所剩材料。因此,雨花亭建造時間應與南岳大廟大致相仿,為唐開元十三年左右。雨花亭建筑群有李公廟(七里廟)、關帝廟和雨花亭三大主體建筑構成。歷經千年,風起云涌,雨花亭見證著星城的滄海桑田。
如果說,雨花亭是雨花區“來時路”;那么左宗棠墓則是雨花區守護的精神家園。
1886年12月10日,左宗棠其靈柩在善化八都楊梅河柏竹塘——也就是今天的雨花區跳馬鎮白竹村下葬。
保護和利用好左宗棠遺存,對今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意義重大。“左宗棠可謂晚清‘優品’,他的優良品質主要體現在‘忠勤報國’的愛國品質、‘以志帥氣’的斗爭品質、‘操之于己’的創新品質、‘慈母撫子’的親民品質、‘崇儉廣惠’的清廉品質?!弊笞谔难芯繉W者、作家劉平表示,不論是收復新疆,還是秉持魏源“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理念任事的長遠視野,這種信念、格局與行動,都是對愛國主義精神的最好詮釋。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雨花區將以片區開發的方式,按照“整體規劃、分布實施”的思路,統籌推進周邊居民房屋搬遷、墓園修繕、文化公園建設……具有鮮明湖湘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特色的文化公園,即將崛起。
雨花區還是一片紅色革命熱土。成立于1927年的中共石燕地下黨支部,是雨花區最早成立的黨組織之一。這里發展了大量地下黨員,培養出了許多革命先驅,幫助過彭德懷、滕代遠的紅軍部隊作戰,并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箲鹌陂g,支援過“金井作戰”。在雨花區同升街道白田社區肖家祠堂,“紅軍攻打長沙紀念園”建在當年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指揮部遺址上。無數革命先烈雖然已經倒下,但他們的浩然正氣與世長存。
雨花區還把文化風情、文化特色融入街巷之中。沿著圭塘河,雨花區融合自然風光與城市文化,打造文旅勝地,工業遺跡與新潮業態交織,共同繪制出一幅別具一格的城市風景。
旅以致遠,文旅融合始終是關鍵
一篇融合“文章”,正在雨花大地寫成。
這是山水與城的融合——
走在雨花區綠心地區,仿佛置身于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之中。目之所及,皆是綠意涌動。雨花區從未辜負這天賜之美。作為綠心中央公園的標志性工程和首批啟動示范項目——綠心中央公園花卉園藝博覽園選址雨花區,昔日戰馬嘶鳴的戰場將化身為一個城市大公園。永不落幕的世界級花卉園藝博覽園正在醞釀,將打造承載“生態文明展示區、兩山轉換樣板區、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示范區”。
這是城區與鄉村的融合——
從綠心地區沿圭塘河而下,穿鄉村,賞美景、品美食,依托4A級景區石燕湖及花卉苗木產業,雨花區“四季有園、時時聞香、處處是景”;經城區,特色街區成為人們打卡休閑的好去處,紅星街區獲評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雨花非遺街區”入選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圭塘河街”入選省級旅游休閑街區,溪悅薈文旅休閑公園入選首批湖南省文旅消費“新生代·新場景”。雨花區還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夜游產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力滿滿。
這是歷史與現代的融合——
雨花區曾是長沙老工業基地集聚區,長沙紡織機械廠、長沙閥門廠、鼓風機廠、長沙正圓動力機械廠等,隨著時光沉淀老廠房逐漸落寞。近年來,雨花區利用老舊廠房等開放空間打造創意市集、休閑娛樂區,讓老廠房擺脫變為廢墟的命運。長沙市紡織機械廠老廠區蝶變成“愛民里摩登花園街區”,左家塘233廠34畝工業基地換上了“新裝”,“飛碟營地”項目一眾設施“捕獲”著年輕人,長沙閥門廠53畝老舊廠房變身“紅花坡文體品質生活園”……老舊廠房改造給雨花區培育文旅消費新空間提供了探索方向。
這是旅游業與農業、工業之間的融合——
雨花區在文化和旅游在融合過程中,通過揚長避短和取長補短,實現協同發展。雨花區引入露營文化體驗的“走吧去野·跳馬”自然營地;依托花卉苗木,雨花區打造“一村一景”,鄉村旅游與多業態融合發展。在雨花區中部(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廠區變景區,工業旅游如火如荼。在紅星商圈、高橋商圈、高鐵商圈、東塘商圈等,從各類好吃的好玩的,到或喧嘩或寧靜的各類風格門店,多元化的業態讓消費鏈條在時間和場景上得到了極大的延伸。
這是理念與行動的融合——
雨花區既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也關心“好不好、滿意不滿意”的問題。雨花區持續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完善旅游便民設施,發展智慧旅游,倡導文明旅游,讓群眾出游更方便。為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雨花區還推行多部門聯合執法,建立常態化暗訪評估機制,在重要時間節點專題部署各地加強執法檢查,讓群眾出游更放心。
如今,文旅融合的圖景正向縱深鋪展,“詩與遠方”的雨花故事更精彩!
文以化人,人民至上始終是落腳點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
以文化為底蘊,雨花區不斷提質公共文化空間。2024年雨花區新(改)建5個標準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個文旅融合示范點、3個智慧社區健身中心、5個室外運動場、10個“國球進社區”健身點,積極創評全省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四個一批”和“最美瀟湘文化陣地”……公共文化場館滋潤著雨花人的精神世界。
聚焦精神文化生活,雨花區群眾性文化活動風生水起。
“飛夢雨花”群眾文化藝術節貫穿全年,亮點紛呈;“書香雨花”讀書節、“健康雨花”全民健身節“動靜”結合、怡然自得;在“歡樂瀟湘”“百姓大舞臺”等賽事平臺載歌載舞,展示新風采;延伸文化觸角,雨花區常態化開展送戲下鄉,并組織參與長沙市“百團聯百村結對文化幫扶行動”……“十四五”期間,雨花區開展全民閱讀、文化培訓、群眾文化活動和群眾體育賽事4260余場,“雨花文旅體云”智慧文旅平臺累計服務約300萬人次。
線上觀展、在線授課、直播非遺,文化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雨花非遺館、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以及大觀倉藝術博物館,成為遺失技藝與古老文物重新煥發生命力的舞臺。走進雨花區非遺館,那些曾經瀕臨失傳的技藝如同被點燃的火種,重新燃燒出璀璨的光芒,傳承人線下展示、線上授課,帶“火”了沉寂的技藝;在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古老的漢字與當代設計相結合,讓人來感受漢字獨特魅力;在大觀倉藝術博物館,人們可通過觸摸屏、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與藏品進行“互動”,感受它們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一個個觸手可及的“文化圈”,已經融入普通群眾的生活。
雨花實踐說明,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既需要對文化和旅游存量資源進行整合提升,又要在要素建設、內涵式發展、創新模式上發力。
雨花實踐證明,文化與旅游相生共興,相輔相成,旅游與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游吸引力就越強,旅游經濟就越發達,文化文明氛圍就越濃厚。
雨花實踐表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雨花區責任更大、決心更強,讓新時代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充滿詩意與溫情。
大會為橋,時間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