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0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亞奇)金秋十月,秋收正酣。秸稈去哪兒?是一把火燒成灰,還是翻埋還田?成為一道既關乎環境治理又資源利用的必答題。10月21日,屈原管理區營田鎮荷花村稻浪千重,6臺水稻秸稈青貯機來回奔忙,搶收水稻青秸稈;與此同時,伴隨著時瑞來科技公司那條粉碎打包生產線設備的陣陣轟鳴,一捆捆水稻秸稈瞬間被“吞”下,在另一端“吐”出來一堆堆秸稈草料,成為金浪農牧公司200余頭水牛舌尖上的“美食”。
(10月21日,青貯機收割水稻秸稈)
這是岳陽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推進會的觀摩現場,收集打捆、青貯加工、黃貯堆存,水稻秸稈飼料化利用讓曾經令人頭疼的稻草正在經歷一場華麗變身。在屈原區,將水稻秸稈加工成飼料后養牛,牛糞經處理后還田作肥,這項“水稻-水?!本G色種養循環產業項目試點收獲喜訊,迎來農業技術專家、生態環保專家、鄉鎮負責人、種糧大戶代表及相關企業負責人檢驗,并計劃在岳陽全市推廣。
秸稈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副產品,也是重要的農業資源。湖南擬出臺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管理相關規定,促進農作物秸稈實現綠色、高效、高質、高值、規?;?,同時對秸稈露天焚燒實行有效管控?!敖麩睢毕?,秸稈一般有兩種“歸宿”:一是翻埋還田,盡可能把養分還給土壤;二是離田,通過將秸稈飼料化、燃料化等方式,增加其附加值。由于南方稻作區早、晚稻成熟期雨水充沛,受氣候與稻田土壤結構影響,南方水稻秸稈資源化利用面臨離田成本高、病蟲害現象嚴重、甲烷排放量大、資源利用率低等綜合困局。
以前,村民焚燒秸稈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大氣污染,損害了生態環境,造成農田質量下降,稍有不慎,還可能引發火災。近年來,屈原區全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促進種養循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不僅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還有力地推動了綠色農業發展。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湖南省農科院農業環境生態研究所、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岳陽市農科院4家科研院所共同試點“水稻-水?!本G色種養循環,填補了秸稈資源化利用的關鍵一環,串起產業生態“大鏈條”。
水稻秸稈成了牛羊“口糧”,降低了養殖成本,增加了村民收入?!懊康较掳肽辏暳铣闪艘淮箅y題,我們以每噸120元價格收購鮮稻秸,通過粉碎打包成有機飼料,拋開每噸80元成本,村民還有40元利潤。”金浪農牧公司董事長謝輝算了筆細賬:“這200頭牛,一年可消耗1600畝稻田的鮮稻秸,公司能節省60萬元飼料錢,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