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佰龍 肖海波 廖雅婷 謝定局 米桂美
位于雪峰山下的洞口縣,正是橙黃橘紅時。大自然打翻了調色盤,將最溫暖、最燦爛的色彩傾灑人間。那一串串、一簇簇的果實,是大自然對辛勤耕耘者的饋贈,也是秋日里最動人的風景;那一項項、一件件的改革成果,是對洞口黨員干部爬坡過坎的檢驗,也是秋日里最壯美的歡歌。10月23日,在洞口縣雪峰蜜橘產業鏈品牌文化推薦會召開之際,我們走進了洞口縣——
“天地一時小,惟余洞口寬?!痹谙嫖髂系膹V袤大地上,洞口縣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素有“雪峰蜜橘之鄉、宗祠文化之都、蔡鍔將軍故里、抗戰決勝之地”等美譽。
奔騰的鄉村。滕治中 滕紹忻 攝
洞開天地展奇篇。近年來,洞口縣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推進“三區一中心”發展戰略。該縣創新推出的“六零”(零違建、零污染、零非訪、零發案、零事故、零違紀)工作法深入人心,成為基層治理新標桿;非遺文化熠熠生輝,傳統技藝煥發新生;電子商務、現代農業如春風化雨,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正徐徐展開。
基奠千秋業漸興,層樓更上有新程
醋泡花生、爆炒花生、豬腳燉花生……楊林“小籽花生”不論生吃、還是熟吃,都是縈繞在舌尖上的美味。白露前后,洞口縣楊林鎮的“小籽花生”新鮮上市,當地組織電商達人將直播間開到田間地頭,引來眾多圍觀。
“今年,我鎮整合基層資源力量,開通‘六零’服務熱線,打造1小時訴求閉環服務圈。”楊林鎮黨委書記劉興偉介紹,借助“六零”熱線,該鎮開通了小籽花生種植等農技信息咨詢,全鎮現種植小籽花生2000余畝,每畝帶動群眾增收3000元,總產值近570萬元。
楊林鎮小籽花生。(周輝供圖)
楊林鎮的探索,是洞口縣全面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縮影。2021年,洞口縣“積分換項目”在信訪領域先行先試,對積分排名靠前的100個村(社區)兌現項目獎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102個村(社區)實現“零非訪”的階段性目標。2022年,洞口縣順應形勢發展、群眾期盼,將“積分換項目”模式推廣到基層社會治理全領域。在不斷探索中,該縣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六零”工作法,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惠民生、暖民心,推動基層治理由“單點突破”向“全域提升”轉變,由“單打獨斗”向“一體協同”轉變,由“干部干、群眾看”向“一起想、一塊干”轉變,由“群眾找上門”向“干部來敲門”轉變,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圖景徐徐鋪展。
“六零”工作法堅持群眾主體,通過創新機制激發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各地因地制宜構建起“鄉村能人數據庫”,深度融合群眾智慧與力量,動員鄉村能人回歸故里,以他們的經驗、資源和影響力深度參與基層治理,干群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已然形成。
在毓蘭鎮鳳溪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難的事情幫著做、村里的事情大家做”得到深刻詮釋。鄉村能人自發捐款100余萬元,提供土地120余平方米,義務出工165天,共同恢復了歷史悠久的“鳳溪書院”。
在高沙鎮石磁村,數字化手段賦能鄉村治理初見成效。該村與中國電信合作構建“數字鄉村”智能管理平臺,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和高分辨率攝像頭,實現對鄉村重點區域的實時監控和高效管理,促進鄉村治理的智能化,有效降低村干部工作壓力,為鄉村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六零”工作法在實踐過程中,以發現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落腳點,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提升相結合。各鎮(街道、管理區)鉚足干勁,比擔當、比服務、比作風、比實績,形成了競相比拼的干事創業濃厚氛圍,社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洞口縣每年組織防汛“戶幫戶”避險演練,黨員干部與群眾結對,聯動片長、組長、鄰長,構建安全防護網。黃橋鎮創新性提出“結對互助村幫村,共治共建戶帶戶”,由先進村帶動提升后進村,發動血緣、鄰里關系推動村民傳幫帶;高沙鎮在洞口縣內首創成立“六零”快反中心,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和基層減負同頻共振;長塘瑤族鄉開展“走村不落戶、戶戶見干部”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
洞觀山水皆詩意,口頌清歌映畫顏
初秋時節,隨著一聲“開窯”的吆喝后,洞口仙雞窯傳承人姜照石,打開厚重的窯門,躬身進入窯內,將碼放整齊的各式匣缽陸續搬出。其徒弟王周能站在窯門外,小心翼翼地接過匣缽并打開,一件件造型雅致、色澤溫潤的傳統柴燒瓷器便呈現在大家眼前。
1986年文物普查時,文物考古人員發現洞口縣有古窯址18處,根據碗、碟、壺、缸、壇、缽等殘件,經專家鑒定為宋代大型古窯。高沙鎮仙雞窯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古窯,也是“洞口宋瓷”最好的窯址之一。去年開始,楊健、王周能等年輕人回到洞口拜師學藝,聯合當地老陶工通過最原始的柴燒方式“復活”洞口宋瓷。
據悉,該縣擁有多達72項非遺保護名錄,其中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1項(棕包腦舞),省級7項(洞口木雕、洞口墨晶石雕、羅溪熬茶習俗、戲劇頭盔制作技藝、瑤族木偶戲、鑼鼓十樣景、高沙土陶),市級10項(洞口斷節龍燈、祠堂泥雕、袁氏風濕醫技、古樓龍鳳茶、洞口儺舞、獨龍針法、洞口繪染技藝、神仙豆腐制作技藝、過老鼠年、瑤家山歌)。
走進洞口縣非遺文化體驗綜合館,非遺剪紙主題展廳熱鬧非凡。一把剪刀、一張紙,在巧手的翻飛間,一幅幅精美的圖案便呈現在大家眼前,從花鳥魚蟲到人物故事,無不栩栩如生,引來游客陣陣驚嘆。館內木雕、陶藝、繪染、剪紙等四個主題非遺展廳陳列著洞口縣范圍內各級非遺精品300余件。自今年7月14日開館后,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打卡拍照。不少游客親身體驗剪紙、陶藝、繪染等非遺手工創作。
非遺文化體驗綜合館作為該縣非遺文化璀璨星河中的一抹亮色,不僅展示了非遺技藝的精湛與魅力,更是文化傳承與文旅融合生動實踐的見證。
古樓驛景區。(景區供圖)
近年來,在“三區一中心”發展戰略引領下,洞口縣充分發揮文旅資源優勢,著重“以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主,在傳承和創新中激發非遺文化活力,推動文旅高質量融合。
隨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深入推進,該縣在文旅融合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精心打造國家級非遺項目《棕包腦的傳說》沉浸式舞臺劇,讓古老傳說在現代舞臺大放異彩;建立洞口木雕、墨晶石雕傳習所及多個非遺展館,為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瑰寶提供重要平臺;古樓驛、羅溪兩大景區捷報頻傳,成功通過4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古樓驛景區,正蓄勢待發迎接年底實地驗收,有望正式邁入國家4A級景區行列。
位于雪峰山上的森林康養基地。(洞口縣文旅廣電體育局供圖)
近三年,洞口縣文旅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共吸引游客約717.9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高達70.59億元。洞口縣正逐步構建起一個文化旅游廣電體育設施基本覆蓋、文旅產業蓬勃興起、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市場規范有序的發展新格局。
洞徹民情系寸心,口傳佳話頌福音
“貨已到店!本地翡翠冬瓜到了收獲季,小個的5元一個,大個的10元一個,接受預訂!”9月26日上午,該縣士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柏連更新了一條朋友圈,才半天便賣出了1500多斤冬瓜。
近年來,洞口縣緊跟時代步伐,將電子商務作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通過舉辦電商培訓班,為農戶和返鄉創業青年提供系統化、專業化的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培養了一大批農村電商人才。劉柏連夫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不僅建立了自己的網絡營銷團隊,還打造了縣鄉村三級實體商貿體系,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銷售模式。
“種得出來、賣得出去,是我們所有農民的夢想。做農業不容易,但是電商給了我們新的希望?!眲剡B夫婦作為返鄉創業典范,利用電商平臺,將家鄉的農副產品銷售至全國各地。從家禽到蔬果,從干糧到新鮮農產品,他們的朋友圈也成為了鄉村與市場連接的橋梁。
洞口縣工業園幸福小區的一個廠房內熱鬧非凡,各類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工人利用各種工具,熟練地將零件組裝成造型獨特的裝飾品。這是一家由李文光、龍愛國、徐健林等殘疾人創業者帶頭成立的自強手工藝品加工坊。2024年上半年,自強手工藝制品廠銷售額達40余萬元。
洞口園藝場。(洞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路走來,我們這個創業團隊受到很多人的善意關心和幫助?,F在我們具備一定條件了,更有責任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弊詮娛止に嚻芳庸し回撠熑私榻B,他們為殘障人士和家庭寶媽提供免費的教學和回購服務,帶動了30多名殘疾人就業,人均年收入2萬元左右,為200多名寶媽提供靈活就業機會。未來,加工坊將拓展互聯網銷售渠道,打造殘疾人電商團隊,持續助力共同富裕。
秋風輕撫,陽光不燥。在該縣月溪鎮鴻程社區,收割機穿梭在金黃色的稻海,飽滿的谷粒在機器的轟鳴聲中,通過傳送帶進入老百姓的糧袋,實現顆粒歸倉。
今年來,該縣圍繞糧食“穩面積、提單產、穩效能”目標,在全縣范圍內因地制宜推廣機械化耕種,舉辦農機操作培訓班,幫助農戶掌握先進的農機技術,助力水稻提質增效,牢牢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
“今年我種了400畝水稻,采取了機插機拋的技術,節省了成本和勞力,每畝比往年增加了一百斤左右。”種糧大戶易傳能分享著豐收的喜悅。技術下鄉,如春風化雨,為農民帶來了希望,也為鄉村注入了勃勃生機。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該縣持續組織農業技術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上門為農戶提供一對一的農業技術指導。
因地制宜推廣油菜機械化直播。(洞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田間地頭的電商直播到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從現代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到基層治理模式的不斷創新,洞口縣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未來,該縣將繼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六零”工作法,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促進農業、文化、旅游等多領域深度融合,以實干實績書寫現代化新洞口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