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正是野生蘑菇瘋狂生長的季節,長沙疾控提醒:
警惕“餐桌殺手”不做“菇勇者”
長沙晚報10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云龍 通訊員 馬迪輝)金秋時節,正是野生蘑菇瘋狂生長的季節。長沙人喜用各種菌類調湯、燒肉,這既是美食的機遇,也存在致命的陷阱。毒蘑菇中毒是目前食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長沙有哪些常見的毒蘑菇種類、其中毒癥狀有哪些、如何防止?長沙市疾控中心近日發布提醒。
目前,長沙常見的毒蘑菇種類、發生中毒的癥狀包括:
急性肝損害型??煞譃闈摲凇⑽改c炎期、假愈期、內臟損害期、精神癥狀期和恢復期等6個時期。通常在誤食后6至72小時發病,主要表現為肝大、肝痛、黃疸、轉氨酶明顯升高。毒蘑菇主要為灰花紋鵝膏、假淡紅鵝膏和條蓋盔孢傘等。
急性腎衰竭型。中毒后有8至12小時的潛伏期,從誤食到肝腎損害一般是1至4天,轉氨酶約為正常上限的15倍,反映肝功能中度受損,腎功能損害的表現為急性腎小管間質腎病。毒蘑菇主要為假褐云斑鵝膏、異味鵝膏和歐式鵝膏等。
胃腸炎型。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鐘至6小時發病,主要表現為急性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伴有頭痛頭暈、全身乏力,嚴重者會出現吐血、脫水、電解質紊亂、昏迷,甚至因急性肝腎功能衰竭而死亡。毒蘑菇主要為大青褶傘、日本紅菇和部分牛肝菌等。
神經精神型。中毒癥狀一般為神經興奮、神經抑制、精神錯亂,以及各種幻覺反應。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鐘至6小時內發病。毒蘑菇主要為白霜杯傘、近江粉褶蕈、蘇梅島裸蓋菇等。
橫紋肌溶解型。發病時間最短的為10分鐘,大多在1小時內出現癥狀。開始時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現象,并有乏力感,24小時后出現全身乏力、肌肉痙攣性疼痛等,還有明顯的腰背痛、肌肉酸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醬油色尿液。毒蘑菇主要為亞稀褶紅菇等。
如何防止毒蘑菇中毒?長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注意以下方面:
不自行采摘。無論是在自家園子、山林、公共草地還是其他野外環境發現的野生蘑菇,都不要輕易食用。
不迷信“民間鑒毒偏方”。蘑菇的顏色、形狀、生長環境等傳統辨識方法并不可靠,不要相信民間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鑒別方法,比如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蟲蛀的蘑菇無毒等。
不輕信“家庭自檢法”。網絡流傳的一些鑒別方法,如銀器變黑測試、生蛆無毒等并不科學。
不在非正規渠道購買。要在正規的超市、菜市場購買人工栽培的蘑菇。購買時注意查看蘑菇的新鮮度、包裝是否完好等。
如果不慎誤食野生蘑菇出現中毒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應馬上催吐、立即就醫。同時,盡量保留剩余的蘑菇樣本,有助于醫生準確判斷中毒類型并進行針對性治療。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