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全楊科 楊麗紅
新晃侗族自治縣晃州鎮向家地村是湖南醫藥學院的鄉村振興幫扶點。
湖南醫藥學院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學科建設和人才優勢,圍繞鄉村振興五大目標,按照“全校一心、全員參與、全域融入、全面振興”的工作思路,在這片土地上發力作為。他們的理念之花在這里結下豐碩的實踐之果。三年過去了,昔日偏遠落后的向家地村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一場大治理,村容村“質”大提升
2021年,湖南醫藥學院幫扶工作隊入駐向家地村。工作隊根據該村的資源稟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推進3A級鄉村旅游景區和人居環境示范村創建工作,嚴格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和“五治”及“六無一全”的要求,在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圍繞村容村貌提升、農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重點內容,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作,使該村成為小有名氣的懷化市十大網紅打卡地。
工作隊還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納入村級自治管理和村規民約中,通過強化村民“門前責任三包”責任、每月的村莊“清潔集中日”行動,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讓村莊真正實現從“一時美”到“一直美”的轉變。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工作隊引導村民一手“造”風景,一手“賣”風景,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村中的賞花亭、游步道、風雨長廊、觀景棧道、小公園、小花園、侗鼓樓等成了向家地村旅游新名片,并同步衍生了返鄉創客、民宿老板、魚塘主等10余種職業,直接帶動鄉村人均年收入大幅度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7萬元,“造血”功能逐漸增強。
和美庭院成為村民的追求。在向家地村易地安置點,76歲的吳福香用山間撿來的花草石木,自行搭建了藥園、花園和景觀池。她表達心聲:“村子越來越漂亮,我作為村里的一份子,應該錦上添花?!?
一株黃精藥,產業就業同步興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駐村之初,工作隊針對產業單一、人口外流、老齡化嚴重等難題,精心謀劃,揚長避短,抓住該村盛產黃精的地理優勢,以黃精種植作為發展產業突破口。瞄準懷化聚力打造中國南方“中藥谷”戰略目標,發揮學院的學科優勢,先后組織20余名專家教授實地調研,成立中藥栽培科研團隊和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與縣政府就侗醫藥研發和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引進社會資本、鼓勵農民以地入股、租賃經營等多種形式,流轉村民土地、林地1130畝建設黃精栽培和野生黃精保育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推動實施“道地藥材+文旅康養”產業發展。
2021年以來,湖南醫藥學院先后組織30多批次專家實地培訓,幫助村民提高黃精種植水平。主動聯系大型藥企,引進社會資本近200萬元,通過共同種植、收購和加工特色道地藥材等方式,為村里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村里成為湖南省首批中醫藥康養旅游省級示范體驗基地。
一花引來百花香。在湖南醫藥學院的助力下,新晃投資4.8億元啟動建設“黃精文化產業園”,并在園區建設黃精科普中心、武陵山片區道地中藥材種子基因庫、中藥材(南藥)監測站。搭乘“中國·新晃黃精城”的東風,以向家地黃精為標志的中藥材也走向了全國乃至國際市場。
目前,該村還通過生態復合種植模式和旱地套種模式,對黃精、竹業、蓮子等進行種植、加工,將林緣地帶玉米和黃精種植有機結合,形成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的“雙贏”局面?!拔覀冺椖块_展第一年時,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110人以上?!币粋€工作隊員告訴我們。隨著村莊內鄉村振興項目不斷落地開花,原本在外從業的村民回鄉創業、就業。
一株黃精,讓向家地人走上了一條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可持續增收的快車道。
一種精氣神,素質夢想齊飛騰
這里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1936年1月,“便水戰役”后,紅二、六軍團數百名傷病員在向家地山林中休養。后來,在村民的邀請下,他們進入村莊休整。在此期間,他們與向家地人共同勞作生活,并演繹出“一盞馬燈的故事”“深夜靜悄悄”等感人至深的故事。紅軍指揮所、紅軍醫院、紅軍井、紅軍墻、裁縫鋪紅軍屋等舊址遺跡仍存。
湖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張在其在調研向家地紅色文化時指出,學校要圍繞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用好紅色資源,通過思政+學科雙引擎,構建大學生“大思政課”教育培養體系,深入實施“紅色鑄魂工程”,既助力學校履行培育時代新人的責任和使命,也用紅色文化提振起村民“精氣神”,為向家地鄉村振興增添精神力量。工作隊組織修復紅軍醫院遺址,收集紅軍傷員遺物和遺書、紅軍醫院用過的醫療器械等,打造紅色景點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開展“紅色鑄魂工程”是高校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工作隊引導向家地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方向,在紅色文化載體保護、升級、提質的基礎上,將紅色文化與產業發展、紅色教育與鄉村建設、紅色旅游與休閑體驗深度融合,開發了系列具有文化內涵的紅色書籍、精致書簽、紀念徽章、手工藝飾品等旅游創意產品,編排紅色文化表演節目,以一批惠民生、利長遠、增后勁的紅色文旅項目,促使紅色旅游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2024年,向家地村依托農文旅產業和后盾單位幫扶,將帶動村集體經濟創收近100萬元。
工作隊還引導向家地制定了村規民約,幫助村里繪制紅色文化藝術墻,制作向家地宣傳短視頻,錄制《村歌》……一系列鄉風文明建設行動,不僅提升了村民整體的文化素質,也激發了村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人翁意識,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
如今,向家地村已成了黨日主題教育、學生研學等活動“打卡”首選地。紅色文化,真正成了向家地鄉村振興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的“源頭活水”。今天的向家地村,開新局、闖新路、創新績,一股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二次創業的勢頭正呼嘯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