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國慶前夕,一部主旋律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上映,票房一騎絕塵,掀起觀影熱潮。人們沒有忘記,70多年前,無數年輕的戰士,義無反顧投入到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將鮮活的生命定格在戰場上,直到今天,他們,還是年輕的模樣。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紀念日,本期湘江副刊·潮頭,致敬英雄兒女,銘記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周月桂
秋日肅靜,我在讀一個年輕女孩的家書,拾起四處散落的線索,慢慢拼湊一個志愿軍女兵生命最后兩年的軌跡——
蔣宗英。
蔣宗英的革命軍人證明書。
本版圖片均為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翻拍
1949年秋天,澧縣,18歲的女兵蔣宗英第一次離家遠行,走在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中間。爽利的風吹在她的臉上,壯闊的世界在眼前展開,一切都是新鮮而令人激動的。
此后兩年多時間里,從常德到益陽、邵陽,從湖南到河南、東北,再到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山河阻隔,家書頻頻。愛家與愛國、小我與大我,糅合在家書的只言片語間,穿過歷史云煙,依舊可以從中讀出,一個年輕女性滿是克制的柔情和純潔熱烈的理想,她深深眷戀著家人親友,又一往無前地奔赴戰場。
她的樣子、她的性情、她走過的路……在秋日的風里,在她的后人珍藏的發黃的家書里,漸漸清晰。
1.“兒昨日離家,隨隊前進”
秋天,是湖南最宜人的季節。1949年9月,秋風初起,18歲的宗英從澧縣出發,隨部隊前進。少年初長成,眼底有星辰。
那天,下了點小雨,她穿了雙不太好走路的鞋子,剛走一天,腳底便打了個“大泡”,于是走路改為騎馬,她“膽子大,騎在上面一點也不怕”,加入隊伍的新鮮熱情和同齡人的陪伴鼓勵,讓她并不覺苦。
只是,離家一日,便開始想念。
“兒昨日離家,隨隊前進?!钡谝环饧視鴮懹?949年9月15日,信里是一個小女兒事無巨細跟“雙親大人”的訴說,我們由此得知以上那些細節。信末說“這封信是在地下寫的,文句都寫得很不好,不要讓人家看”。想來是在行軍途中寫信,沒有桌子,字體寫得不夠好。小女孩的清高矜持,讓人不覺莞爾。
三日后,又寫了第二封信。依舊是跟父母親細細絮叨,遇到了誰、吃了什么、住在哪里。此時已到常德,在醫院看過后,腳好了些。又四日,再次寄信并附一張近照,急切詢問二老與兄弟姐妹的情況。
其后,從常德到益陽,又從益陽到武岡,信中提到“在大街上扭秧歌”,感覺“興奮和驕傲”。
新鮮的熱烈的生活沖淡了離別的憂愁,信件漸漸不再那么密集。
2.“棉鞋圈子深點做,底厚點、寬點”
11月,天漸冷了,宗英的關節炎又開始發作,每每在信中提到“腳痛病”,又請姐姐給自己做一雙單鞋、一雙棉鞋,詳細交代“棉鞋圈子深點做,底厚點、寬點”。
1950年4月,蔣宗英寫給姐姐的信件。
信中提及最多兩件事,一是“望在百忙之中給我來信”,二是“鞋子是否做好了”,稱“腳早就凍了,再一冷恐怕就要凍破皮”?;蛟S是行軍途中收件不便,信和鞋子似乎都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收到。
因為關節炎的毛病,組織上想把宗英留在后勤部學習,但要強的宗英堅決要求隨隊走。1950年1月,部隊到了祁陽,5天行軍,大家都情緒很高,“沒一個叫苦的、掉隊的”。1月3日這天應該是休息日,宗英不僅給父母寫信,也給姊妹朋友都寫了信,此時她的鞋子還是沒有收到,信中說“我的腳凍了還沒凍破”。
南方的冬天濕冷襲人,得了關節炎就更加難挨了,宗英的鞋子一直沒能收到,讓人讀來頗為牽掛。
不過,盡管天寒腳凍,她的信中卻全是火熱的生活。1950年正月初四的信件中,她細細描寫了大年三十的豐盛菜肴和精彩晚會,宗英所在的文工團還一連演了幾天劇,一切都令她滿意。
2月底,宗英乘坐火車向北出發,到達河南洛陽,任務是“建設和生產”。在給哥哥的信里,宗英自信地說:“在工作中我能克服任何困難,積極工作不落后?!?月,在給父母的信中說,“我們下鄉時經過每一個村莊,一群群的老百姓排著隊打著鑼鼓扭著秧歌歡迎我們”。
這個月,要強又愛撒嬌的宗英終于收到了棉鞋,我懸著的一顆心也落了地。
3.“革命陣營的飯好吃又養人”
宗英從小是有些男孩子氣的,在家時被大家戲稱“門板大王”,可見長得高大結實。1950年4月的家書里,她又說:“我現在很好,比以前更胖了”“這就是證明革命陣營的飯好吃又養人”。
在河南,宗英所在的宣傳隊一面挖河一面要搞文娛活動。宗英在演出中扮男角,因為“平常的作風和男同志差不離”。
宗英性情耿直,認為自己“最嚴重的缺點”,是性格太強,“當人家講我冤枉話時,我受不了。那就不管上級同級,非給他來個難堪不可”。她一方面表示自己“一點也不害怕”跟人起沖突,另一方面,又反思說要“盡量克服”。
這“作風”也體現在信件中。在給親友的信里,她常囑咐人家要“多學文化”,不留情面地指出信中的錯別字,頗有“大姐大”風范。
只是在父母面前,男孩子氣的“門板大王”仍舊是那個絮叨的小女孩。河南下冰雹、刮風沙,她都覺得新奇,要寫信給“爹爹姆媽”分享。
除了父母,宗英寫信寫得最多的是“小哥哥”,她羨慕“小哥哥”經常給報社寫稿,自己也要學寫作,于是托人去漢口買書,又訂了份《人民文學》。
4.“等著我們勝利的消息吧”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7月,宗英隨軍北上,到達東北,屯駐遼陽,“保衛祖國邊疆,不讓任何敵人來侵略偉大的中國”。
每天練樂器、看政治書、學普通話,還被評為模范團員,生活是“有組織有紀律的,而且是生動活潑的”。宗英依舊保持著半月左右寫一封信的頻率,掛念家里老少的健康與學業。得知家里生活困難,會給父母寄去津貼費,愛嬌的小女孩漸漸長大了。
“一座日式小樓,豎在蔚藍色的天空(下)”。1951年春天,宗英別出心裁寫了一篇“小作文”,給父母描述自己在遼陽收到家書時的情形,也表達了春天來臨時的欣悅之情:“春來了,她給宇宙帶來了無限的生命力,快樂的人們在歌唱,歌唱朝鮮戰爭的勝利”。
“告訴您老個好消息”,1951年4月,宗英接受了新任務,即將奔赴朝鮮戰場前線,“媽,您等著我們勝利的消息吧”“不久,捷報會像雪片般飛來”。
5.“別掛念我”
朝鮮戰場上,關山阻隔,通信不便,信件需要回國的人帶回,因此每每寫得簡短倉促。
宗英此時從宣傳隊調至司令部干部處,工作是生疏的,但她并不畏難,“只要自己虛心學,也沒什么難事”。歷經戰火洗禮,宗英說她的膽子越來越大,“不怕飛機不怕大炮”,只是很久沒有接到家里來信,心中掛念。
1951年9月,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前線,宗英宣告結婚了,她在信中說丈夫“忠誠老實”“可請大人放心”。兩人住在防空洞里,有桌有凳,可供學習辦公,有鍋有盆有茶壺有火盆,宗英稱之為“美滿的戰地之家”。
家書紙短,家國情長,她沒有過多描摹戰場氣氛,恍惚間,讓人以為那只是一個平常日子里一對平常的年輕夫婦。然而,防空洞外,警報不時拉響,敵人的飛機正在上空盤旋。
1952年3月14日,又是一個寒冷的日子,戰斗正酣。
宗英寫了一封非常簡短的信,寥寥數句,似在倉促間寫就,信中寫道:“我們明早4點鐘就要出發了,坐汽車走。我的一切都會是安全的,別掛念我?!?
血與火交織的戰場上,一個年輕女孩,懷抱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在家書里讓父母放心。
當日,宗英在朝鮮城山守備戰中犧牲,時年21歲。
蔣宗英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
爽朗又愛嬌的女兒,男孩子氣的“門板大王”,眼里有星辰的戰士,為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獻出了鮮花一樣熱烈綻放的生命。
70多年后的今日,煙火盛世,如其所愿?;赝嵌螝v史,太多動人細節已經湮滅,我們只能從家書中的只言片語,重新勾勒那個可愛的年輕人,短暫而燦爛的一生——
志愿軍烈士蔣宗英,女,1931年5月生于湖南澧縣,1949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3月14日在朝鮮城山守備戰中光榮犧牲,長眠于朝鮮江原道鐵原郡馬場懷蔭里。
見字如面,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