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生
9月22日,鹽城市大豐區人民法院在拍賣平臺上預告了一場拍賣,拍賣標的物為一瓶雪碧汽水,起拍價4.2元,市場價6元,拍賣信息特點備注只能自提,不支持郵寄。對此,有人質疑這樣的拍賣是否具有實際意義?對解決債務問題是否有實質性幫助?也有人表示理解,認為拍賣4元雪碧看似微小,但卻符合法律規定程序,體現了司法嚴謹和公正。
法院拍賣,也稱司法拍賣,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強制執行程序中,按照法定程序自行進行或委托拍賣公司公開處理債務人的財產,以清償債權人債權的一種行為。在此過程中,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對被執行財產依職權進行強制處分。作為司法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司法拍賣是一種公法行為,在保障債權人權益、維護法律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長期以來,法院拍賣往往與房產、車輛等大宗資產緊密相連,而“拍賣4元雪碧”則打破了公眾對法院拍賣“高大上”的印象。事實上,法院拍賣小物件并不少見。2017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人民法院以1.8元的起拍價格對一包手帕紙進行拍賣,最后以2.8元的價格成交;2017年12月,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人民法院以2.5元的價格拍賣過一批胖大海,均被競拍者拍走;2022年,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拍賣50雙女鞋吸引了超過290人次報名,最終全部成交。
在此事件中,據被執行人回應,沒有更多可供執行的財產。根據《拍賣法》第六條規定,拍賣標的應當是委托人所有或者依法可以處分的物品或者財產權利。就此而言,該雪碧汽水屬于被執行人,法院進行拍賣有法可依,無可非議。
之所以受到部分人質疑,在于法院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去對價值僅有幾元的物品進行拍賣,是否真正符合司法資源的有效配置。即使成功競拍到物品,提貨費用或運輸成本可能會超過物品本身的價值,在經濟上并不劃算。從倫理認知的角度來看,質疑聲也并無道理。正是經濟意義與司法資源存在不匹配,公眾可能會認為這樣的拍賣更像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演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財產處理,從而引發公眾對司法效率和拍賣制度的公信力的質疑,對司法制度的權威性造成不良影響。
但從法律程序的角度來看,法院拍賣被執行人的財產,無論其價值大小,都是對債權人權益的實際保護,法院需要確保程序的公平性,不因物品價值小而區別對待?;诖?,從開展法律知識普及工作方面來講,我們需要做的是,當以此事件為契機,予以深入淺出的以案說法、據例說理,將合理性和爭議點說明白講清楚,打破法律知識的專業壁壘,使法律知識更加貼近民眾生活,提高公眾對司法執行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法院拍賣4元雪碧”這一事件,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法律意義與社會價值。不僅是對拍賣制度的一次生動詮釋,也是一堂生動的普法課,提醒我們法律程序的嚴謹與公正不容輕視。通過這一事件,我們也應當看到司法制度在細微之處的堅守與努力以及如何更好優化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