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元崇
時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猛洞河景區游客絡繹不絕,山間猿啼聲不絕于耳,這得益于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立法。
湘西州是湖南唯一一個具有“兩個立法權”的市州,既享有制定民族自治法規的立法權,又享有地方性法規立法權。
守護綠水青山——
助推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
“生態”是神秘湘西引以為豪的家底,是我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和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
湘西州人大及其常委會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開展立法,通過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堅守一方山水護民生。
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放大生物多樣性優勢,制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該條例為全國類似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湘西經驗。2022年,該條例獲評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聚焦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制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有效解決湘西州府所在地的城區居民用水問題,為湘西州其他城區飲用水保護提供有益參考依據。
湘西州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協作立法,制定酉水河保護條例,開啟湖南省跨省行政區域協作立法的先河,實現流域不同行政區域廣大人民群眾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人大常委會的充分肯定。條例實施后,酉水河流域其他縣,積極響應聯席會議的倡議,采取自治縣立法或者制定規范性文件,加強酉水河保護,形成全流域聯動,切實解決流域環境污染問題。
按照“一區一條例”的立法思路,湘西州人大先后制定小溪、高望界、白云山自然保護區保護條例,實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全覆蓋。
山巒層林盡染,河流碧水如鏡。這樣的自然美景,造福一方百姓。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許多人吃上了旅游飯。2023年,湘西州實現旅游收入644.75億元;今年上半年,湘西州共接待游客3567.4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47.97億元。
立足民間文化——
推動老手藝變為新產業
“沒想到,年過古稀還能靠在娘家做女子時候學的手藝掙錢?!眹壹壏沁z項目土家織錦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代娥,對織錦的工藝和材料進行改良,將傳統圖案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把產品的種類拓展到手包、圍巾、披肩等,這些手工藝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土家織錦是湘西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條例》2006年通過以來,以土家織錦為代表的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傳承和合理開發、利用。
通過保護傳承,不少年輕人學習織錦、苗繡、打造銀飾,一批非遺項目得到保護和傳承,推動老手藝變為新產業。
為了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湘西州對州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制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醫藥苗醫藥保護條例》,推動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2010年,湖南省提出將永順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一個必備條件是遺產地必須要有一部專門的立法保護條例。2013年7月,《老司城遺址保護條例》頒布實施,為2015年7月4日老司城遺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奠定堅實基礎。
古鎮、古村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鄉土記憶。湘西州擁有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和178個中國傳統村落。圍繞古城古鎮傳統村落保護,制定浦市、邊城兩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條例,及時修訂鳳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老司城遺址保護條例,2019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有力助推文化湘西建設。
如今,歷史文化遺產正在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漫步浦市古鎮,辰河高腔、踏虎鑿花、苗族挑花等非遺,令游人嘖嘖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