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大鼎。羅銘 攝(湖南圖片庫)
石鼓書院。
宋徽宗壽岳石刻。
“壽比南山”石刻。
“雁城之星”摩天輪。
壽岳銅鏡。
游客在南岳衡山風景區祝融峰上游玩。曹正平 攝(湖南圖片庫)
王夫之銅像。通訊員 攝
南岳第一峰(回雁峰)景區。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衡陽市攝影家協會供圖
劉思遠
如果說天上的“壽星”有坐標,那這個坐標就是衡陽,更準確地說,是南岳衡山。
千百年來,在詩人眼里,它是磅礴的長篇;在學者眼里,它是文化的地標;在旅行者眼里,它是壯麗的風光;在蕓蕓眾生眼里,它是主壽之南山。
漢之《星經》載:南岳衡山對應星座28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之壽命,故南岳又稱“壽岳”;《辭源》亦釋“壽岳”為南岳。
清晨,當金色的陽光灑遍南岳衡山之巔的祝融峰上,這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中華壽岳”,又迎來新的榮光。
壽比南山,雁鳴衡陽。第三屆湖南旅發大會將于9月20日至22日在衡陽舉行。南岳,這座文韻悠遠的中華壽岳將再次成為大眾焦點。
歷代帝王欽定為“壽岳”
壽岳鄉、延壽村、壽澗溪、福壽寺、仁壽閣、百壽亭……走進南岳,這里與長壽相關的地名比比皆是,壽文化更是源遠流長。
早在1200多年前,唐玄宗李隆基就把南岳衡山作為“主壽之山”與“祈福之地”——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遣內侍張奉國帶道士孫智涼等人,專程從京師來到南岳朱陵洞(即水簾洞)投下“金龍”銅簡祈壽。
這一洞天投龍盛況,不僅為《唐文拾遺》《南岳志》等古籍所記載,宋代道士李亙通微,也于水簾洞石壁上題記此事:“羽客下棋處,金龍曳尾處,寶篆浮水處,投金龍玉簡處?!?
該銅簡于清代道光年間出土,獻于朝廷,藏于故宮??谷諔馉帟r輾轉到了貴州,現存貴州省博物館,為該館鎮館之寶。
據統計,自唐代以來,歷代帝王親自駕臨或遣使祭祀衡岳、祈福求壽就有120余次。如宋徽宗揮毫寫下“壽岳”兩字,石刻至今仍存于金簡峰黃帝巖上;清康熙《重修南岳廟碑記》也說:南岳為天南巨鎮,上應北斗玉衡,亦名壽岳……現今在大廟御碑亭的青石碑上可以得見。
此外,清代多位帝王在祭祀南岳的祭文中,欽定衡岳為“壽岳”、比壽之“南山”。如乾隆三十七年祭文:“仰靈祗于衡岳,朱鳥分躔;崇秩祀于荊陽,南山獻壽……”嘉慶五年祭文:“壽岳南標,望聳荊揚之九……”咸豐二年祭文:“寰宇綏豐,永鎮天南之壽岳……”
鴻儒巨學筆下之“南山”
壽比南山,作為國人最常用的祝壽頌辭,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天?!罚骸叭缭轮?,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其中的“南山”,指的就是南岳衡山。在山上的六朝古剎福嚴寺,一副“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門”的唐代石刻楹聯保存至今。
幾千年來,多少鴻儒巨學給這座“民之壽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句——
南朝·陳張正見《御幸樂游苑侍宴》詩曰:“愿薦南山壽,明明奉萬年?!蔽宕娚R已詩中也說:“壯堪扶壽岳,靈合置仙壇”,將衡山與“壽”聯系在一起。
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在其《天象賦》中寫有“長沙明而獻壽”的詞句,意思是:多么明亮的長沙星啊,總是在將壽算獻給世人。南岳古屬長沙,長沙即因星得名,這正是“壽岳衡山”一詞來歷的簡明注腳。
唐代大詩人李白作詩曰:“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老人星即為長沙星,壽星也。還在《春日行》詩曰:“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
宋代著名學者張栻在《游南岳唱酬序》中寫道:“乾道丁亥(1167)秋,新安朱熹元晦來訪予于湘水之上,留再閱月,將道南山以歸,乃始偕為此游。”他在給朱熹的《詩送元晦尊兄》詩曰:“南山對床語,匪為林壑幽。白云政在望,歸袂風颼飗”。朱熹作詩回敬曰:“勞君步玉趾,送我登南山。南山高不極,雪深路漫漫”。
南宋著名學者胡宏,是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在衡山隱居數十年,潛心研究學問,其《南山即事》一詩云:“甘為稼圃南山下,長謝周公與孔丘”。不但詩中稱南岳為南山,就連著作的名稱也將南岳定為了南山。
元代大才子沈禧在《千秋歲》詩曰:“共祝南山壽,更與莊椿比”;明代嘉靖年間,劉陽為南岳《蓮峰翰墨志》作序時,干脆將南岳直呼為“南山”;清代名僧智犁大和尚,在《重修廣濟寺記》一文中寫道:“南岳乃天下五岳之一,世稱為壽比南山者,即此岳也……”
2003年10月,華人世界最著名的武俠小說宗師金庸先生游南岳,也欣然潑墨揮毫留下“南岳天下秀,到此人增壽”的佳句。
古人的壽文化“留言板”
作為國之壽岳,民之壽山,千百年來,南岳衡山受到億萬人們的追捧。
但古代沒有互聯網,也就沒有抖音、朋友圈,人們如何表達自己登臨壽岳祈福求壽的心情?
山上的懸崖絕壁、嶙峋巨石,自然就成為當朝權貴、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們絕好的“留言板”——閱讀它們,才能真正讀懂這座山。
沿著蜿蜒山路拾級而上,處處皆“壽”、“壽”伴君行。有的刻在寺廟旁,有的刻在石巖上,有的就刻在游路旁。
在南臺寺下古游道東面有兩處楷書“壽”字題刻,每字三米見方,款署“三山黃桂”(黃桂為南宋時福建三山書院學者);
在兜率寺遺址后,兩塊相隔對稱的巨石上印刻楷書“福壽”,每字一米五見方,款署:“嘉靖丙辰六月吉旦巡按廣西監察御史李一經磐石書”;
在祝融峰祝融殿北墻基下舍身崖上,楷書印刻“南山”,每字一米見方,根據風化程度推斷為宋明時代。
還有會仙橋石上的“壽比茲岳”、獅子巖上的“起舞南天”、百步云梯上的“南維拱壽”……據統計,南岳衡山與壽有關的題刻近1000處,堪稱天下一絕。2013年,這些會說話的“石頭”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將壽文化做到極致,當數中華萬壽大鼎。它坐落于駕鶴峰下的萬壽廣場。該鑄鼎造于2000年,高9.9米,重56噸,鼎身刻有10000個中國各個民族、不同體形的“壽”字,古代名家“壽”字全部收齊,是目前全世界最高、最大、最重的青銅器,獲3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至于南岳衡山對外流傳最廣的壽文化logo,位于南天門祖師殿右側一塊重24噸、高5.5米、寬2.8米、厚0.9米的巨石之上。上面刻有唐代“草圣”懷素真跡的“壽比南山”,不僅被無數游人瞻仰,還頻頻登上各主流媒體,“存在感”滿格。
“火出圈”的壽文化IP
風景宜人,環境舒適,空氣清新。古往今來,南岳衡山“高壽者眾、百歲者多”。
據《南岳志》載:晉代司馬禎活了89歲,妙應逝世時130多歲,明代晚年退隱南岳講學的湛若水活了96歲;黃庭觀的魏華存女道長飲甘泉,食山果,80多歲時仍貌如少女……
如今,生活在這的人也延續了長壽基因。數據顯示,南岳區戶籍人口不到6萬人,9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162人,其中百歲以上3人;人均預期壽命達80.12歲;全區所有鄉鎮(街道)、行政村均獲評“百歲健康鄉鎮(村)”合格單位。
2009年以來,南岳區發揮優勢、創新形式,連續舉辦了9屆南岳壽文化節,先后組織了鑄造中華萬壽大鼎、阿迪力走鋼絲、建設壽岳衡山牌坊等活動,南岳壽文化節也被評為中國十大節慶品牌活動。
如何將壽文化“IP流量”變成經濟發展“能量”?
近兩年來,南岳區乃至衡陽市悄悄搶占新“藍海”,深耕康養新“賽道”:隨著南岳衡山健康谷進入實質運作階段、“見南山”文旅(康養)綜合體動工、南岳一齡高端康養中心落地……衡陽找到了重塑競爭優勢、打造全國康養之都的新路徑。
據悉,即將召開的第三屆湖南旅發大會將“壽比南山 雁鳴衡陽”作為主題口號,把象征著“長壽、昌榮”的壽岳圣火與大雁文化融貫起來、傳遍天下,必將“點燃”衡陽文旅新格局,讓衡陽文旅乃至湖南文旅“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