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岳麓山下,湘江之濱,一個關于“洲”的主題交流正在深入進行。
這是一場鄉土氣息的吮吸,一次湖湘文化的溫習,一番家國天下的暢想,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
你要說洲,不能只說洲,還要好好說說和洲相關的人和事。
你要說洲,不能只說橘子洲和湘江諸洲,還要想到,若是從月亮和星星的視角看,地球也只不過是四大洋里浮載著的七小洲……
水載碧洲洲載夢 載得動千萬家國夢
山水洲城處處是課堂,處處有教材。今天的教材翻到了“洲”之章。
長沙是吾師,溫故而知新。這兩年,我們都會定期面向復合班和中青班等主體班的學員們安排一堂聚焦在地文化的課程。復合班開篇之時,我們提出了“為麓山添高度,為湘水添深度,為橘洲添厚度,為人生添維度”的命題。此后,專題聚焦過“湘江千萬年,奔赴千萬里”,也闡釋過“厚積麓山千萬丈,向天再長千萬年”。品山悟水之后,自然就輪到說道說道“洲”了。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洲”是孕育美好的地方,具有非常豐富的意象。《詩經》開篇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strong>洲,與水、與樹、與鳥、與人等有了美麗的相遇,無疑會有些美妙的發生。有了詩意的表達和想象,“洲”在我們的文化記憶里,就天然地與美好聯系在一起了。而我們山水洲城的“洲”,更是格外地美不勝收。
說到“洲”,人們可能很自然地會想到橘子洲。又對又不對。湘江里這么多洲,眼里心里怎么能獨獨裝一個橘子洲呢?今天,我們就克服一下慣性思維,從湘江長沙段的諸多碧洲說起吧。
01
數一數呀數一數,幾十公里水路幾多洲?
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昭山以下到望城與湘陰交界處,長沙段的81公里湘江水路里,竟然浮載著大大小小15個江心洲。如許密度,放眼全國乃至全球,都是極為獨特的存在。洲洲如舟,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勢若下洞庭,過長江,奔向更遠更深的大洋……
先看布局。他們首尾呼應,如百舸爭流,又顆顆璀璨,似串珠成鏈。有愛洲之士以漫畫的形式把湘江長沙段的洲島分布圖畫了出來,從最南邊天心與岳塘交界處的興馬洲起蒂,到城南的鵝洲、巴溪洲,主城區的橘子洲、傅家洲,城北的月亮島、香爐洲,再到最北邊望城與湘陰交界處的甑皮洲收筆,氣勢貫通,宛若游龍,這是造物主給長沙帶來的寶藏。十五洲有十四個有洲的名字,獨有月亮島鶴立雞群,取了個島的名字。歷史上它也叫過“遙埠洲”“許家洲”,現在也可稱作“月亮洲”,是否更為合群?
再看形態。他們大小相間,長短相形,姿態各異,渾然天成。最大的要數興馬洲了,有280公頃;其次是月亮島,約253公頃;蔡家洲、甑皮洲也都在100公頃以上。我們最熟悉的橘子洲,盡管綿延十余里,其實面積只能排在第5位,約94公頃。還有一些小巧玲瓏型的,像龍洲只有16公頃,還有一兩個更小的洲豐水期易被水淹沒,枯水期方能露臉。湘江中這些洲生長得頗有意思,能大就大,能小就小,能伸能屈,一切是那么率真,那么自然,那么可愛。
再看生態。他們靜臥江心,綠進人退,風景皆如畫,而無車馬喧。洲上草木豐茂,物產豐沃。現在多數時間是沉寂的,但絕大多數洲島過去有人居住生活。像柏家洲曾經車水馬龍、繁華熱鬧,宛如一座島城。傅家洲曾是長沙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洲上住人有個很大的不足,就是周期性的洪水容易淹人家園。黨和政府深憂老百姓洲上生活不易,幾次大規模組織整體搬遷。洲上居住的功能消退,老百姓免除了水患威脅,退耕還了草、還了樹、還了自然、還了生態,城市管理成本也降低了。現在除兩個難以水淹的洲還成建制地住著一些村民、個別洲的搬遷還有點尾子外,其他的已經基本上沒人在洲上定居了,留下一片片豐美草樹交相掩映,一年四季野花次第開放,仿佛世外桃源之地。非常有意思的是,北邊的蔡家洲較好地保持著原生態,是一個天然的牧場。每到冬春之交的枯水季節,來自湘江右岸的小牛兒們就在主人的引導下,成群結隊來到洲上。上洲以后,主人就不管了,任由他們吃喝拉撒睡游,悠哉悠哉地度過一個寒暑之后,再牽兒帶女地離洲而去,好一幅“江心牧牛圖”。
再看功能。他們是天然的綠肺,是休閑的氧吧,是詩意的棲居,構成獨特的城市中央公園帶。洲群是天然的濕地生態系統,能調節氣候、凈化水體、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極大,是天賜的禮物。如果在這些洲上住太多的人、建太多的房子,確實有煞風景。吸取一些城市洲島過度開發的教訓,長沙這些洲注意了留白留綠。在城市里面有片綠地、綠洲,藍悠悠的水面上綠油油的洲,這就是風景,這就是詩意,平時市民休閑、外人來旅游都是很好的去處。經過多年的保護建設,這些洲與湘江兩岸一起,以生態為基底,以休閑為特色,以文化為亮點,正在形成集濕地公園、生態科普、文化展覽、濱水體驗、運動健身、低碳旅游、鄉野度假、城市休閑等諸功能于一體的城市中央公園帶,這也賦予了長沙獨特的洲城魅力。
還看積淀。他們與江河同沉浮,與時光相映證,閱盡世間滄桑,留下無數記憶。對江中諸洲,能夠登臨的,我都有過踏訪。修了橋的開車去,沒修橋的坐輪渡或乘小舟上,去年曾從高空俯瞰過南邊的幾個洲,對各洲都有些探究,發現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傳說,各有各的積淀。先且不去說博大精深的橘子洲,就說望城與湘陰共享的甑皮洲吧。傳說多年前湘江漲大水,洶涌的水勢持續不退,最終引發了大的管涌。民眾填沙袋、堵木材都無濟于事。千鈞一發之際,集鎮上一個做面點的師傅手提甑皮跳到急流中,終于堵住了管涌……為了紀念這位平凡英雄,大家把這個洲取名為“甑皮洲”。傳說難以考證,但這種舍生取義、甘于奉獻的擔當卻是湖湘熱土的一種特產,能夠幫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長沙一域,為什么總是生長譚嗣同、許光達、陳樹湘、雷鋒這樣的人物。江中諸洲可不是虛有其表的水上風景,而是內涵滿滿的文化留存。比如興馬洲,曾是五代時期馬楚王國的御馬場;鵝洲多數居民姓朱,據說是朱元璋的后裔;很多洲上都有朱元璋與陳友諒交戰的傳說;不少洲上先前的原住民多數來自江西,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江西老表”真有來歷......所以,你要說洲,就不能只是說洲,還要說說和洲相關的那些人和事。好看的山水若是缺了故事和傳說,少了人文的積淀,便是少了靈魂,只能算是自然元素的堆積,可看而不耐看。正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可愛的靈魂才是萬里挑一。長沙諸洲,不止可以用目觀賞其表,更可用心悅讀其里。
說了這些,相信大家對長沙的洲群會有個整體印象。有人或許會心生疑惑,眾洲連連,妙趣橫生,上蒼為什么如此獨寵長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跟有關人士有過探討,大家認識比較一致的,有這樣幾點:
首先是水流,因水而生洲。洲是因水而生,向水而生,因水潤而郁郁蔥蔥,因水連而通遠方。一般在江流上游很難成洲,因為水路太窄了,水流太急了,沙石泥土很難積淀起來。湘江在經過株洲、湘潭百里“幾”字型彎曲后,來到中下游的長沙,流速處在一個比較合適的區間,給洲的形成創造了良好條件。
其次是沙積,有沙才聚洲。兩水交匯之處的下游,泥沙交融,容易積淀形成洲。湘江長沙段就有很多支流匯入,比如現在可以數出來的就有瀏陽河、撈刀河、溈水河、靳江河、龍王港、沙河等上十條,歷史上可能還要更多,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有過改道、歸并或潛入地下。這些支流的匯入,加上并不太遠的洞庭湖水的頂托,給洲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再就是寶聚,“無寶不成洲”。洲在一個地方形成,它的底下總要有一個吸附能力比較強的小環境,如同一個磁場,才能把泥沙都吸附過來,存留下來。民間有“無寶不成洲”的說法,從這個角度來看,長沙能有這么多洲,肯定是一個物華天寶之地,有很多聚沙留石的“聚寶盆”。
大家想一想,這么多的水流齊聚這個地方,來自遠方的沙呀石呀泥呀到了這里多想留下不走了,長沙是不是真的稱得上是鐘靈毓秀、藏風聚氣、物華天寶、宜聚宜積?有道是,積土成丘,而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而蛟龍生焉;積沙成洲,而舞臺成矣。
由此聯想到,歷盡滄桑而青春煥發的長沙,三千年城址不變、城名不易,這些年還能受到一波又一波年輕人的青眼相看,總得有些天造地設的緣由吧。這是一方聚水聚沙又聚人聚才的沃土,作為土生土長于斯、或風云際會于斯的年輕人,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愛腳下這片土地,為她做出點什么、添彩點什么?所以呀,我們觀察觀察湘江諸洲,千萬不可只停留于表面的光景,更要挖掘體味深蘊其中的精神內核,最需要的還是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
02
眾洲群聚,一洲吸睛。還是深情款款地聚焦橘子洲吧。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飲;湘水千里,只取一段而窺;眾洲璀璨,只取一洲聚焦。湘江諸洲都值得挖掘,當然,最值得深度挖掘的還是非橘子洲莫屬。
世上有些情況難免出人意料。比如岳麓山無疑是長沙城區最有名氣的山,但并非海拔最高,不遠處的谷山還要高一點,更遠一點的黑麋峰又要高一點,岳麓山在當今城區高度可列第三。前面提過,若論面積,在湘江長沙段諸洲中,橘子洲排到第五去了。此洲的歷史名份、江湖位次,源自其所處的古城江中核心位段,與名山名水名城奇妙絕倫的組合,以及古往今來、人來神往留下的深深積淀。這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洲不在大、有蘊則神。
說起橘子洲的底蘊,最深的積淀當屬其融入每寸土地的家國情懷。記得二十多年前的一個端午節,收到朋友們很多“端陽安康”之類的祝愿,我的回贈是原創的四句話:
岳陽樓上參憂樂,
橘子洲頭悟古今。
千秋未失家國夢,
萬世長存屈賈情。
這些年來,反復思量,“家國夢、天下情”,這是對橘洲最恰當不過的注解了,上溯屈賈,貫通古今,迢迢不斷,以啟未來。我們都知道,最能反映橘子洲神韻的照片,當屬有如航母造型的倩影,尤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記錄最為傳神。這艘“航母”加上前前后后那些大大小小的“艦艇”,組成的是一個航母編隊,搭載的全是家國夢、天下情、復興意。看到成千上萬的人打卡橘子洲、與偉人雕像合影的情景,常常讓人感慨萬千、浮想聯翩。如果要我來提建議,深度感悟橘子洲,光打卡拍照是遠遠不夠的,不妨來上“五個一”的套餐,即:登一座拱極樓、悟一番“湘江夜話”、瞻仰一尊偉人塑像、朗誦一篇《沁園春·長沙》、沉浸式觀看一場《恰同學少年》。
登一座拱極樓。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洲北有座拱極樓,31米的高度,僅次于青年毛澤東雕像,已超過19米的岳陽樓。樓上有門聯,云“拱極樓中,五六月間無暑氣;瀟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漁歌”。“極”指的是星星,“拱極”就是眾星拱北之意。勝景無邊,自古以來,登樓觀景、賦詩作畫者絡繹不絕。當江上往來人舟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踏上橘子洲,登上拱極樓,遙望白雪江天、渾然一體,忽見暮色漸濃、燈火初上,萬家憂樂,豈不涌上心頭。可以說,有了拱極樓,才有了古瀟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
古仁人志士對登樓情有獨鐘,站在樓上,或思鄉、或懷古、或送別、或詠志,心情心意心境就開闊了。如登岳陽樓,油然而生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之心。登黃鶴樓,萌發的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懷鄉之意。登鸛雀樓,體悟的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人生之道。那么,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借鑒仁人志士情懷,今天我們登拱極樓,最該彰顯的是“心系萬家燈火、情牽百姓冷暖”的為民情懷。
今年初的第一場雪下得有點大,那是元月22日午后稍晚時分,我和幾個小年輕再次登上了江心的拱極樓。心思主要是想現場了解感受一下城里城外、洲上洲下迎風斗雪的場景,順便登樓體會一下“江天暮雪”的遺風古韻。說實在的,湘江兩邊的房子建得多了些、高了些,“江天暮雪”已少了很多空曠清冷的古意;而穿行城中街巷和下拱極樓后頂著暮雪赴寧鄉鄉村途中的所見所聞,尤其令人感動難忘。我們的黨員干部披著雨衣、戴著雨笠,以雪為令、迎雪而戰,忘我奮戰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呈現的是一幅新時代的“江天暮雪為民圖”。
最美不過家國夢,最深不過百姓情。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當黨員做干部的,總得擔當起自己的職責任務,盡好責任,辦好實事。長沙的年輕干部不妨常常爬爬岳麓山、登登拱極樓,在登高望遠中厚植立天地之間的格局和情懷。
這里要補充一點,剛才解讀了拱極樓,有些同志會不會迫不及待地想去登一登。提示大家,最好的登樓時間可能要到兩三個月以后。據了解,目前一場關于“江天暮雪”的劇目正在打造之中,拱極樓及周邊也在進行封閉式裝修和布景。稍稍“劇透”一下,劇中有很多中華傳統文化包括湖湘文化的元素,到時大家再去登樓、賞劇也不遲。
悟一番“湘江夜話”。我們不妨把時間“穿越”到1850年1月3日的深夜。64歲的林則徐因病告老回鄉途中,特地繞道舟行長沙,在橘子洲頭東岸的渡口,約見比他小27歲的無官無職卻在江湖上有些名氣的左宗棠。兩位忘年知己相逢暢飲,徹夜長談,直至東方之既白,史稱“湘江夜話”。這場歷史性對話,日后在某種程度上改寫了中國西北邊疆的歷史。
此時的林則徐雖英雄遲暮但并未落幕。數年前,一心為國的他做了件歷史上絕對正確的大事“虎門銷煙”,卻因鴉片戰爭而被迫為清政府“背鍋”,被革職發配新疆。換作一般人可能就一蹶不振了,但林則徐卻不一般,他寫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明志詩,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幾年流放生活,他始終不忘對國之大事的思考關切,不僅扛下了委屈,還扛起了職責、扛住了考驗。當時的新疆之外,有虎視眈眈的外敵,他以深邃敏銳的眼光,察覺到隱憂,提出并推廣屯墾制度,為邊疆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新疆之內,是大片不毛之地,他奔赴多地勘察,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直到今天,“林公渠”“林公井”仍奔流不息,“林公”的情懷更為百姓所感念。
林則徐無疑是那個年代的民族脊梁、中流砥柱,不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保持著濃烈的家國情懷和憂樂情結。不論地位高低、職務升降、境遇順逆,都是不埋怨、不頹廢、不躺平、不佛系,該堅持的就堅持,該憂慮的就憂慮,該干嘛就干嘛。生活虐他千百遍,怎么也不改對腳下土地的迷戀。再怎么問責追責,絕不影響對這塊土地的盡責擔責,而且不論在東南還是西北。人難百歲壽,卻懷千年憂,他心心系念的是危機的化解和事業的傳承。這就是中國優秀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境界和情懷。
此時的左宗棠雖壯志未酬但也壯心未已。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卻考運不濟,成了科考“落榜生”。年近40還一無“編制”、二無“職務”,妥妥的布衣白丁一枚。但他從不放棄對知識學問的追求,別人皓首窮經,他三次不中便另辟蹊徑,投身農學、兵學、漕運等實用之學;別人“落榜”長吁短嘆,他卻攢足勁兒憂國憂民,時刻關注國家社稷、天下蒼生。沒有機會的時候就修德強能、修心養性,一旦機會到來,立馬寶劍出鞘、建功立業。這樣的情懷和經歷,詮釋了什么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什么叫“位卑未敢忘憂國,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叫做“審時度勢,經世致用”,什么叫做“厚積薄發,縱橫天下”,什么叫做“學成文武藝,獻與國與家”。
左宗棠的一生,前半程波瀾不驚,后半程波瀾壯闊。湘江夜話正值中間點,也是轉折點,此后他開啟了逆襲之路,直至成為晚清最硬氣的“中興名臣”。湘江夜話臨別之際,林則徐感到自己來日不多,要找一個事業傳人,便將多年收集的新疆資料悉數交予左宗棠,勉勵他日后投身邊疆,并斷言,“西定新疆,舍君莫屬”。種什么因,結什么果;交什么人,成什么業。二十余年后,左宗棠果然繼承林則徐的遺志,力排眾議,抬棺出征新疆驅逐外敵、收復國土,締造了“漢唐以來未有之邊功”。
湘江何其有幸,聽懂了這場湘江夜話的真諦;橘子洲何其有幸,見證了這場湘江夜話埋下的歷史伏筆。古往今來,多少達人壯士,把一腔深情厚意和深思遠慮傾注在岳麓山上和橘子洲頭。回顧那么多在湖湘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前輩先賢,從屈原、賈誼等傳統士大夫的上下求索,到周敦頤、朱熹、張栻等理學大咖的恪心求道,再到毛澤東、蔡和森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實事求是,貫通他們精神內核的,全是滿滿家國夢和憂樂心。今天橘洲的靈動、厚重,都來自這種獨特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底蘊,使之成為屹立江心的城市之魂。
就說當年那位“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韶山青年,盡管他曾經也是曾國藩的“鐵粉”,但他的某些性格,卻與左宗棠頗為神似。如“到中流擊水”的強大自信,“問蒼茫大地”的憂患意識,“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精神,“雄關漫道真如鐵”的非凡定力,這些鮮明品質和精神特質,在今天的橘洲之上也處處可見可尋可感。
由此,我們還要深情地瞻仰一尊偉人塑像、朗誦一篇《沁園春·長沙》、沉浸式觀看一場《恰同學少年》。有人說,去了北京,是不到長城非好漢;來了長沙,是不去橘洲總遺憾。那么多人不遠千里萬里到長沙、到橘洲打卡,一個怎么都避不開的理由,就是瞻仰那尊偉人塑像,體悟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橫臥江心的橘洲形象因有那么一位偉人而顯得高大、顯得挺拔、充滿風骨,因有那么一篇精彩絕倫的《沁園春》而更加飄逸、更加靈動、更有靈魂。
今天佇立洲頭的這尊青年塑像,凝視的正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求學求索之地——湖南第一師范,這里不僅孕育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雄壯詩篇,更匯聚了一群“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湖湘青年。以此為主線,把一位偉人、一篇《沁園春》和一群熱血青年串聯起來,便打造成了落戶橘洲的一場沉浸式劇目《恰同學少年》。
回望100多年前的那群年輕人,他們團結了一批“純潔,誠懇,有向上奮斗精神,服從真理”的青年學子,結成了一個“高尚、純潔、勇猛、精進”的進步團體——新民學會。他們矢志堅守了“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改造中國與世界”的信念宗旨,共同懷抱了拯救國家和民族的萬丈豪情。他們不懈地研究、探索、抉擇、奮斗乃至流血犧牲,最終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發展夯實了思想、組織、人才和實踐等基礎。
他們中間涌現了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郭亮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還有周世釗、魏璧、勞君展、蕭三等一批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士。據統計,新民學會78名會員中,20名女會員主要來自周南女校,58名男會員主要來自湖南一師;加入中國共產黨的38人,其中10人屬于建黨前的早期黨員,10人后來成為中共中央委員,6人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赴法國勤工儉學的19人、赴德國學習的1人,赴南洋從事教育工作的5人;還有很多人為了革命流血犧牲,其中近20位被追認為烈士,等等。歲月不老,芳華不敗。這個青年群體是積極的、陽光的、向上的,腳踏實地、敢想敢干,把自身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都是引領那個時代進步潮流的人才。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今天我們致敬那一代熱血青年,致敬的是一種對時代潮流的清醒把握,對時代使命的自覺擔當,對個體融入集體、“小我”融入“大我”的自覺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橘子洲承載著的家國夢、天下情,傳承給我們的,是情懷和格局、責任和擔當,是立足自身崗位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實際行動,是迎難而上、舍我其誰的自強不息、鍥而不舍,沒有半點精致利己主義的算計與伎倆。
相信在座各位都登臨過橘子洲,今后還可能會陪家人、朋友反復登臨。我們登橘子洲,不僅要回味歷史上的人和事,從中汲取精神養分、精神力量,更應立足當下、思考未來。身處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這座英雄輩出、靈氣閃耀的城市,我們該如何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如何落實好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時代重任?如何為長沙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質生活貢獻青春力量?這些都迫切需要我們立足新時代山水洲城的大舞臺,不斷地提升自己、充實自己,始終做到心中有大局、眼中有方向、肩上有責任、手上有辦法,以自身信仰信念、能力本領、擔當奉獻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03
欲窮千萬里目,更看千萬里洲。目之所及,心之所向,包括但不要限于湘江這些洲。
心有多廣,目就有多寬,格局就有多大。我們不妨把視野放大,把焦距拉遠,把鏡頭拉長,來一個關于洲的思維發散和拓展。
你要說洲,就不能只局限于湘江長沙段,湘江里有好多洲值得看值得說。甑皮洲以下的岳陽段有蘿卜洲,株洲段有古桑洲,衡陽段有東洲島,永州段有萍洲……適度關注,用心挖掘,將會有難以意料的收獲。
這里要多說幾句湘潭的楊梅洲。前年臘月二十九下午,我的一位就職于京城的“85后”年輕小友返鄉過春節,我們相約踏訪了湘江之中的楊梅洲,當時給他出了個寫寫楊梅洲的"作文題"。不久以后,一篇《我的湘江從此北去:沿著毛澤東、秋瑾、曾國藩的足跡走去……》應約問世。細讀之下,楊梅洲竟然就有幾分類似橘子洲的神韻??梢娤娼械暮芏嘀薅加邢嗨频姆e淀,醞釀了相似的故事,完全應當相互學習借鑒。洲的教材,不限于長沙段。網上查得到這篇文章,大家不妨讀讀。
作者年紀不大,文筆老練,公文和散文、詩歌、影評、樂評等都寫得極佳。平常極好學習思考積淀,憑著一支生花之筆和綜合素質,已有三個城市五個單位若干個崗位的工作變動。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不擅長主動去找領導的,但偏偏有領導來找他;他沒有刻意要求調動工作,但因工作需要就有單位主動要求調他去;他沒有提提職方面的訴求,但有一兩次就是職位空缺候著他符合條件再去就。
我之所以把這些說出來,有兩層考慮:一個是我們在講事說理時,不能只講歷史上的人物例證,也要講講正在成長的力量,盡管他們的成長還有些不確定性,這個叫做“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不能只是回顧湖湘歷史而沒有新的拓展。還有一個是希望這樣的為學成長成才之路,能夠給更多年輕人提供學習借鑒,讓更多的人走好穩中求進的健康發展之路。
你要說洲,也不能只說湘江里這些洲,而要放眼更遠更大的那些洲。所謂洲者,水中陸地也。設想一下,如果站在昨天升空的神舟十八號宇航員的視角,或者站在月球或星星的視角看,地球上的七大洲不就是四大洋里漂浮著的七小塊陸地嗎?所以,湘江及江中諸洲,是四洋七洲的微縮版;四洋七洲就是湘江及江中諸洲的拓展版。萬事萬物都是以理相通,隔山隔水不隔理。我們想事做事,難道不可以放在更寬的視野和格局中去觀察和思考嗎?
提出這個問題,源自今年年初的一次鵝洲之游。今年正月初七,是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與兩名小友登上南邊的鵝洲游了半天。湖南是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同游者中有個從事非洲交流工作的,對非洲物事和“一帶一路”如數家珍。我們眼里看的雖是鵝洲風景,嘴里講的卻都是非洲的事。湖南的一些年輕人,大膽地走出去,在推動中非交往交流上作了很好的探索。如由幾個年輕人創辦的跨境電商企業Kilimall,已成長為東非電商的“龍頭”,在非洲創造了近萬個工作崗位,架起了一座連接中非友誼的“數字橋梁”。
聊到興奮處,從事電子商務的小友提出了上半年就去非洲做次商務考察的設想。大家一來勁,竟然附庸風雅,作起打油詩來,三首唱和之作一打而就:
鵝,鵝,鵝,
伸頸望非洲。
洲若舟,
攜夢逍遙游。
鵝,鵝,鵝,
伸頸在鵝洲。
結伴出大海,
筑夢融全球。
少年壯志作遠游,
老夫湊趣打打油。
湘上洲頭望我球,
四大洋里七小洲。
前不久,小友發微信告訴我,已辦好赴非簽證,5月上旬出發,5月底返回。這就是長沙青年的眼界和效率。待在家里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可能盡是難題;加強與各界的聯通對接,往往打開新的局面。我們聯系的諸多人才中,有從海外回來的,也有經常去海外交流拓展的,他們提供的情況都說明,橘子洲、興馬洲、鵝洲這些洲,完全可以也應該聯通歐洲、美洲、澳洲、非洲等那些洲。
湖南一域包括長沙,位處內陸,歷史上有過封閉保守時期,也有過封閉保守之人。那些睜眼看世界、開拓創新局的探索實踐,更能提供寶貴的歷史啟示。
早在盛唐時期,坐落于湘江東岸的銅官窯就有走向世界的大膽實踐。在供給側,它大膽吸收異域文化,將佛教、伊斯蘭教、波斯等文化元素在瓷器上融合呈現。在銷售端,它放眼全球,由商人們帶著產品,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將陶瓷遠銷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以陶瓷為載體,讓中華文化和長沙制造走向了世界。
到了近代,湖湘大地更是涌現出了一大批對外開放的杰出人物,雖然他們很多都是傳統文化哺育出來的飽學之士,卻積極倡導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技術、經驗等,推動了中國邁向現代化的步伐。像曾國藩、左宗棠,自己是傳統士大夫,卻樂于讓自己的子弟學洋文習洋務。特別是曾國藩,他讓長子曾紀澤學英文,讓次子曾紀鴻學數理化,這是極富遠見之舉。晚清維新派骨干陳寶箴擔任湖南巡撫時,以開發湖南為己任,先后設礦務局、鑄幣局、輪船及制造公司等諸多實業,使湖南維新風氣大開,成為全國最有生氣的省份。還有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代表魏源,中國第一任駐外大使郭嵩燾等等,他們的開明開放,示范引領湖南人在探求新知和奮發進取上永不止步。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開放包容、互聯互通的,特別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影響下,人流、物流、信息流、技術流加速交融,我們不能封閉、不能保守;對ChatGPT、SORA等新事物、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我們不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更不能關起門來自娛自樂。要通過學習解決本領恐慌問題,通過對接實現互聯互通,奮力打造好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全力建設好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強調的是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這是一個邏輯嚴密、有機統一的整體。胸懷天下、聯通世界是時代要求。我們的視界里,湘江北去后是大江東去,然后是奔向深海遠洋。把湘江諸洲與四洋七洲連通起來的,過往主要是水路,現在還有公路、鐵路、航路、網路等諸路,但最便捷的、最有效的還是科學的理性的開放的“思路”。今天的長沙子弟、湖湘兒女,肩負著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歷史使命,不要只看到眼皮底下、鼻尖底下這點事情,我市、我省、我國、乃至“我球”都要納入視角,不斷地學習,反復地實踐,以開放的視野、寬廣的眼界觀察和思考,我們將不斷地收獲智慧和力量。
欲窮千萬里目,更看千萬里洲。今天我們圍繞著“洲”的話題,來了次思維的漫步。洲,既是具象、也是意象,既在眼前、也在天邊,承載了多少情懷和夢想,牽引著多少詩和遠方。今天的交流,既是一場鄉土氣息的吮吸,也是一次湖湘文化的溫習,還是一番家國天下的暢想,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我們是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起來的一代人,是優秀湖湘文化的傳承者,是立足山水洲城大舞臺的起舞起跳起飛者,價值的堅持和篤行,文化的自重與自信,歷史的自覺與擔當,面向世界的眼界與格局,與時俱進的學習實踐與積淀,將引領我們攜夢想、向未來、致遠方!
來源:湖湘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