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歌劇《鴿子》劇照。作者供圖
陳蓉
歌劇因其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高水準的藝術創作與表現、獨特的欣賞門檻等特性,一直被視為高雅藝術。如何普及嚴肅藝術?如何讓高雅藝術潤物無聲?“專業氣質、群文表達”是最好的途徑,也是郴州市文化館小歌劇《鴿子》劇組秉持的創作理念。
歌劇需要深入挖掘那些與人民群眾生活緊密相連、具有廣泛社會共鳴的素材。當下,中國城鎮化率達到66.16%,成千上萬的人從農村來到城鎮,融入城鎮。每個人都有初到城市的不適與震動。《鴿子》從這些人的經歷中取材,由編劇馮之精心創作,將現實生活事件藝術化呈現,通過鴿子在城市中的尋找經歷,串聯起多個角色和場景,展現了城市生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凸顯了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展現了人性中的善良、堅韌和溫暖。劇中人物在面對困境時展現出來的勇氣和毅力,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都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
導演郭衛民,“一個手指尖都有戲”的歌劇演員,1988年中國戲劇第六屆梅花獎獲得者。她的導演風格跟她的表演一樣細膩溫婉,具有深厚的藝術底蘊和敏銳的洞察力,精準地把握了劇本的精髓,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真聽、真看、真想、真做、真體驗”和布萊希特的“間離精髓”表演風格,巧妙地融入了個人的藝術見解,將細節處理得恰到好處。
主演鴿子扮演者李英姿嗓音圓潤,甜美清亮,高亢時激昂澎湃,低回時溫柔細膩,展現了不俗的歌唱技巧。她的表演自然流暢,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都極富感染力。
劇中音樂和表演相得益彰,旋律優美,情感真摯。從鴿子的獨唱到保安、海歸、大爺大媽的對唱、三重唱和合唱,用聲音傳達了不同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特別是幕前曲、三人合唱和結尾合唱,通過悠揚的旋律和有力的和聲,強化了劇作的主題和情感表達,使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了劇中人的內心世界。
舞臺設計簡潔富有創意,利用電梯門、燈光等舞臺元素,營造出城市高樓林立的景象。同時,通過演員的靈活走位,實現了不同場景之間的自然過渡,增強了觀眾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歌劇將專業藝術氣質轉化為群文表達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過程,它要求藝術家在保持歌劇藝術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其普及性和群眾接受度。
專業歌劇往往劇情復雜、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觀眾的欣賞難度。因此,《鴿子》在轉化為群文表達時,劇作者首先對劇情進行了適度的簡化處理,采用散點式結構,去除那些不必要的枝節和冗長的敘述,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清晰。同時,人物設定也是“海歸”、保安、大爺大媽等貼近群眾、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也注意了角色之間的關系構建和情節推進的合理性,讓觀眾能夠在角色中找到自己的或者周邊人的影子而產生共鳴。
歌劇的音樂和語言是專業藝術氣質的重要體現。在轉化為群文表達時,為了提高作品的普及度,曲作者將傳統歌劇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民歌甚至戲曲音樂等相結合,簡化音樂結構、減少復雜的和聲變化等方式降低音樂的難度和復雜度。
在語言方面,則注重使用簡潔明了、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達劇情和人物情感。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表達方式進行適當的解釋或替換,以便觀眾更好地理解作品內容。
歌劇還需要廣泛的推廣和普及。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前來觀看并提高他們藝術鑒賞能力,《鴿子》采用廣選演員和開放式排練的形式來推廣和普及歌劇。演員通過試唱試演熟悉掌握歌劇演繹技巧,通過演員來帶動身邊的人鑒賞歌劇;開放式排練可以讓更多的人熟悉歌劇、欣賞歌劇。
該劇最大化的進行群文表達之處在于市縣兩級文化館聯動,一度創作人員和二度創作人員除了作曲老師外,都是郴州本地人,包括各個縣市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剛剛畢業的學生。
小歌劇《鴿子》專業氣質與群文表達之間的互動關系,提升作品的專業內核,普及作品的群眾接受度,是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良性循環。在這種循環中,專業氣質為群文表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情感支撐,而群文表達則為藝術專業氣質的磨礪和提升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兩者緊密相連、互為補充,共同推動著《鴿子》向著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