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棕樹
我和岳立功相識、相交到相知,轉眼已達半個多世紀。2023年8月,我從微信朋友圈上看到了一條“爆炸性”消息:歷時長達35年的艱難跋涉,他終于推出了全套由《黑營盤》《紅城垣》《白祭壇》組成的《湘西三部曲》長篇小說,總計達170萬字。這是當今文學界的一件大事。
我很贊賞為該書作序的胡野秋先生一段話:“岳立功和他同樣出生于湘西的文學前輩們不同的是,他具有自發的歷史感,無論是沈從文還是黃永玉,都更多地著力于個體敘事與命運遭際的細微體悟。岳立功更注重于從宏觀的歷史走向中映照個體生命的豐富與跌宕?!?
初看《湘西三部曲》覺得亮點很多,具體有兩點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是作者對長篇的宏大敘事伸縮有度,收放自如,尤其是對重大的歷史事件能拿得起,放得下,當繁就繁,該簡則簡,其對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畫和大小事件的鋪排能精準到位,厘清輕重緩急,足見作者的長篇寫作基本功不俗。二是對故事情節的描述,尤其是細節的刻畫讓人有親臨其境之感?!断嫖魅壳酚泻芏嘤嘘P戰場和軍人心理活動的描寫,給人的印象還真像那么回事。
岳立功對細節描寫的細膩而又真實,沅水青浪灘的水花、激流、飛鳥、木船以及船主、纖夫、江邊木樓和浣衣少婦等等都寫得栩栩如生。我最佩服的是他寫洪江古商城和鳳凰古城里的大戶人家豪宅,不僅展示了民間雕刻家的高超工藝,還將門窗框里雕刻的魚蟲花草均標出它們的名稱。這將是民間雕刻工藝傳承后代的重要依據之一, 同時也顯出作家觀察生活的細致入微和對讀者認真負責的態度。
生活中愛好文學的人數不勝數,對岳立功而言,文學的種子早在童年時就在心田里種下,從不因時代的風云變幻和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而停消。幾十年來他先后從鄉鎮到縣到州到省,最后匯入人頭攢動的南下潮流,在深圳安家落戶。在長沙、在深圳他都是從事影視編劇工作,這和文學創作還是有一定界限的。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他的文學“業余”創作走走停停,未能完全專心致志,盡管不時有“在夾縫中生存”的心態干擾,但岳立功的主體文學意識似乎并沒有削弱,他內心里的“湘西三部曲”情結也始終沒有淡化。正是上述原因,注定了他用心血與汗水交織成的《湘西三部曲》,必定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文學競走,或曰“長篇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