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棄北京公務員身份,變賣北京房產,與丈夫回到農村建設溪上美術館——
一位民間文化守護者的無悔選擇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卓萌 黃瓊
走進澧縣甘溪灘鎮甘溪村的溪上美術館,迎接來客的是一場美學與文化的洗禮。這是山野之間一座妙境,古樸精巧的建筑群,與群山相襯。表情形態各異的儺面具,明清時期的木雕、水陸畫,農村早已難尋蹤影的陶壇、竹編、木屐等生活器具,在這里安然自得;院子里,工匠師傅借著天光,小心翼翼地修復著木雕上的裂痕……
建設這樣一座體量龐大的場館,耗盡了3位創辦人的青春與心力。其中,雷鳴、雷亮兩兄弟是土生土長的甘溪灘人;雷亮的妻子、湖北籍姑娘秦香,在此堅守了近3000個日夜,早已把這里當作另一個故鄉。
▲秦香在研學活動中為小學生介紹溪上美術館的建筑。 通訊員 攝
變賣房產,從北京回到農村——
“不留后路”全心全意建設溪上美術館
回到甘溪灘,是秦香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決定。
出生于湖北隨州的秦香,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鄉鎮企業家。他帶著一家人從鄉村奮斗到鎮上,又帶著周邊百姓種植香菇致富。
父親的言傳身教,在秦香心中埋下一顆擔當奉獻的種子。
秦香從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留在北京做了公務員,與大學同學雷亮結婚,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小家,在旁人眼里已走到“人生巔峰”。
但秦香并不滿足。
雷家兄弟熱愛收集古董,受此影響,秦香也喜歡上這些古舊器物?!皠傞_始覺得它們臟兮兮、灰溜溜,后來通過兩兄弟接觸了很多民俗研究的專家學者、美院老師,懂得了它們背后的歷史文化,慢慢發現它們的魅力,原來民間文化是如此燦爛!”
隨著藏品越來越多,雷鳴決定回老家打造“溪上美術館”,陳列展出這些收藏。“這些民間藝術的瑰寶,絕不能蒙塵。咱們可以對藏品進行深入整理研究,或許有朝一日你也會成為‘敦煌的女兒’樊錦詩那樣的人?!北淮蟾缯f動,心中的種子破土而出,秦香決定回到甘溪灘,參與創建美術館。
這一想法遭到娘家父母反對——辛辛苦苦拼進了大城市,現在卻說要回農村,這不是胡鬧嗎?
秦香心意已決。她給父親寫了一封長達7頁的信,詳細講述自己的理想和規劃,又請自家兄弟做父母思想工作,總算勉強讓父親點了頭。
2016年,秦香、雷亮辭去工作,瞞著父母變賣北京的房產,帶著女兒回到甘溪灘,全心全意投入美術館的建設。
不久,秦香的父母前來看望女兒,本就心中不理解的他們,看到這里條件比想象中更艱苦、建設比想象中更困難,黑著臉回了家,一連好幾年都生氣不理她。后來得知他們賣掉了北京的房子,更是氣得直訓她“不留后路”。
▲秦香在美育公益課堂上為孩子們講解院落中的陳設。 通訊員 攝
追尋理想,在堅守中毅行——
“一家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勤勞奮斗”
懷揣滿腔熱血來到甘溪灘,然而追尋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
首要面臨的問題便是溪上美術館的持續運營。每年,溪上美術館耗費大量資金用于建設和維護場館、添置和修復藏品。雷鳴是個理想主義者,天馬行空的想法層出不窮;秦香和雷亮跟在后面,將雷鳴的想法落地,維持美術館運營。
“每天一睜眼,幾千元的開銷等著,建設高峰期一天更是要上萬元支出。”秦香一項一項列舉,展廳里的畫保持干燥要24小時除濕,木頭防蟲防潮要刷桐油,新收來的木雕和畫作需要工匠修復……“一旦疏于維護,也許一夜之間畫就長了霉,木樓木構也會漸漸腐朽?!?
做餐飲、開民宿、賣農產品,能“搞錢”的法子都想盡。這個過去坐辦公室的白領,現在天天與雞鴨鵝豬、瓜果蔬菜打交道,精打細算過日子,“成了一個真正的農婦”。
作為溪上美術館的大管家,秦香操心館內的吃穿用度,還要處理館外的人際關系。
修建風雨橋時,美術館前要清淤整修水渠,秦香費盡口舌,才說服施工隊放棄“平齊工整”的工業化審美,不用水泥而用山石砌筑水岸,溪流潺潺,優美自然。
附近有村民要整修院墻,秦香好說歹說,總算勸對方放棄了水泥墻,改用土磚。墻砌好后,野生的風車茉莉沿著墻腳攀上,盡顯鄉村情趣。
鄉里的臘肉香腸、古法腌菜、炒玉米粒受城里客人歡迎,秦香發動村民一起種養加工,帶動大伙增收。公公在建設中受了傷,每天跛著腿下地種菜;婆婆中風康復后,也幫著打理各種日常。一家人從早到晚忙得沒個坐下的時候。
最叫人頭疼的是大量藏品的整理和研究。“目前,我們只完成了‘荒野拾珍’這最基礎的一步。讓這些老物件散發光芒、展現價值,進一步成體系地整理民間文化,還有大量工作等著完成?!鼻叵阏f。
館內藏有大量常德木雕花板,秦香開設“有板有言”視頻號,抓著雷鳴一期一期錄講解視頻;和雷亮一起為藏品拍照、修圖,登記造冊,以便研究和展示;3人一起開設研學、美術課程,陸續舉辦紙扎藝術展、土家婚嫁展、湖湘木雕展等,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里里外外的事,秦香都在打理,頗費心力。眾人最關心的是她的幾個孩子——原本可以在北京長大的娃,卻來到窮鄉僻壤,豈不耽誤了前程?
大女兒童年在北京度過,來到鄉里不適應,提出要回京上學。秦香尊重孩子的決定。小女兒和小兒子生在鄉間,天天風吹日曬,泥巴里頭摸爬打滾,秦香覺得也很好?!耙患胰藶榱斯餐哪繕硕趧趭^斗,言傳身教,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教育?!鼻叵阏f,現在兩個小娃常常模仿民間藝人、外來客人的言行舉止,還會學著媽媽的樣子為客人解說,范兒十足。
同女兒置氣的父母再次來到溪上,看到這些精美壯觀的建筑、保存完好的藏品,聽到學者、專家、游人對溪上美術館的認可,態度逐漸轉變。母親總是變著法兒給秦香塞紅包,從經濟上給予溪上美術館不少支持。
守望鄉土,傳承湖湘文化——
“我們是被時代選擇的一群人”
再焦頭爛額,也不敢撂挑子。秦香說,時至今日,溪上已不再是雷家的私有物?!笆刈o好這方水土上的民間文化”,已經不是選擇,而是責任。
秦香常把“我們這方水土”掛在嘴邊,仿佛自己是從小生發于甘溪灘的一株植物。
農村出生的她,骨子里有著對田園的熱愛與親近。她以青年人的好奇、女性的細膩觀照和記錄鄉村的美麗,同時用知識分子社會學田野調查的方法,發掘和研究周邊的民俗文化。村里有人去世辦喪事請道士,秦香跑去“看熱鬧”,因為“渡亡法事是這方水土上保存最好的文化現象”。
“文化附著在生活之上,是生活方式的積累?!痹谂c自然相處、融入當地生活的過程中,秦香對自己所研究和整理的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思考。
溪上美術館少有名人字畫,多的是農耕器具及本土儀式器物。在秦香眼里,館藏的大量巫儺面具、水陸畫、造像等看似“怪力亂神”的民間民俗,折射著早期中國人的宇宙觀、自然觀,闡釋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原始而質樸。溪上的館藏,承載的是祖先們的勤勞與智慧。
經過這些年的研究思考,雷家兄弟和秦香逐漸捋出一條文化線索?!皬淖钤嫉奈變幕饺遽尩烙绊懴碌睦L畫與雕刻藝術,再到農耕生活中的詩禮傳家,在大量實物的整理收集中,我們發現自己竟在不知不覺中梳理了長江流域以南的文化脈絡。在這條脈絡中,湖湘文化非常重要,常德片區的文化尤為精彩?!鼻叵阏f,沅澧大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這方水土上的民間文化豐富而又燦爛,值得更加深入挖掘研究。
“我們是被時代選擇的一群人?!鼻叵阏f,“建設溪上美術館、傳承湖湘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復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這份責任一旦扛起,就不會放下!”她希望帶動各方力量參與進來,共同把溪上美術館打造成一所文化研究機構、一個湖湘文化展示窗口、一個傳統田園生活的美學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