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君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個特殊的村落——湖廣村;這是一個謙讓、智慧、包容、和諧的小社會。我三次走進這里,耳聞目睹了它的巨大變化。
湖廣村。 通訊員 攝
一
1999年7月,我陪同新華社記者第一次走進湖廣村。
那天,下著瓢潑大雨,道路泥濘難行,盡管車輛繞了很遠的道,亦僅能前進至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鎮附近,便得下車步行。
沿著陡峭不平的石頭路,我們手腳并用艱難行進著。不知過了多久,抬頭仰望,只見在兩座海拔400多米高的石山之間有個山坳,高低錯落的黃泥房,四下散落,形成了一個山中村落。東邊連接的是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鎮,西頭連通的是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這個村莊恰好位于兩省(區)交界線上。
200多年前,為躲避戰亂和匪患,湖南江華濤圩鎮小尖山村的程氏家族和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的莫姓人家遷居于此,抱團取暖。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土地改革,兩省(區)政府考慮到這里的特殊情況,決定由群眾自愿選擇戶籍所在地。從此,這里便出現了這樣的有趣現象:一戶兩兄弟,一個歸廣西,一個屬湖南;一間房舍,半邊屬廣西,半邊歸湖南。
當時的湖廣村十分閉塞,山高路遠,出門全憑兩條腿。
更讓人頭疼的是孩子們的讀書問題。大山里的孩子如果要到各自歸屬地的村辦小學讀書,路程極遠,很是不便。于是,在湖廣雙方商議之下,第一所兩省(區)共建的學校——湖廣小學應運而生。
當時的辦學條件簡陋至極,學校是個倉庫,黑板是刷了黑漆的門板,桌子是舊木板搭起的,凳子則由學生從各家自帶。直到1977年5月,湖廣兩地撥出??睿罕娡豆ね秳?、捐物獻料,一座擁有兩間教室、兩間住房的新學校才建設完成。
二
2020年,我第二次來到這里。
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紅磚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小洋樓,高高地聳立于黃土崗上。迎接我的是湖廣村聯合黨支部書記程得亮。
程得亮是湖南人,嗓門十分洪亮。他說,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發展湖廣村,2013年,村里成立了湘桂省際聯合黨支部,如今村里已經探索出了資源聯享、產業聯興、穩定聯保、村務聯議、學習聯促的共建格局,開創了省際地區安居樂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我迫不及待地問他,新村是什么時候建好的?他驕傲地說,10年前我們就搬過來啦!
原來,由于2008年的冰凍災害,湖廣村有近80%的房屋垮塌,富州與江華兩地縣委、縣政府決定實施移民建村政策,在離老村不到500米的地方建設新村,并于2010年冬季順利整體搬遷,成為名副其實的“湖廣新村”。
說話間,我們來到嶄新的湖廣小學。高高矗立的校門兩側,繪滿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畫;校園中央,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正高高飄揚。國旗下,三間教室、四間教師住房還有運動場、營養食堂、多媒體室、圖書室等配套設施一覽無余。教室里書聲瑯瑯,格外悅耳。
我們邊走邊聊,目光所及,連心路、同心巷、產業道路、文化樓、活動廣場等整齊簇新;自來水、高壓電、水泥路、高速寬帶,覆蓋全村;家家戶戶有了電視機、空調、洗衣機……
三
2024年4月,我第三次來到湖廣村,此行是應文友黃忠美老師的再三邀請。
年近五旬的他告訴我,自他來過湖廣村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發現這么多年來,無論湖廣小學的學生和老師如何流動,這里的教育接力從未間斷。思來想去,他在上一任老師調走后,主動要求調到湖廣小學任教。
我們在村中四下游走,一幅田園美景在眼前徐徐展開。村東頭的桃樹漫山遍野,紅撲撲的果子掛滿枝頭;村西頭的臍橙林郁郁蔥蔥,小小的果子初現葉間;村南面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抽穗揚花正當時;而村北面佇立著成片的赤桉林,是引進來的新“村民”。
“哎呀!黃老師來了??欤爝^來嘗嘗鮮。”突然間,一個高亢熱情的聲音從果園深處傳來。
我們循著聲音一路往果園里走去,只見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正在果樹間摘油桃。
那是黃老師的朋友任善期。任善期家境曾經非常困難,妻子是殘疾人,還育有兩個孩子。為了生活,他曾外出務工,但收入僅能勉強維持生活。他選擇返鄉創業,承包了10畝山地,開始嘗試種植油桃。今年是果樹掛果的第二個年頭。預計可以收獲3萬多斤油桃,能賣4萬余元。
如今的湖廣村已有74戶356人,其中48戶236人屬廣西籍、26戶120人屬湖南籍。他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日子也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