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將特殊教育納入“重點民生實事工程”,新建九所高標準的普特融合學校,大力推進普特融合教育——
讓特殊學生不再“特殊”
雨花區長塘里思遠小學的運動會上,特殊學生、普通學生與家長、教師一起享受運動的快樂。
天心區曙光路小學,特教老師在一對一引導特殊學生學習點數。
芙蓉區育才東屯小學,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一起上烹飪課。本版照片均為通訊員攝(湖南圖片庫)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余蓉 張春祥
1月19日上午9時10分,長沙市芙蓉區曙光路小學。下課鈴響,學生們如鳥兒一般“飛”出教室,小宇(化名)翻開一本《十萬個為什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不是聽老師介紹,記者根本看不出,這是一位特殊的孩子——1歲時,他被醫生診斷為輕度自閉癥,發育遲緩。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因癥狀未有明顯改善,難以找到合適的學校就讀。“當時我內心里希望他能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以便幫助他更好地康復、融入同齡人?!毙∮顙寢屨f。
轉機,發生在2023年秋季。長沙市將特殊教育納入“十大重點民生實事工程”,依托普通學校開設特教班,確保每個縣(市、區)都至少建有一所普特融合學校。位于小宇家門口的曙光路小學,向小宇敞開了懷抱。
更令小宇媽媽驚喜的是,在這所學校,小宇有特教老師,有專業的輔導,還能和普通孩子同班學習,交到朋友……“他能安坐整堂課了,特別喜歡看書尤其是科學書,各方面進步可以說是‘神速’!”談起孩子的變化,小宇媽媽眼睛里亮晶晶的。
類似美好的事情,在長沙每一所普特融合學校上演。目前,全市已新建9所高標準的普特融合學校,開設特教班34個,配齊配足設施設備,實現就讀的殘疾孩子也有特殊教育專業教師授課,不僅能接受適宜的融合教育課程,還能得到專業、系統的康復訓練。
讓更多特殊孩子在家門口就近“上好學”,高品質普特融合教育的長沙范式,已然初見成效。
“一生一課表”,讓特殊學生個性化成長
軟墻體包裝、色彩明艷、功能強大的運動康復室、感覺統合訓練室、情緒宣泄室、個輔室等8間專用功能室是標配;唱游律動室、繪畫與手工室、心理咨詢室、圖書室全部進行了無障礙化改造,配備的電梯、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扶手,向每一位特殊學生敞開懷抱。
在雨花區長塘里思遠小學、芙蓉區育才東屯小學、湘江新區麓谷平安小學、瀏陽市大塘實驗小學等多所普特融合學校走訪時,記者欣喜地看到,在這里,每一位特殊學生都能方便自如地到達校園每一個場所,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學習生活。
更令記者感到新奇的是,每一位特殊學生都擁有一張自己的專屬課表,上面詳細標注著時間、課程內容、上課班級,每張課表都不一樣。
課表制定依據是什么?在育才東屯小學,記者看到長沙市中醫康復醫院的醫生正對特殊學生做評估。孩子們根據指令在感覺統合訓練室里鉆圈圈、走獨木橋、投球;在語言評估與訓練系統上測試語言表達能力……一系列測試下來,一張包含認知、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模仿、情感表達、社交互動等10大類的發展及行為測驗表,填得滿滿當當,每個孩子的情況一目了然。
“這樣的評估,我們每學期會進行好幾次。在專業、精準評估的基礎上,為學生量身定制菜單式個性化課表,做到‘一生一課表’?!痹撔|h支部書記戴蓉介紹,課表既適應學生現狀,又有利于其長期發展。
醫教結合下的精準施教,目前已在全市所有普特融合學校里全面推行。1月18日,記者走進瀏陽市大塘實驗小學,正值上課時分,瑯瑯書聲從教室傳出,一年級普特融合班的學生正在上語文課。
一名女孩引起了記者注意。與其他同學相比,她握筆的姿勢有些僵硬,寫字也比較慢,卻認真地一筆一畫,記錄黑板上的知識要點。老師提問時,她積極舉手,雖然回答問題有點結巴,語速有點慢,但并不影響她正確答題。
陪同記者的特教老師郭蕾悄悄介紹,她叫小薇(化名),是一名特殊學生,2023年9月入讀。
小薇患有腦癱,以致她的身體協調能力受到影響,走路和說話都比同齡孩子慢,手部力量差,肌張力緊張,在寫字、繪畫、串珠等精細動作上存在困難,用保溫杯時需要老師幫助才能打開杯蓋。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她經常感到自己與別人不同,為此有些自卑和不自信。
進入大塘實驗小學特教班后,學校為小薇制定了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放緩課堂節奏,使用多種教學策略和學習工具,激發小薇的興趣和動力。
寫字訓練時,老師運用凹點寫字板、線條控筆訓練、筆畫描紅訓練等方式,給予她個性化的支持和輔助;康復訓練課上,老師利用串珠、蘑菇釘、拼圖、繪畫涂色等方式,訓練她的手部精細動作;感覺統合訓練課上,通過開展走平衡木、攀爬墻、拋接球等多種訓練方式,鍛煉她的粗大運動能力……
經過“一生一課表”的個性化課程培養,如今,小薇學業上已能跟上其他同學,性格也變得開朗活潑。
“一生三課桌”,讓特殊學生更好融入校園大環境
如果說,“一生一課表”旨在提升特殊學生個人能力,那么“一生三課桌”,則有效打破特殊教育相對“封閉”的隔離環境,讓特殊學生更好地融入普通的校園環境,乃至社會環境。
在普特融合學校,特殊學生的“第一張課桌”在特教班,解決核心課程中基礎知識學習問題;“第二張課桌”在普通班,提供充分融合機會,落實核心課程中高階的教學目標;“第三張課桌”在資源教室,多維度為特殊學生提供優能課程與補償課程學習。
“特教班的語文、數學等課程與普通學生一樣,都是國家義務教育教材,但上課內容和方式與普通班級有所不同。而進入融合班級后,學習內容會同步,但又會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制定個別化教案?!甭垂绕桨残W執行校長劉小勇向記者解釋。
該校8歲學生小辰(化名)是一個自閉癥孩子,上課時經常會離座亂跑,對課堂干擾很大。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制定了個訓計劃:如果他在2分鐘內出現離座行為的頻率達到3次及以上,老師就守在他身邊限制他離座;如果他在2分鐘內離座行為的頻率為2次以下,老師就獎勵玩玩具或自由活動30秒……就這樣,一堂堂課下來,小辰安坐時間慢慢延長到4分鐘、5分鐘、6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如今,他一堂課基本很少發生離座行為,不僅能聽講,偶爾還能舉手回答提問。
課堂規矩的逐步養成,搭建起小辰融入集體學習生活的“第二張課桌”。
在融合閱讀活動中,小辰來到普通班,和大家一起閱讀繪本。普通班學生會給他講述繪本中的小故事,雖然小辰一知半解,但也能跟隨同學給予一些回應;在大課間融合課程中,他在老師的陪伴下,與大家一起在操場跑步、運動……“孩子每天都很開心,各方面也有進步。在這里上學,我們全家都很安心?!毙〕綃寢屨f。
“我們還有10余間資源教室,安放著小辰和他特教班同學的‘第三張課桌’。”該校特教專職副校長朱炎紅說,在運動保健課和康復訓練課程中,他們會帶小辰去感覺統合訓練室鍛煉,“小辰非常喜歡海洋球,小球帶給他的觸覺刺激會讓他興奮地揮手、大笑,在快樂中提升運動技能。”
目前,長沙市已建成資源教室145個,實現了招收5個以上特殊孩子的普通學校資源教室建設全覆蓋。
長塘里思遠小學是雨花區重點打造的一所高品質、高標準普特融合學校?!拔覀円浴k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為目標,以五育融合、普特融合、數字融合為核心構建了‘思美’融合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孩子遇見更美好的未來?!痹撔PiL彭丹說。
一起研學、運動、繪畫、勞動、做操、表演繪本劇……在這里,德育課程、社團課程、社區課程的充分融合,將特殊學生和普通孩子真正“融”在了一起,不僅特殊孩子建立了信心、得到了發展,普通孩子也從不同視角學會了尊重與接納“特殊同學”,提高了情商和責任感:有的孩子會主動跑來特教班教室,開心地接“特殊同學”去自己班上課;有的孩子會主動照顧“特殊同學”,如幫助穿鞋、洗手;有的孩子會主動給“特殊同學”教寫字、講繪本……
提升融合教學能力,讓特殊學生“上好學”
開展普特融合,教師是關鍵。
“如果沒有專業的特教老師,特殊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就很容易成為隨班‘混’讀,缺乏專業的指導,成長就很有限?!遍L沙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周小青認為,為特殊學生配備專業的特教老師,并不斷深化融合教育課程改革,是讓特殊學生“上好學”的關鍵。
目前,長沙市34個特教班共有94名特教老師,師生比是1∶3,遠高于普通學生師生比1∶19。
為提高特教老師的融合教育能力,長沙市依托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訓中心,采用“駐校跟崗”“入校指導”“聯片教研”等方式,組織參訓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在真實情境和具體實踐中研究并解決問題,推動教師培訓理論與實踐融通。
“我們還要求參訓教師返崗再開展二級培訓,帶動新一批教師拔節成長,目前已形成‘市級培養種子-區級培養骨干-校級培養教學能手’的培訓模式?!遍L沙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主任王磊說。
在曙光路小學,2023年以來,已有融合教育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培訓3次,學校行政及教師團隊進行校外融合教育考察5次,學校先后派出6批次共計9名學員參加各類培訓?!懊恳淮闻嘤柖际刮沂芤娣藴\,感覺更有信心和能力做好特教事業了?!痹撔L亟汤蠋燑S依介紹,她所帶的特教班有10名學生,這個學期都有了可喜的進步,她也被家長們親切地稱為“天使”老師。
既然是普特融合,怎么能缺乏普通老師的參與?在育才東屯小學的一堂語文課上,記者旁聽了該校語文教研組老師李嬌和特教教研組老師傅文靜聯袂展示的普特合作教學《灰雀》:播放視頻展現灰雀的美麗,模仿課本中兩位主人公共同探討“消失”的灰雀去哪了,開展小組討論思考到底背后發生了什么故事……李嬌與傅文靜從不同層次的學生視野,完美展現了融合教育的魅力——既讓特殊學生能聽懂、能參與,也讓普通學生能學深、能悟透,還讓他們在合作中互相幫助、互相啟迪。
這樣的教研活動在各普特融合學校已成常態。長沙市各縣(市、區)專門配備了特殊教育專職教研員,為教師搭建多元的科研平臺,并推進特殊教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智慧評價建設。
“我們正在打造‘品質教育’新品牌。讓每一位特殊學生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品質教育’應有之義。”長沙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聶庭芳表示,長沙市將堅持遵循教育的普遍性規律與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規律相結合,在問題破解中“思變”、在融合創新中“求變”、在堅守初心中“不變”,努力為每一位特殊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個殘疾兒童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