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40歲接過守墓任務,這樣的生活已持續38年
黃志清:為左公守墓,延續四代的堅守
黃志清撫摸著左公墓前的石羊,這是被黃志清保護后,留存在左公墓的唯一石像生。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
每天清晨,黃志清都會拿著掃帚去左宗棠墓地進行打掃,墓地就在黃志清家屋后。每天會多次清掃祭坪,拭擦祭臺、香爐,為前來瞻仰的游人講解,甚至會巡查十多次,風雨無阻。今年七十七歲的黃志清,這樣的生活已持續38年。
作為左宗棠墓第四代守墓人,當1985年接過守墓的任務時,他還是不滿四十的中年人,雖然現在步履已蹣跚,攀登墓前的石級已經費力,但每天這樣的日常安排,依然雷打不動。
為了守墓,黃志清幾乎沒出過遠門
自從1885年左宗棠病逝后歸葬于雨花區跳馬鎮,黃氏家族就與左公相伴相守。黃志清曾祖父黃佑春在左宗棠去世后的一年就成為左墓的首位守墓人,他為左公墓守護達50年。年老后,他將守墓重任轉交給了兒子黃子輝(黃志清的祖父)。黃子輝與其兒子黃明生(黃志清的父親)一起守墓長達14年。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左氏墓廬屋、左氏牌坊統歸當地的人民政府管理,從此黃家暫時告別守護左公墓的重任。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宗棠墓遭到破壞,包括御碑亭、牌坊、神道、墓葬本體等悉數損毀。
1985年,左宗棠墓被列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進行大修。黃志清以為守墓使命就此結束,可政府將左公墓的守護工作又交給了他。
當時在修復過程中,黃志清就建議有關方面盡可能擴大修復范圍,他清楚地記得左宗棠墓地當年非常氣派,占地有10畝。“從墓冢筆直下去,麻石臺階一直延伸到河畔。進入墓園主道設御碑亭,大黿馱白玉石御碑,墓道有御賜神道碑等?!钡抻谫Y金等原因,重修后的左宗棠墓地,占地面積只有約原來的十分之一。
似乎沒有人比黃志清更適合守護左公墓,對于左公,黃志清傾注了很多的感情。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左公墓被損毀,棺槨被拖出,是黃志清在母親的吩咐下,把左公重新進行安葬。墓前神道兩側原有石像生四對,依次為石人、石虎、石馬、石羊,當這些石像生被挪去修路時,是黃志清偷偷將一個石羊藏了起來?,F在,在左宗棠墓地唯一能看到的當時原物,就是這只被藏起來的石羊。
自從當了守墓人,黃志清的日常安排中,守墓是最重要的事。為此,黃志清幾乎沒出過遠門,就連子女們想帶他外出旅游,他都不答應,就怕出遠門會耽誤了給左公掃墓、為來訪者講解。
為左公守墓是一種光榮和責任
來祭拜左公的人,每每會拋出很多問題,比如左宗棠家在湘陰,為何會葬在跳馬?
解釋有多種,有說左宗棠的祖墳雖在湘陰,但他的父母和夫人均葬在長沙北門外的史家坡,左公原計劃與夫人合葬,但因史家坡墓地狹窄,便改葬到了跳馬。黃志清的說法是,因左公生前巡游于斯,盛贊此地山形水勢雄奇,曾立言死后愿歸葬于這塊風水寶地。
如果說,1985年以前,黃志清所了解到的左宗棠,更多來自于父輩的講授,來自于從小的耳濡目染。隨后幾十年,隨著與來自天南海北的人交流,讓黃志清對左公的了解更加立體。他也不斷查找書籍資料,豐富歷史知識、文物知識,碰到有人咨詢,他的釋疑解惑,有了更令人信服的知識支撐。
對于遠道而來的游客,他除了說一些左宗棠的故事,還準備了不少題名簿,請人題簽。留下筆墨的,不乏各行各業的名人,這些題名簿,成為左公墓走向大眾的歷史見證,本身也成為了文物。黃志清從一個斑駁滄桑的袋子里,拿出眾多題名簿,記者隨意打開一頁,便看到左宗棠第四代孫左煥琛2010年的深情留言:感謝黃志清全家為我們左家先輩左太公世代守墓。
在黃志清看來,為左公守墓是一種光榮,是一種責任,“左公為祖國收復了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的新疆,我作為守墓人,就要好好守墓,宣傳左公,世代相傳,把左公的精神發揚光大。
目前,黃志清的兒子黃均,也一起跟著守墓。黃志清會經常為兒孫講左公的故事,他清晰記得左氏牌坊前的對聯,左邊是“秉性廉正唯事成功”,右邊是“學問悠長氣勢光遠”,對聯總結了左公一生的學業事功、文章性命,黃志清希望所有來祭拜左公的人,都能學習這種風范,傳承這種精神。
來源 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