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以“5·18國際博物館日”為主題的燈光秀在長沙一江兩岸上演。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龍文泱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網紅博物館湖南博物院再次火了一把。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福州,公布了第六次博物館運行評估(2019-2021年度)一級博物館評估結果。湖南博物院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13家博物館從127家一級博物館中脫穎而出,考核優秀。
一座省級博物館靠什么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平起平坐”?靠什么成為大眾喜歡的網紅博物館?今天,在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我們來揭開這座快70歲的博物館青春煥發的秘密。
精品展覽 聯通中外文明
“鬧鐘定在晚上7點55,提前5分鐘準備搶門票?!边@是許多成功預約到湖南博物院展覽門票的觀眾的心得。每隔一段時間,尤其是節假日,“湖南博物院門票難約”的話題就會引發熱議。
她的魅力在哪里?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博物館的核心產品——展覽。
湖南博物院對觀眾持久的吸引力,就來自于接連不斷的優質展覽?!昂先恕鏆v史文化陳列”“‘桃源工’系列展·刺繡篇:仙境有花開——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展”“千年遺墨——中國歷代簡帛書法展”“法老·諸神·木乃伊——古埃及文物特展”“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五百年”……從聚焦湖湘文明,到展示中華文明,連接世界文明,一個個展覽讓參觀者強烈感受到中華及本土文化之博大,文明交流互鑒之迷人,每一次都有新收獲。
湖南博物院的展覽越做越精。5月18日,在福州,她的原創展覽“王者歸來——中國古代青銅器巡禮”獲評第20屆(2022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遺珍重光——湖南博物院‘發現系列’專題展”被列為2023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兩個展覽獲獎,湖南博物院實至名歸。
有關青銅器的展覽不少,但“王者歸來”展完整梳理了從夏商周三代至明清時期中國青銅文化發展的歷程,用各時代、各區域文明的代表器物呈現出一幅清晰完整的中國古代青銅器歷史畫卷。多種類型的配套活動,讓各個群體都能看懂。展覽的社會反響強烈,觀眾滿意率達96.50%。
據統計,僅2019年至2021年,湖南博物院舉辦、參與各類展覽47個,接待觀眾569余萬人次。
趣味活動 創造美好生活
帛畫《導引圖》里的人物“走”了出來,現場教起了大家西漢健身操,還有馬王堆漢墓研究專家、省中醫藥大學體育藝術學院副院長在一旁指導。5月17日,湖南博物院這樣開啟了湖南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的活動。
這幅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畫,可是湖南博物院的珍貴藏品,圖中繪有44種不同的運動姿勢,反映了先期秦漢時期人們的養生保健思想。
“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關注文物、展覽與大眾生活的聯系,也是湖南博物院持續“吸粉”的妙招之一。
京劇走進了博物館。2022年推出的馬王堆復原動態展《一念·辛追夢》,基于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將歷史文物復原展示與中國傳統藝術京劇表演相結合,講述了西漢初年長沙國丞相轪侯夫人辛追秉承夫志、教子成才保家衛國的故事。
5月18日,長沙博物館,身著古代服飾的演員在現場觀展。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交響樂團走進了博物館。今年年初,長沙交響樂團首次走進湖南博物院,用一場“悅聆中西湘見歡新春音樂會”為市民和游客送上新春的祝福。
服務走近大眾。今年,2022年度全國博物館志愿服務典型案例公布,湖南博物院“文物詮釋與網絡傳播”志愿者教育項目案例赫然在列。
規范管理、服務產出、社會評價,組織管理、藏品管理、開放管理、科學研究、陳列展覽、教育服務、文化傳播……官方評估的是數據和指標,百姓得到的是文化生活和精神的富足。
湘博領銜 攪活全省博物館
湖南博物院樹起了標桿,全省博物館有樣學樣,創新創意推出各種活動,讓文物“活”起來。
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湖南各個博物館、紀念館就推出了近200項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心動連連。
常德博物館首開夜場,趣味闖關、文物拼圖、谷類轉盤、金石拓片、投壺……為市民準備的文博“宵夜”豐盛可口。
5月18日,“文帝行璽”龍鈕金印亮相長沙博物館。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穿著美美的漢服,看紙影戲、舞蹈《盛唐夜宴》《越人歌》,品嘗竹筒奶茶、張家塞甜酒、松花皮蛋,親手制作明油紙傘、花燈……益陽市博物館,好吃好看又好玩。
湘潭市博物館用全國97名藝術家的作品,展示美好的湘潭;又開起了“低碳集市”,鼓勵人們用廢舊物品換取投壺、做手工的機會和新鮮蔬菜。
有了前幾年試水劇本殺、制作創意文物圖片視頻活動的成功經驗,長沙博物館思路更加廣闊:推出“南越國”人物志情景表演、館藏文物棒棒糖……
博物館,與湖南人的美好生活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