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顏珂 王云娜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在湖南省寧鄉市回龍鋪鎮沿河村,沉寂了一整個冬天的稻田,在旋耕機的攪動下翻出新土。一丘丘良田,蓄滿一汪汪清水,飽含著豐收的希望。
“農時不等人,下田去!”4月25日清晨6時,村里60歲的種糧大戶李應臺摸黑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發動農用三輪車,駛上鄉間小路,老李聊起了今年春耕的不一樣,“通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小田變大田,機械化耕種更方便!”
行至秧田旁,秧苗綠油水嫩,已經長出了“三葉一心”。“起秧嘍!”說話間,老李麻利地將秧盤從苗床上掀起,把栽滿秧苗的方形營養土從秧盤上剝離出來,卷成筒狀,再把一個個“秧苗卷”搬上三輪車。
“今年,我們首次采用工廠化育秧方式,早稻秧苗更加健壯,抗風險能力更強。”李應臺告訴記者,去年,一家人投入60多萬元,購置了工廠化自動育秧設備,不僅秧苗質量更好,效率更是手動育秧的10倍。
三輪車再次發動,“秧苗卷”抵達下一站——剛建成的檀樹灣高標準農田基地。放眼望去,田成方、渠成網。方方正正的田塊每塊大約8到10畝,四周是水泥砌成的灌溉渠和排水渠,田塊之間的機耕道上鋪滿了黑色碎石。
老李的兒子李世豪,早已在田間等候。利用父親取秧盤的時間,這個出生于1989年的新農人早已調試好插秧機,開至田間。父子倆一道,把一個個“秧苗卷”搬上插秧機。
一切準備就緒,李世豪熟練地發動插秧機,父親則在后頭遞送秧盤,一株株秧苗緩緩滑落,整齊成行地立在黑亮的泥土中。駛到農田的一端,李世豪輕松轉動方向盤,插秧機優雅地轉了個身,開始了第二列作業。
“在方方正正的‘大田’里插秧,速度快、效率高!”李世豪感嘆。
7年前,他從外地一家企業辭職,回鄉跟著父親種水稻。家里陸續添置了旋耕機、插秧機、拋秧機,農機“隊伍”不斷壯大。然而,由于田塊小、形狀不規則,小的才幾分,大的不過兩畝,轉彎難、掉頭難的情況常常有,考驗農機手技術。一些農機難以抵達的邊邊角角,還需要人工補種。
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在破解這一難題?!熬湍貌逖韥碚f,小田改大田之前,100畝地起碼需要2臺插秧機干上3天,現在1天就能完成。”李世豪說,改造前,田野上方都是密密麻麻的線纜,操作無人機時總要避開障礙物。如今,電線桿都移走了,田野上方一片空曠,無人機作業愈發簡單。
配套設施也隨之提升。溝渠水源貫通,每一塊田地都有獨立的進水、排水口,灌溉既精準也節約,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更強。機耕道從泥巴路變成了石子路,農機行駛更加方便。
就在今年,父子倆流轉的900多畝水田中,近200畝建成了高標準農田。李應臺算了一筆賬,在油價、人工成本上漲的情況下,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種田成本不升反降,“過去種一畝田的成本要780元,如今成本在660元左右?!?
回龍鋪鎮高標準農田。寧鄉市委宣傳部供圖
田間變化大,田外也有“新鮮事”。
“在寧鄉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我們建起智慧農業平臺,用電腦打開平臺系統,就能了解農機的使用運行情況,提高使用效率。家里購置的6臺插秧機、2臺拋秧機、3臺收割機,及無人機等農機,不僅可以滿足自家的需求,還服務了周邊3個大戶?!崩钍篮勒f。
種田有甜頭,李世豪的妻子王映紅去年也從城里返鄉務農。這一財會專業畢業的“85后”女孩,幫著家里管理智慧農業平臺,打理管理、財會等工作。
“去年雙季稻畝產在700公斤左右,預計今年能達到1000公斤。去年,我們的純利潤有60多萬元,今年期待新突破?!睋巍胺N糧管家”的王映紅,信心滿滿。
近年來,寧鄉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藏糧于地”這一主線,推進土地整治、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地力提升、農業自動信息化及農業產業配套等內容,積極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食安全根基更穩,讓糧食豐收底氣更足,也讓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寧鄉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羅健介紹,2019年至2022年,寧鄉市建設高標準農田32.43萬畝。目前,寧鄉市已提前啟動實施2023年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融資創新項目,將以寧鄉國家級現代糧食示范產業區為核心,在回龍鋪、大成橋兩個鄉鎮實施項目建設。
4月7日,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清泉村,農民把秧苗搬運到拋秧機上。李建新攝
根據2023年湖南省委一號文件,今年湖南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75萬畝、提質改造170萬畝,打造100個左右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3月底,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永豐街道泥灣村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區,種糧大戶駕駛拖拉機翻耕水田。李建新攝
截至4月24日,湖南全省早稻栽插面積1318.2萬畝,同比進度快15.6萬畝。中稻一季稻育秧面積約248.6萬畝,同比進度約快27.4萬畝 ,中稻完成大田面積6.08萬畝,同比進度快4.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