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是冰川紀的一葉方舟,保留桫欏、仙湖蘇鐵等孑遺植物和珍稀動物。在民間,鱷蜥被稱為“大睡蛇”,是蜥蜴類的活化石,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距今1.65億年。我國現存鱷蜥野生種群數量約為1200只,南嶺羅坑鱷蜥保護區有野鱷蜥770~887只,約占中國野生鱷蜥種群數量的三分之二。
中國丹霞地貌最集中之地
中國70%的丹霞集中在南嶺及附近?;◢弾r為主體的南嶺,歷經億萬年風雨,塑造了雄偉壯觀的丹霞。2010年,中國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聯合申報的“中國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目錄”。
中國最大的瑤族聚居區
廣東有乳源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湖南有江華瑤族自治縣,廣西有富川瑤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等,南嶺兩側有13個瑤族命名的縣,廣西境內南嶺的一條余脈叫大瑤山。南嶺,是中國最大的瑤族聚居區。
中國最大的客家聚居區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嶺南融百越時期,歷魏晉南北朝、唐、宋。他們一路遷徙,在南嶺南北找到了他們的“應許之地”,繁衍生息,現在閩、粵、贛邊南嶺東部山區是客家人的大本營。
世界最早人工運河之一
——靈渠
靈渠修建于公元前218年,歷時四年,靈渠全長約37公里,自興安縣城邊向北、向西,貫通湘漓兩江,也是中國第一條采用“分級船閘”的運河。
世界鎢、銻、離子型中重稀土分布最集中產地
陸地板塊運動推進地下深處熔巖巖漿侵入地表,冷卻后構成了南嶺山脈的主體,使南嶺不僅擁有復雜多變的地貌景觀,也蘊藏了極為豐富的礦藏資源。其中南嶺鎢、銻礦為世界最集中的產地。江西贛州大余縣有世界鎢都之稱,湖南宜章的瑤崗仙也是重要的鎢礦產地。南嶺地區還是離子型中重稀土礦最重要的分布區。
“國寶”香花石
香花石是中國地質學家發現的第一種新礦物,以發現地湖南省香花嶺而命名,是香花嶺獨有的一種礦物,類同動物類的大熊貓,被譽為“國寶”。香花石的發現,是中國地質學史和國內礦物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蛇中熊貓”:莽山原矛頭蝮
莽山原矛頭蝮你不一定聽過,但是莽山烙鐵頭你一定聽過。莽山原矛頭蝮體型最大能長至2.2米,重量可達4公斤,在毒蛇家族中算得上是巨型毒蛇。莽山原矛頭蝮,屬有毒蛇種,僅分布于湖南南嶺莽山,是國寶級的珍稀動物,在《IUCN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EN)物種,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列為極危(CR)物種。
華南第一峰——貓兒山
貓兒山,位于興安縣西北部,跨興安、資源2縣,面積5.3萬公頃,是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僅是廣西第一峰,也是華南第一峰。峰頂為一花崗巖巨石,形似臥貓,故稱貓兒山。
梅關古道——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道
梅關古道,歷史上從梅嶺向北延伸,北接章江,南接湞江,連通長江和珠江,鵝卵石鋪就,是我國古代遺存下來最完整的一條古道。
中國三大尋根地——珠璣巷
珠璣巷就像山西大槐樹、江西鵝頸塘,是嶺南最重要的遷徙中轉站。從珠璣巷遷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達180多個,其后裔繁衍達7000多萬人,遍布海內外。珠璣巷被稱為廣府人的祖居之地,是中國三大尋根地之一,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
南嶺,造化所鐘,一片神秀之地。南嶺所在的緯度上,多沙漠和荒漠,唯有南嶺,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
從高空俯瞰,在南中國,北緯23°~27°,東經109°~116°之間,橫亙著一片東西延綿約7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的山脈,五個山巒集團,呈東北-西南走向,凌亂熱鬧,彼此相擁又彼此獨立,這就是南嶺。
并不巍峨的南嶺,卻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南嶺將南方細分為江南和嶺南,也分隔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南嶺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也讓北上的暖濕氣流在此停留,河流在此孕育,滋養著山脈南北的人們。山、水、時間,共同雕琢著這方土地,塑造出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多彩豐富的南嶺中國。
撰文/記者唐兵兵
沒有南嶺,中國山河會失去多少色彩?
三月,我們開啟穿越南嶺之旅。第一站,是大庾嶺,很遺憾,我們錯過了梅嶺的梅花。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古道從江西大余上梅嶺,古道寬一丈,絕對算得上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嶺南第一關——梅關,就矗立在梅嶺埡口,江西和廣東的邊界線穿梅關而過,一腳可踏兩省。梅嶺,是大庾嶺最核心的區域,也是南嶺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古隘口。梅關海拔不高,746米,整個南嶺的平均海拔也只有1000米左右。站在梅關,你多少會好奇,這樣低矮的山巒如何能抵擋住南下的冷空氣?
沒有橫絕的高度,南嶺,何以塑造中國?
狹義上的南嶺,只包括五嶺。五嶺從東往西,依次為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廣義上的南嶺,以五嶺為主體,向東延伸與武夷山相連,向西接云貴高原,向南延綿與九連山一體,向北則與羅霄山脈相連。包括九嶷山、萬陽山、諸廣山、連山、海洋山等。就是這片破碎的山地,構成了南中國的一道屏障,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將中國的冬天擋在了南嶺以北。
▲莽山位于湖南省宜章縣境內,南嶺山脈北麓,北望衡陽,南望韶關。
南嶺,是我國冬季10℃等溫線所在。按照道理,不高的南嶺,其實很難擋住南下的冷空氣,只是因為南嶺地處南國,冷空氣千里奔襲,到這里已是強弩之末,難以翻越南嶺,除非遇到“BOSS”級寒潮,不然,嶺南是很少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氣象學上的冬天。不過,南嶺山地間的低谷和埡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嶺南冬季仍可受到冷空氣威脅。
南嶺,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同樣阻滯了北上的暖濕氣流。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沿南嶺南麓和武夷山分布。南嶺南側山嶺阻擋一部分水汽北上,在地形抬升的作用下,局部地區甚至可以達到年降水量2000毫米。這里似乎一年四季都是雨季,春天的靜止鋒雨能持續兩個月,夏秋之交有臺風雨,冬季有鋒面雨。溫度和降雨,也讓南嶺成為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和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的分界線。
河流,在此孕育。湖南的母親河湘江的源頭在海洋山,瀟水、夫夷水、舂陵水、耒水和章水(北向,長江流域),漓江、桂江、賀江、連江、武水、湞江(南向,珠江流域)都發源于南嶺,卻各奔南北。南嶺,隔絕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卻塑造了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的基本地理格局,也成就了浩瀚的洞庭和鄱陽湖。
▲韶關曲江,張九齡故居祠堂。
花崗巖為主體的南嶺,經過億萬年風雨滋養、侵襲、雕琢,成就了最絢爛的南國風光。
氣勢磅礴的丹霞(邵陽崀山、韶關丹霞山、江西龍虎山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的桂林山水,雄偉險峻的大峽谷(乳源大峽谷),蒼翠神秘的原始森林(莽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南山國家森林公園、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沒有南嶺,中國的山河,會失去多少色彩?
曾是士大夫心里難以翻越的“華夷之界”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南嶺的絢爛。
對心懷雄才大略,志在一統的始皇帝來說,南嶺,就是卡在他喉嚨里的一根魚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南嶺也是中原文人心里一道難以翻越的高墻。
南嶺的阻隔,不僅僅在地理上,還在人心。統一六國之后,秦始皇決定拔除這根魚刺,派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征伐百越,這也成為南嶺被稱作五嶺的濫觴。南嶺擋住了南下的冷空氣,卻擋不住來自北方的強大秦軍。公元前214年,秦軍擊敗百越各部落,嶺南納入秦朝版圖,在嶺南地區設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三郡。
▲珠璣巷牌坊,珠璣巷是嶺南遷徙的中轉站。
秦始皇長生不老的愿望終于落空,又攤上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在統一嶺南后七年,秦朝滅亡。秦危亡之際,南海郡尉趙佗,封關絕道,兼并嶺南的桂林郡、象郡,在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面對呂后“天無二日”的指責,趙佗淡淡地說“竊據帝位,聊以自娛”?;蛟S正是因為這種“自娛”精神,趙佗格外長壽,活了一百多歲。從秦始皇時代活到了漢武帝時代,還跟漢武帝通過信,與秦皇漢武都有交集,也算得上是歷史第一人了。滅亡南越國的,正是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朝軍隊穿越南嶺,掃平南越。南越國傳國五世,割據九十三年。
南嶺,成就了秦始皇,也成就了漢武帝。
回歸中原王朝的嶺南,依舊是一片天高皇帝遠的化外之境。在中原人的心里,南嶺是華夷之界,一堵高墻。唐代詩人唐說有詩句“嶺路分中夏”。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被貶嶺南,寫下了“度嶺方辭國”的詩句。被貶嶺南的,在翻越大庾嶺時,都不免忐忑“曾見南遷幾個回?”宋以前,南嶺不僅是一道界定嶺南嶺北的天然屏障,也不僅是扼守兩廣至江西、湖南的關隘孔道,而且是一個文化符號,是華夷分隔、“天地以隔內外”的分界線。
▲唐朝張九齡開鑿梅關古道后,這里就成為最繁忙的商道,馬蹄在石頭上留下印記,見證了古道曾經的輝煌。
失意和偏見構筑的這道分界線,遠比作為自然阻隔的南嶺難以翻越。一直到明清時期,作為地理分界線的“楚粵分界線”才逐漸取代士大夫心里的“華夷分界線”。
遠離政治中心、天高皇帝遠的南嶺,帶給士大夫的是無限失意和凄楚。但是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這里意味著自由、包容和足夠的生存空間。在中國的歷次移民浪潮中,很多族群都選擇在南嶺停下腳步,繁衍生息,塑造了多元、豐富多彩的民族走廊——“南嶺走廊”。在六大民族走廊中,南嶺走廊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分布最廣、自然環境較為優越的地區。這里既生活著壯侗語族的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分布著苗瑤語族的苗族、瑤族、畬族等。他們隨著南嶺孔道遷徙,與當地土著對抗、交融,共同創造了豐富的嶺南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遷徙族群是客家人,南嶺收容了他們顛簸的腳步,也成為他們新漂泊的起點。
▲始興客家圍屋有多雄偉,客家人在此的生活就有多艱難。
在南嶺贛閩粵邊區,客家人在此繁衍并不容易。客家圍屋有多雄偉堅固,客家人的生活就有多艱難和危險。韶關始興的滿堂客家大圍,是嶺南最大的客家圍屋,像一座迷宮,28個天井,777間房,17個炮孔,儼然一座嚴實的碉堡。南嶺的那些客家“碉堡”里,有客家人多少擔驚受怕、夜不能寐的夜晚?
南嶺如何改變湖南? 南嶺對湖南最直觀的改變,是氣候。湖南冬天的濕冷,南嶺要負一定的責任。
南嶺阻滯了北來的冷空氣,武夷山南嶺構成的半圓弧形,讓冷空氣無處可逃,只能在嶺北堆積,處于嶺北的湘南地區,遭遇寒潮的次數,比湘北更多,長時間處于冷空氣籠罩之下,比湘北更加濕冷。被貶湘南的柳宗元、秦觀感受過湘南濕冷入骨的寒冬,不約而同想念起北國酣暢的冬天。
南嶺間的谷地和孔道,不足以稀釋湖南的冷空氣,卻足以讓湖南走向嶺南、走向世界。
五嶺,也是五條通往嶺南的通道。除了大庾嶺,其余四嶺皆在湖南。戰亂結束之后,南征的孔道成了商道。定都長安的秦、漢、唐,經略嶺南,廣東徐聞、廣西合浦是重要的對外交通和貿易口岸,通往南海諸國,取道湖南是最近的路線,湖南,成為國家的交通要道。越城嶺有靈渠溝通湘江與漓水,中原南下舟船沿湘江上溯至廣西興安,經靈渠,直接進入珠江水系,沿水路到達徐聞、合浦、番禺(今廣州),揚帆出海,越城嶺一度是溝通嶺南嶺北最重要的通道,長沙窯的瓷器,就是通過這條通道走向世界。南下北上的商旅,都取道湖南。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古道曾經的繁華,在遺存的古道依稀可見。
唐代之后,京杭大運河開通,經濟、人才、政治中心東移,廣州成為最重要的口岸,加上張九齡主持開鑿大庾嶺,湖南交通要道的地位被江西取代。大庾嶺,也成為通往嶺南最重要的通道。
▲南粵雄關梅關,往南是廣東,往北是江西。
湖南和江西這對相愛相殺的老表的拉鋸沒有結束。鐵路時代來臨,溝通南北的粵漢鐵路最終、選擇了湖南,騎田嶺在現代交通的語境下,重新成為重要交通關口。曾經最繁忙的107國道、京廣鐵路、高鐵、古老的湘粵古道并列前行,儼然一部南嶺千年交通史。
南嶺,橫亙在湖南南部,阻斷了湖南人望向海洋、望向世界的目光。
慶幸的是,南嶺留下了孔道、谷地,讓湖南可以窺探、可以翻越、可以到達外面的廣闊世界。如果說沿著湘江北上是湖南進入政權、走上歷史舞臺的主流路徑,那么,南嶺為湖南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經商。翻過南嶺,便是天空海闊,便是廣闊世界。從翻越南嶺的那一刻起,湖南就不再閉塞,開放的種子就已經發芽。如果,要用一座山來形容湖南人,我想南嶺最為貼切——閉塞、開放、堅韌、包容、自由。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