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曹嫻 通訊員 陶韜
工業經濟是“壓艙石”。湖南推進新型工業化交出怎樣的“成績單”?14個市州比拼趕超,摸索出了哪些好做法?2月17日,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揭曉答案。
亮點:先進制造業集群走在全國前列
在極不平凡的2022年,湖南規模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2%,增速高于全國1倍,居全國第6位、經濟十強省第1位。
如何筑牢“壓艙石”?遵循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湖南牢牢把握企業、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四個著力點”。
去年,我省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013家、凈增1577家,總量突破2萬家。全省百億企業達到50家,湖南鋼鐵、三一集團分別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500強。
一條條產業鏈上,大企業、“鏈主”企業領航,以大帶??;以39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8個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為代表,一大批優質中小企業協作配套,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支撐。
“老三樣”產業,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去年,我省工程機械全球50強企業新增1家、達到5家,數量居全國第一;自主研制的動車組成功進入歐洲市場;飛機起降系統、復合材料成型設備等裝配國產C919大型客機、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
“新三樣”產業,來勢看好。先進計算產業進入國家重點布局,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增速居中部第一。新能源汽車年產量49.6萬輛,比上年增長2.5倍。60萬噸己內酰胺、100萬噸乙烯等現代石化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制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去年,我省121個“產品創新強基”項目突破關鍵技術507項。采取“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支持25家單位在3年內攻關突破22項制造業重大關鍵產品,中電科48所集成電路國產化成套裝備研發及產業化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麓山實驗室掛牌成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超過1000家。全省規模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達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5%。
補鏈強鏈,集群集聚。長沙市工程機械、株洲市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長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株洲市中小航空發動機——湖南4個產業集群先后進入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僅次于江蘇、廣東,與浙江并列全國第三。這個成績對于中部內陸省份湖南來說,十分難得。
做法:幫扶解難題,壯大新動能
湖南“南大門”郴州,去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4%,增速居全省首位。
沿著增長線,郴州實現“六個千億”突破——有色金屬規模重回千億,數字經濟總量首破千億,鋰電新能源產業項目簽約金額超過1360億元,郴州高新區、永興經開區成功創建千億園區,全市省級及以上園區技工貿總收入突破5000億元。
“優等生”有哪些好做法?郴州市首創“企業服務專員和項目服務專員”制度,全市擇優選派“兩員”2925名,對全市3154家企業、1368個省市重點項目進行“一對一”服務。每個季度,全市公布十大“紅旗項目”、十大“蝸牛項目”,激發“爭先恐后”的斗志。以三一重能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為例,創造了10天洽談簽約、100天過渡廠房產品下線、179天竣工投產的“郴州速度”。
放眼全省,工業穩增長26條出臺,負增長行業及時扭轉下滑勢頭。萬名干部聯萬企“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持續推進,全省4.7萬名干部幫助18.4萬戶企業,解決問題7.3萬個,相關做法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項目建設不僅看數量,更要比質量、比速度、比效益。我省實施產業發展“萬千百”工程,強力推進十大產業項目,33個百億級項目快馬加鞭,中聯智能裝備、邵虹基板玻璃等22個項目投產或部分投產,產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岳陽市獲評2022年度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去年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高達24.7%。己內酰胺搬遷改造和轉型升級項目今年二季度將全面投產,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成功納儲并動工,兩個立省項目助推湖南打造現代石化萬億產業。
長沙市主動對標先進城市經驗做法,制定出臺先進計算、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工業互聯網、新一代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數字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長沙一路“狂飆”:去年,全市數字經濟總量預計突破4500億元,居全國數字經濟百強城市第15位;在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上,躍升至第8位。我省數字經濟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總量達1.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