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區先鋒街道尚雙塘社區在中信凱旋藍岸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愛心縫紉志愿活動,居民志愿者鄧力夫每周四下午在中心給居民提供愛心縫紉服務。
在天心區南托街道欣南社區德澤苑小區,黨員群眾聚集在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手工剪紙活動。
(本文圖片由天心區委組織部提供)
張福芳 歐陽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在長沙市天心區,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基因密碼”。
今年以來,長沙市天心區深入實施“黨建聚合力”工程,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的融合度、穿透力,在街道、社區兩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基礎上,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物業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
一個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就是一座“能量站”,讓資源在小區聚集、作用在小區發揮、難題在小區化解、服務在小區延申,凝聚黨群“在一起”的強大合力。
把陣地建起來:從街域到社區再到小區,陣地離居民越來越近
天心區以“黨建聚合力”為抓手,建立黨群服務中心的探索早已開始。
從建立區級層面黨群服務中心,再到在14個街道、87個社區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再到建立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天心區在做的,是把黨建做得扎實再扎實,工作細致再細致。
怎么建?居民群眾來建言。建就要建在離居民群眾最近的地方,建就要拿出一流的品質、打造出自身的特色。
區委組織部出臺《天心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指南》,建設有了統一的標準。
宣傳展示、便民服務、培訓交流、黨群議事、文體活動,這5個區域是“常規動作”,智慧養老中心、流動黨員服務站、黨組織孵化中心、紅色教育展廳等個性化區域,則是各個小區的“自選動作”。
在小區樓棟架空層、物業用房、公共活動區域等,一處處原本閑置的區域被利用起來;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界社會力量等,紛紛拿出自己的資源積極參與,一處處新的陣地“開辟”出來。
一處陣地,也是一處宣傳“窗口”。
走進南托街道德澤苑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分列于墻壁之上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重大事跡和紅色故事,讓漫步其中的人們“抬頭受教育、低頭思感悟”;照片墻上貼著優秀黨員風采、黨內活動剪影的集合,是每位黨員踐行初心、展現風采的舞臺。在大廳還設有閱讀角和智慧體驗區,別看陣地小,卻可以通過輕松翻閱和手指點擊,讓居民黨建學習滿載而歸。
有黨建氛圍、有相應設施、有學習資料、有規章制度、有統一標識,這樣的“五有”設計是每個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基本特征。黨員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一處陣地,也是一處“功能區”。
小區黨群服務中心注重本小區居民群眾需求和多個黨群服務中心之間的功能互補、整體平衡,打造了軍人雙擁、居家養老、科技創新等個性化“黨建+”主題的小區黨群陣地,街域黨員群眾可自主參與。在裕南街街道東瓜山社區二村小區內,我們看到,“東電幸福家”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的“暖心廚房”享用午餐。在這里,老人們的“吃飯問題”得到解決,晚年時光也更加充實。
當前,天心區已建設完成小區黨群服務中心118個?!拔覀儗⒅Πl揮陣地作用,進一步明確建設標準,完善服務功能,抓實管理責任,使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主陣地。”天心區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把能人選出來:從小區黨支部到樓棟黨小組再到黨員中心戶,黨建格局越來越明晰
“把支部建在小區”,不能搞“一刀切”。而是立足商品房小區、安置小區、老舊小區、保障性住房小區等不同類型,從建強黨支部、配強班子入手,把思想政治素質好、組織協調能力強、服務群眾能力強的黨員選出來,把熱心小區治理、群眾威望較高、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黨員吸納進來。
天心區按照樓棟、片區劃分黨小組,挑選骨干分子和黨員家庭確立黨員中心戶,初步形成了“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小區黨建格局。
一個個黨組織成立了:天心區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動、發揮作用”原則,對有3名以上的正式黨員、黨員固定居住或工作在該小區、有合適的黨組織書記人選的小區,建立起各個黨組織。小區黨組織可以是功能型黨組織,也可以是普通的基層黨組織。
一個小區接著一個小區、一個堡壘接著一個堡壘去推進,不斷擴大小區黨組織有效覆蓋。目前,全區已成立小區黨支部295個、樓棟黨小組685個,基本實現了黨的工作在小區全覆蓋。
一名名“領頭雁”選出來了: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熱情”的“四有”標準,天心區從小區黨員中遴選能力突出、熱心負責的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或者委員。比如,青園街道湘園社區湖光山色小區黨員徐小英是一名兒童讀物編輯,平常就從事教育工作,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善于做學生的心理輔導。針對小區陪讀家庭多、就讀學生多的特點,社區黨組織邀請其參與小區黨支部的籌建,并將其推選為小區黨支部委員,專門負責組織小區內的就讀學生開展活動。
天心區還堅持“兩個納入”,加強黨組織書記教育培養,即街道社區要把小區黨組織書記納入社區黨員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幫助提升綜合素養;要把小區黨組織書記納入社區后備干部培養,特別優秀的,可按規定程序擔任社區“兩委”成員。
一個個“行家里手”來了:小區內的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和物業服務企業的黨員紛紛加入,亮身份、亮職責、亮服務,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同時,由各個小區黨組織牽頭,挖掘和帶領警察、律師、醫生、教師及水電技工等黨員能人,為群眾提供專業服務。
如此,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了黨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群眾多重互動。黨員干部在提供服務過程中,黨群、干群情感進一步增進,基層黨組織公信力進一步提高。
把人心聚攏來:從為民辦實事到豐富服務內涵,鄰里之間越來越親
基層社會治理面臨諸多棘手的矛盾和問題時,能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讓基層社會治理更加精準精細?小小黨群服務中心,撬動社會大治理。
居民群眾的麻紗事,有了“地”可說。小區黨群服務中心成了黨課共學、典型共育、事務共商、困難共幫的“會客廳”,各方力量聚焦此處來解決矛盾糾紛。
在桂花坪街道長城水郡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協商議事機構“5+紅色聯盟”,每周會舉行一次聯席會議,這是新園社區以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對小區治理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在這里,在職黨員、網格指導員、戶籍民警、城管隊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多方資源積極聚攏,齊心協力、共商“家”事。
比如,先鋒街道就以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為根據地,全面優化“服務居民全鏈條”,全方位關注居民的“衣食住行醫養”。小到開展免費磨刀理發縫補,為孤寡老人及殘疾人上門代繳水電費,再到義診義檢、法律維權,深入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著力解決居民身邊的煩心事。
居民群眾的喜好與特長,有了展示舞臺。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廣泛開展最美家庭、最美業主等評選活動,組織開展“小區春晚”“鄰里一家親”等節日民俗和群眾文化活動,把豐富的文化活動送到了群眾家門口。
在金盆嶺街道赤嶺路社區二機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的老年大學文藝課程深受居民群眾喜愛?!拔覀兘衲暧媱澴跃幾匝?,舉辦迎春文藝演出?!薄耙郧班徖镏g不一定相熟,常態化的文化活動,增進了鄰里情,增強了小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居民群眾對此稱贊不已。
小區黨群服務中心也成了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孵化器”。在黨員的帶領下,志愿者紛至沓來,紛紛為小區治理貢獻自身力量。
一支支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隊伍,在天心區大街小巷、商圈樓宇開展“敲門行動”,對轄區居民進行問需解難,以實際行動演繹“多重角色”:動員群眾關注消防安全,當好“宣傳員”;排查流動人口身份信息,當好防疫“排查員”;協助醫生入戶開展義診活動,當好解難“服務員”……一個個“黨建共建圈”“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不斷強化,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自治共同體逐步構建。
如此,建在家門口的黨群服務中心,讓居民群眾的事好辦、難好解、情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