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品質蝶變 民生幸福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亮點回眸
近年來,長沙積極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全市已累計加裝電梯超過2900臺,在全國排名前列。資料圖片
陳煥明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城市“骨架”不斷壯大,市民出行更加順暢;房地產市場始終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房價洼地”優勢明顯,“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更有保障;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讓居民幸福生活一“鍵”直達;既有小區品質提升,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城市品質建設穩步推進,城市承載功能大幅提升,長沙城鄉建設發展堅實有力,為建設高質量、現代化、宜居宜業的美麗星城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基礎設施 拉開城市“骨架”,打造幸??臻g
家住河東的劉耀娭毑以前坐公交車到河西爬岳麓山,要花半小時,隨著地鐵的開通,她現在只需10多分鐘就到了溁灣鎮。“除了去岳麓山,我還喜歡坐地鐵到橘子洲、烈士公園、洋湖、松雅湖游玩,十分方便?!眲謿查_心地說。
劉娭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地鐵的開通。從2014年首條地鐵2號線開通,到今年6月地鐵6號線載客運營,目前長沙共開通6條地鐵線路和1條磁浮線路,運營總里程突破209公里,運營車站增至148座。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住建局牢牢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思想,圍繞加快“五區建設”,建設品質長沙,不斷加大市政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有序拓展發展空間。近十年來,全市累計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4422億元,建成骨干路網里程約885公里,重點推進了軌道交通、骨干路網、過江通道、斷頭路瓶頸路等項目建設,基本形成“內聯外通、南融西拓”的城市干路骨架格局。
十年間,福元路大橋、湘府路大橋、南湖路隧道“兩橋一隧”相繼建成通車,全市共有過湘江通道12條,總車道數62條。眼下,香爐洲大橋、興聯路大橋、湘雅路隧道、暮坪特大橋4座過江通道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預計2025年前全部建成。
城市快速路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萬家麗路、湘府路先后完成快速化改造,成為城市交通“主動脈”;星沙聯絡線、岳寧大道、金陽大道等拉近主城區與周邊縣市距離;芙蓉南路、潭州大道、洞株路“三干”項目助力長株潭融入“半小時交通圈”;還有楊家山立交、黃興北路、車站南路等110個斷頭路、瓶頸路改造項目陸續完成,既暢通了城區交通“微循環”,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又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讓市民收獲實實在在的幸福。
十年間,長沙全面完成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任務,建成體量居全國試點城市之首,建設經驗在國家層面推介,榮獲“國家優秀投資項目獎”;以“四精五有”標準推動“精美長沙”建設,精心打造精美建筑、精美街道、精美社區、精美環境、精美生活,以高質量示范項目引領城市高品質建設發展,被住建部評為“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典型案例”。
住有所居 堅持“房住不炒”,打造標桿城市
“搭幫黨和政府政策好,我再也不用東搬西搬,今后就在這里安心養老了?!备鎰e無客廳、無廚房、無廁所的“三無”房屋,去年肖元平一家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公租房,有了自己溫馨的家。懷揣著初入職場的不安與期待,今年大學畢業的張倩決定先租房過渡,然后在長沙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隨著“二娃”的來臨,胡琳一家告別“蝸居”,住進140多平方米的改善型住房……
住房的故事,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城市發展、民生改善的影子。
作為房地產調控“一城一策”試點城市,近年來,長沙牢牢堅持“房住不炒”戰略定位,堅決扛牢城市調控主體責任,落實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加快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發展體系,以改善房、剛需房、保障房“三房”體系建設為抓手,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成功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房價優勢為長沙連續14年獲得“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提供重要支撐。
長沙提高政治站位,將加強房地產調控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全面打響“反炒房”攻堅戰,堅持主動調控、嚴格調控、精準調控,打出系列組合拳,出臺“6·25”反炒房9條舉措,有效堵塞變相炒房通道,開展一系列聯合整治行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全面規范市場秩序。
“‘住有所居’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公租房是長沙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組成部分。”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以來,長沙統籌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貨幣補貼工作,累計建設公租房11.43萬套,有效保障新市民、中低收入和公益性崗位人員住房問題。
長沙獲評全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近3年累計籌集租賃住房11.6萬套,培育專業化、規模化企業24家。今年5月,全面啟動盤活存量房供作租賃住房試點,打通新房、二手房、租賃住房市場“通道”,既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問題,又滿足市民對改善性住房需求。
建筑產業 擦亮“湘軍”名片,促進轉型升級
最近,長沙建筑業捷報頻傳——7月13日,住建部發布的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名單中,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晉升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9月14日,湖南省質量大會發布了第七屆省長質量獎,湖南高嶺建設集團喜獲提名獎……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為促進長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住建局積極推動建筑業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擁有建筑企業6722家,總產值突破68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年產值2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61家,行業總體實力不斷增強?!笆濉币詠恚塾嫬@得魯班獎26個,獲國家優質工程獎59個,行業總體實力不斷增強,擦亮了“建筑湘軍”名片。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在長沙已很常見。時下,長沙建筑業正走在以智能建造技術為建造方式、以數字化推動全面轉型、以綠色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發展新時代。
長沙是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國家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城市,連續5年成功舉辦國際性筑博會,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建設國家級裝配式示范基地13個、省級裝配式建筑基地30個,培育全產業鏈上下游骨干企業400余家,全年裝配式產值超千億元。
十年來,市住建局統籌綠色建筑、綠色建材、超低能耗建筑等工作,實現綠色建筑竣工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90%以上,濱江片區、洋湖片區、大王山片區等城市新區獲得省級綠色建筑集中連片推廣示范。全市累計建設綠色建筑總面積約1.3億平方米,綠色建筑在建筑數量、建設規模、覆蓋范圍等方面一直穩居全省首位,進入全國前列。同時,長沙充分發揮國家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優勢,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
生態環境 采取鐵腕措施,形成聯動格局
綠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生態的亮色,更是長沙高質量發展的成色。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住建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扛牢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從工地揚塵防治、城鄉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提標準,強監管,抓項目,采取鐵腕措施,形成治理聯動格局。
路面硬化100%、100%灑水壓塵、裸土100%覆蓋……長沙將施工工地揚塵防治措施由“5個100%”提升為“8個100%”,并在全市建筑工地全面推行,累計創建1355個綠色工地,規模以上工地實現視頻監控和在線監測。同時,主動向社會公示全市上千個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揚塵防治責任主體信息,鼓勵市民對落實揚塵防治不達標的情況進行投訴舉報。
在長沙建設工地,不僅圍擋、塔吊噴淋、霧炮機噴淋和在線監測系統是“標配”,不少施工單位還“各顯神通”,用多種創新方式為建設領域降塵防塵。市住建局各工地加大管理力度,增加人力物力,認真履行控塵措施,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改善市域內空氣質量,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長沙成為全國第一批城區黑臭水體治理達標城市,圭塘河、后湖等從昔日人人避而遠之的“臭水溝”,變身風景宜人的“網紅”打卡地,相關經驗在全國推介。同時,深入落實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整改要求,突出小西門泵站、趙洲港泵站、石碑大港排口等典型問題整改,大力實施城區市政管網雨污分流工程。
十年來,全市新建3座自來水水廠,完成5座水廠提質改造,全面提質改造7座污水處理廠。目前城區共有9座自來水水廠,總供水能力達290萬噸/日;共有14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達296.5萬噸/日。同時,完成主城區42公里截污干管建設,對城區101個排污口截污,實現城區生活污水全收集、全截污、全處理,確保湘江長沙段水質持續達到或優于相應水環境功能區標準要求,水質優良。
村鎮建設 培育村鎮品牌,助推鄉村振興
在望城區彩陶源村,通過深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建設“陶溪居”民宿、“藝文小鎮”“彩陶源書法道場”等文旅項目,引進文化藝術傳承人,把陶藝、書法、湘繡融合創新,在保持傳統特色基礎上,開發了“銅紅釉”陶瓷、“長沙窯湘繡”,為促進鄉村振興,解決村民就地就業,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打下了堅實基礎。
彩陶源村是長沙獲評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的代表之一,此外還有光明村、潯龍河村、關山社區也榮獲這一殊榮;大瑤、喬口、灰湯入選國家特色小城鎮;喬口、花明樓、溈山獲評全國美麗宜居小鎮;銅官、喬口、黃花、金井、花明樓等獲評全國重點鎮;楚東村、潭灣村、開慧村獲評全國傳統村落。
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市住建局一直在路上。近年來,該局持續推動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村莊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優培育村鎮品牌,共創建了19個特色小城鎮,63個特色小村莊。規范鄉鎮污水處理,加強設施建設,新建、續建鄉鎮污水處理廠53座,提標改造46座,完善支管網440公里,率先在全省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長沙縣、瀏陽市先后獲評全國農村污水治理示范縣。
2021年以來,為助推鄉村振興示范市建設,市住建局開展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村莊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通過遴選200個左右的村納入特色小村莊培育名單,通過3年時間進行培育創建;同時加強農村建筑工匠的培訓指導,同時培訓1000名以上合格農村建筑工匠,充實鄉村建設隊伍。
民生實事 為群眾解難題,實事辦好辦實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小區是社區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市民生活的共同家園,小區物業管理、品質提升、加裝電梯等直接影響到群眾的幸福指數。
去年,由市住建局牽頭推動全面加強小區治理和既有小區品質提升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市物業行業黨委作用,系統實施黨建引領、聯動治理、法治建設、人文關懷、智慧服務“五進”小區,推動物業行業、小區治理黨的建設,在社區創新設立物業專職社工,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改革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一線解決。
市住建局著力構建“黨建引領、行業指導、基層主抓”的小區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小區黨支部2170個,黨員人數逾10萬,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多方共治”的機制初步建立,涌現出“三方會談”、紅管家等典型經驗。同時,組織實施一批既有小區品質提升項目,目前已改造108個,200個項目正在穩步實施,開福區景香苑小區、天心區金碧文華小區等一大批既有小區“舊貌換新顏”。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是一項社會高度關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目前全市已累計加裝電梯超過2900臺,在全國排名前列。岳麓區杏林小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的7層建筑,其中60歲以上的居民占三分之一以上,沒有電梯給老人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目前該小區加裝電梯工作正在有序實施中,74歲業主鄭蘭香感慨道:“電梯加裝真正解決了我們老年人的出行困難,為我們辦了件大實事?!?
十年來,市住建局推動房產處遺辦證近10萬戶,解決市民“老大難”問題;啟動無障礙環境建設五年行動計劃,讓出行無障礙,星城更有愛;穩步推進低收入群體農村危房改造,共改造農村危房4.75萬戶,各級財政投入累計達13億元;累計完成戶表改造約58萬戶,計劃未來3年完成365個小區戶表改造,實現一戶一表、水表出戶……市住建局全力把百姓關心的民生實事辦實辦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改革創新 深化改革舉措,優化營商環境
2012年以來,市住建局穩步推進城區排水管理體制改革、住建城管執法體制改革、房屋安全管理改革等多項改革任務;加快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全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等多個國家級試點建設;長沙建筑許可辦理創新經驗入選國家發改委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推薦;搭建全市統一市政公用服務外線工程行政審批“一網通辦”平臺,全面推行水電氣外線報裝零成本服務,為企業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尤其是在“放管服”改革中,市住建局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時限、流程、資料大幅精簡,多項成果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同時,累計向區縣、園區下放權力26項,審批事項由71項減少至41項,減少或合并事項占總數的42%;全流程總審批時限由改革前約230個工作日,壓減至75至36個工作日以內;全流程提交申報材料由320項壓減至178項,減少了約44%;通過推動“多窗合一”“多圖聯審”“多測合一”“聯合驗收”等配套改革,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上升。
市住建局積極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推進基層黨支部“五化”建設,打造了“紅色物業”“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飄揚在防汛一線”等黨建品牌;深入推進文明創建,把文明基因植入進城市內核、延伸至建筑工地、嵌入到小區樓道、展現在服務窗口,不斷提升城市底蘊、品位和溫度;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全面落實“一崗雙責”,通過采取分片監督、內部專項檢查、清廉機關建設等措施,不斷加強黨員干部廉政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