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湖南實施“強省會”戰略暨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推進會在長沙召開。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長沙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侃財君注意到,這次大會,實施“強省會”戰略和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并舉,釋放出重大信號,就是以點帶圈、以圈帶面、圈動全省,續寫挺起中部崛起脊梁、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的精彩篇章!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1、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省會強不強,業內慣用經濟首位度來衡量,也就是省會城市的GDP占全省GDP的比重。一般來說,超過30%被認為是“強省會”的標志。
2021年,長沙GDP達1.33萬億元,占全省比重為28.8%,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數據:國家統計局)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一個省擁有一個“強省會”,在激烈的區域競賽中,將贏得更多的資源、政策與人才。
湖南實施“強省會”戰略,就是進一步提升長沙的首位度,增強“都市圈”的驅動力,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上臺階,在國之戰略中彰顯湖南之為。
2021年,“長株潭都市圈”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多次“點名”長株潭都市圈建設。
站在新起點,“強省會”如何取得新突破?
湖南為長沙立下鮮明的目標任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打造“三個高地”引領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城市、引領長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協同發展。
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是長沙多年的夢想?!兑庖姟访鞔_,突出內涵式發展,優化提升中心城區,打造一批金融科創、總部經濟、文化消費等高品質國際化中央商務區。支持瀏陽、寧鄉建設省會城市副中心,加快南部融城。到2026年,GDP達2萬億元左右,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人,城市經濟首位度超過3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萬元。
2、十大工程、六大平臺、20條政策重磅“加持”
藍圖已繪就,十大工程、六大平臺、20條政策,重磅“加持”湖南“強省會”。
大手筆推進十大重點工程:制造強市、創新引領、數字賦能、開放融通、交通樞紐、能源提升、綠色低碳、精美城鄉、文旅名城、全齡友好工程。
比如制造強市,“工程機械之都”將著力創建工程機械世界級品牌,建設國家重要信創產業、全國最大碳化硅半導體產業、全球北斗產業示范應用三大基地,布局前沿材料、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三深”等未來產業。
交通領域,長沙瞄準的可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完成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常益長高鐵、長株潭城際西環線一期工程,推動長株潭域內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
這些年,困擾我們的長沙市域內高速收費,也將得到研究優化。
還有一些“高大上”“接地氣”的措施——
支持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建成5G基站7萬座以上,爭取央企布局,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達4萬個,支持蒼坊、石燕湖創建5A景區,建設全國首批兒童友好城市、全國示范性老年關愛型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重點打造六大平臺支撐:湘江新區、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長沙臨空經濟示范區、長株潭都市圈、產業園區。特別是湘江新區,作為核心支撐和重要增長點,被寄予眾望。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我省從賦權、平臺、金融、人才、用地、財稅等六大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包括長沙高質量發展所需的省級審批權限應放盡放、建立科創項目路演中心、放寬人才落戶限制等,條條干貨,給足真金白銀。
3、打破“虹吸效應”、放大溢出效應,全省“一盤棋”
“我們會被長沙‘兼并’嗎?”“強省會”三個字,引得“小伙伴”聯想。
大家擔心什么?自然是,“大樹底下不長草”。
“強省會”的題中之義,就是力求深度“協同”、優勢互補,實現“大樹底下好乘涼”。
一方面,做強長沙大樞紐、大市場、大平臺,都市圈是支撐,長沙要吸收周邊市縣的能量。
另一方面,中心極核做大了,承載力強了,高校畢業生等人才就不會“孔雀東南飛”;省會優勢產業重點突破,可以帶來產業鏈配套,釋放新動力,形成都市圈整體競爭力。
打破“虹吸效應”、放大溢出效應,要素自由流動起來,就是區域協調。
湘江新區是一個縮影。隨著湘江新區壯大,湘陰和湘潭九華兩大片區納入新區規劃,市縣密集對接,協同氛圍濃厚。如今,湘陰縣與新區全面推進空間規劃編制、港城聯動研究、產業招商導入。如此一來,湘陰的虞公港實現港產聯動區開發,湘江新區則打通向北融入長江經濟帶通道。
“強省會”是全省大戰略、全省共同責任,不是長沙一家的事。
“疏解”與“承接”,蘊藏著協同的金鑰匙。目前,我省建立高規格推進機制,由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強省會”戰略統籌實施。我省將出臺“1+N”政策,推動全省各部門各市州形成合力,確?!皬娛睉鹇月涞芈鋵崱?
前進路上,“趕考”在繼續,答卷會刷新。
作者 孟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