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風光。
林澤紅 周平尚 李諶涵 陳程
“肩負時代重任,胸懷青春信念。無論潮起潮落,千回百轉,瀟湘總是奔流在發展最前沿……”
校歌《瀟湘之歌》的優美弦律,常常在瀟湘河畔、西山腳下的湖南科技學院校園回蕩,唱出了青春的奮進力量,道出了師生的堅定信念。歌詞中的每字每句,都被一代代師生銘記于心,成為他們砥礪前行、成才報國的“精神密碼”。
2021年,值逢湖南科技學院建校80周年。
走進校園,每一棟建筑,每一棵草木,都見證歲月,記錄著漫漫求索、中流擊水的奮斗故事,演繹著弦歌不息、風雨兼程的教育詩篇?!盀辄h育人、為國育才。”80年滄桑巨變,80年風雨征程,學校堅守初心,肩扛使命,涵養千年文脈,勇立瀟湘潮頭,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齊頭并進,把創建特色鮮明的地方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豐碑牢牢樹立在湖湘大地上。
一脈相承守初心
初冬,陽光正好,湖南科技學院校史館鍍上一層金暈。
“只有深入了解國史、校史,我們才能堅守一脈相承的初心?!痹谛J佛^里,擁有50年黨齡的學校原黨委書記管天球,娓娓動聽地給學生們講述國史中的校史故事。
一心向黨,與國同夢。學校的成長,始終同國家前途緊密相連,始終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
“1941年,學校前身湖南省立第七師范學校,于戰火紛飛的民族危難之際誕生于濂溪故里道縣。山河破碎,國弊民窮,師生幾移校舍,煮弩為糧,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惫芴烨蛑钢J佛^一張張歷史照片深情地說。
時光轉逝,風雨坎坷,30年中師磨礪、30年??铺剿?、20年本科跋涉。學校始終堅守一份初心:扎根地方辦教育,讓教育薪火代代相傳。
“全國師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是學校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學校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三輪教育教學改革享譽全國,接連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等殊榮。這是數代師生艱苦創業、接續奮斗的結果。這份榮譽也讓“零陵師?!钡拿謧鞅樯裰荽蟮?。
進入新世紀,學校緊跟時代步伐,2002年由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零陵學院。為突顯創新引領、科技為先的社會需求,2004年更名為湖南科技學院,學校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緊緊圍繞建成特色鮮明的地方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總體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努力實現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實現國家級教學科研成果獎或平臺“新的突出”等兩個重點突破;努力實現辦學條件、校園環境、教職工待遇三個穩步改善;努力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專業水平、開放辦學與社會服務四個顯著提升。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學校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內涵發展,被確定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高水平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湖南省文明標兵校園等榮譽稱號。
這是一代代科院人一脈相承的初心。
誠如湖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曾寶成所說:“80年的辦學歷史,是一部風雨兼程、自強不息的創業史,是一部勇于實踐、不斷開拓的創新史,是一部立足湖湘、全力育人的奉獻史。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不懈努力,學校才有了今天的興旺。往后我們將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
五育并舉塑新人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新中國成立72周年之際,湖南科技學院寢室接力唱紅色歌曲的視頻走紅網絡,引發熱評。網友們紛紛表示,如此拉歌方式,又“紅”又“潮”,很符合“00后”口味。
湖南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鋼自信地說:“學校緊緊把握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始終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不斷開拓符合時代特征、學生特點、學校特色的育人路徑,堅持以‘五色育人’推動五育并舉,培養造就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紅色”革命教育。永州為什么這樣“紅”?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們因地制宜,讓思政課插上翅膀,飛入李達故居、陶鑄紀念館、陳樹湘烈士紀念園等永州紅色教育基地,讓永州紅色故事在校園“火出圈”,引發更多學子前往打卡那一抹“紅”。
“紅”的不僅是一堂堂課,還有一批批“網紅”引路人。
“希望紅色人物圈粉青年一代,讓紅色故事置頂大學生熱搜?!蹦贻p的輔導員們帶著紅色故事進寢室:半條被子、陳樹湘斷腸明志……一幕幕蕩氣回腸的戰斗場景、一個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成為教師最鮮活的思政教材。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生們也由“吸收者”變為“傳播者”。學校成立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同學們從“聽講人”化為“主講人”,讓紅色基因播種在瀟湘大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學生、深入人心。文法學院學生扮作“紅色娘子軍”走進宿舍、走上公交,用紅色詩詞講述黨史背后的故事。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將黨史學習教育課搬到鄉村,讓黨史故事“接地氣”。
師生前往烈士陵園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金色”勞動教育。上世紀90年代學校開設16門勞動技術教育課程、建立12畝校內勞動技術實踐基地,30年來,學校始終貫徹勞動教育理念,持續深化開展“金色”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
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全校師生一起參加義務勞動,當好守護校園的“清潔工”。學校將每周二下午設立為全校公益勞動日,在擦掃撿拖的實踐中培養學生勞育素養。
勞動教育不拘泥于眼前,在田間地頭中學生真正俯下身子,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學校積極探索校地聯合的勞動實踐基地共建模式,聯動校內外資源加強勞動教育實踐,經常組織學生前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開展勞動實踐,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里上好勞動育人“大思政課”。
“綠色”健康教育。傳球、過人、射門……師生足球友誼賽,共系師生情,鍛煉身體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教師們用實際行動鼓勵同學多走出寢室,擁抱陽光。2021年,學校在全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中取得團體總分第六名好成績。
“同學們,開播啦!食堂上新菜啦!”在廚房里炒得“熱火朝天”的掌勺大師傅變身為“帶貨”主播,用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方式,宣傳健康飲食。
沙盤、繪畫、寫信……每年5月25日、12月5日學校都會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營造愛與善的校園氛圍。
學校常年組織志愿者開展美化校園、垃圾分類、節約用水、動植物保護等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走進自然,養成低碳生活,節約資源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藍色”科技教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正在進行,為順應新舊動能轉換大潮流,學校成立智能制造學院、“‘人工智能與光學自動化技術’榮旭創新實驗室”。
教授們帶著學生挽起衣袖,卷起褲腿,幫助姜農、煙農給土壤消毒,與橘農一起防治柑橘黃龍病,指導油茶種植戶進行低改、品改,帶領瑤胞種植瑤藥……他們研究的土傳病害綠色防控技術,可減少農業生產成本20%以上,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子項目,獲得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目前,在農作物種植中推廣應用這項技術,幫助農民增收3.1億余元。
近五年,學校獲得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以上獎項127項。其中,國賽金獎1項、銀獎7項、銅獎13項,獲獎成績在湖南地方本科院校中處于領跑地位。
“本色”文化教育。在柳子街社區,文法學院數千名志愿者34年來不間斷照顧空巢老人,開展志愿活動千余次。愛心接力從最初為空巢老人搞搞衛生、提供一些物資上的幫助,發展為有20余項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柳子文化街區德育實踐項目,包括對空巢老人、孤兒、留守兒童等進行生活幫扶,關心其心理健康,開展義教、送文化進社區、加強歷史文化保護等。
舜德學子頒獎晚會。
在一年一度的“舜德學子”頒獎典禮上,一批自立自強、孝老愛親、無私奉獻、助人為樂、謙恭知禮、誠實守信的優秀學子受到表彰。實施“舜德學子培育工程”,打造身邊的榜樣,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錘煉高尚品格。2010年以來,學校已培育“舜德學子”1000余名。
外籍學生在校內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本版圖片均由李諶涵、謝志豪攝)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動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校園里,設置了校訓碑、民族文化墻、書院書屋、歷史文化名人雕像、文化石、榮譽墻等,形成了濃厚的文化育人氛圍。學院建立了21個德育實踐基地,每個學院、每個專業都有固定的德育實踐基地,開展常態化實踐育人活動。學校推動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讓學生們受到永州獨特的舜文化、柳文化、理學文化、瑤文化、女書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立德樹人之路越走越寬廣。
八音迭奏譜新曲
八秩芳華桃李灼,各展風姿耀中華。校史館中一張泛黃的83屆物理班畢業合影刷屏師生們的朋友圈,其中三排左七的學生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曉平。學校作為他夢想啟航的地方,培養了他德才兼備,自強不息的品格,讓他為中國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學校還涌現了許多優秀校友,其中有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劉勇會,全國模范檢察干部付玲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袁紅梅,全國優秀教師熊和平、陳清祥、張初榮、廖普成,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辜鵬博,全國優秀教師勛章獲得者羅敏杰,“全國師德先進個人”伍建華等杰出代表。
平凡崗位孕育不平凡的故事。在祖國南疆大地上,“90后”的校友劉成蛟、張景陽躬身脫貧一線;在湖南祁陽縣羊角塘鎮獅城村的半山腰上,“80后”校友唐千紅帶領留守兒童暢游知識的海洋……
一批批校友以奮斗之我,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成為母校的驕傲。
八音迭奏,捷報有音,跨越無聲。在由遠及近的歷史成就中,總有一些成就令人熱血沸騰。
人才隊伍注入新活力。學校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內培、外引、借智相結合,以師德師風建設為先導,以引進和培育學科帶頭人、專業負責人和骨干教師為重點,以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為動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近5年,學校高層次人才數量大幅增加,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從59人增加到237人;具有正高職稱的專任教師從61人增加到113人。新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
博士團深入田間地頭。
教育教學收獲新成果。學校17個專業被評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門課程被立項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5門課程被立項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4人獲湖南省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居全省前列。
學科科研呈現新亮點?!半p一流”建設中,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被評為省級應用特色學科。五年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72項,其中,獲省杰青4人、省優青1人。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16項。新增省級科研平臺24個,獲國際國內發明專利授權91項,出版著作、教材30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4000余篇,其中高質量論文近600篇。
服務地方彰顯新擔當。建立校地合作長效機制,與永州市及各縣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校地、校企合作平臺24個。對接湖南恒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銀杏功能成分提取技術研究,為公司節約生產成本30%以上,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與祁陽宏泰鋁業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研究,助力公司實現年新增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與永州市經開區共建生化工程技術研究院,永州中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5000萬元共建多肽藥物實驗室;選派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近80人次到永州各縣區助力扶貧,開展技術服務。
開放辦學邁上新臺階。先后與德、美、英、日等國家和地區3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簽訂戰合作協議;與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建本科層次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與華為、慧科集團共建“華為大數據學院”,開設大數據共建班,成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學校。
千帆過盡,再立潮頭;征途漫漫,唯有奮斗。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湖南科技學院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踐行“德才兼備,自強不息”校訓,朝著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