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銘俊 通訊員 劉維帥
【檔案】
單楊,男,1963年2月13日生于湖南攸縣。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農業農村部“科研杰出人才”,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食品工程專家。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食品工程科技研究,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和湖南光召科技獎;主編著學術著作6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68篇;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26件;與企業共同制訂出口歐美食品產品標準和技術認證7項。成果在企業應用后,研制的產品大量出口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
△單楊與研究團隊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故事】
“通過科技創新,我國柑橘罐頭、類黃酮的國際市場份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分別占到了60%以上,果膠、香精油逐步實現進口替代,提升了我國食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闭f起這些年親自推動的市場巨變,單楊非常自豪。
今年是單楊從事食品加工研究的第36個年頭。作為果蔬貯藏加工與質量安全領域的食品工程專家,他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產品市場壟斷,用自有技術支撐企業產品走向歐美日等國際市場,實現從“OEM貼牌代加工”到“ODM自主設計”再到“OBM自有品牌”自主創新發展道路的華麗轉身,實現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的根本轉變,為我國食品品質在國際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1986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單楊參加了歐共體援助項目“發展湖南果蔬加工試驗示范”的面試。原西德專家Peterson教授在一批學生中選中了他,單楊被派往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農業化學與食品技術研究所交流學習。
那時的西班牙食品加工業發達,是世界“柑橘罐頭王國”。通過對比,單楊發現我國柑橘工業主要存在原料貯藏腐損率高、加工原料不能周年供應,缺少連續化、清潔化和標準化加工生產線,資源綜合利用率低、高值化產品少等一系列問題,與歐美日等國差距很大。
“從此,我把柑橘加工作為今后科研工作的突破口?!眴螚罱榻B,我國的柑橘品種一直以鮮食為導向,每年在3個月內集中上市,導致柑橘一定程度過剩、賣難。“這不是真正的過剩,而是結構性過剩。”
一回國,單楊就組建了食品加工團隊。剛起步時只有7人,基礎薄弱,資金緊張,每個人都身兼多崗。經過不懈努力,團隊在柑橘加工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必須及時轉化應用才能推進產業提質增效,讓更多老百姓受益,才算有價值?!眴螚钣置闇柿诵履繕恕?
2000年,湖南本土一家從事柑橘加工的中小企業負責人找到單楊,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愿望。雙方一拍即合,很快談妥,敲定了“產學研用”的合作模式。
△單楊(右)指導柑橘加工
20多年來,單楊主持了多個國家和部省的柑橘等果蔬加工科技項目,形成了“企業提出技術問題—政府與企業共同立項—科研院所實驗室小試—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中試—企業應用—全行業技術推廣”的產學研用技術模式。
他帶領團隊創立了連續、清潔和標準化柑橘加工技術體系,實現綠色加工和產品升級換代;構建了柑橘資源高效高值綜合利用技術模式,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創新開發柑橘加工原料綠色貯(凍)藏技術及配套設施,為國家惠民工程提供科技支撐。通過這些研發的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的技術,一只橘子從僅能鮮食,變成了能喝橙汁、吃罐頭、取黃酮、提精油、取果膠等功能的“多樣寶”,大大增值。
△單楊帶領團隊實現了綠色加工和產品的升級換代
柑橘產業涉及我國19個省市、1.82億農民,是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之一。
“僅僅解決湖南一省柑橘加工不是目的,還必須大協作、大聯合,著力解決全國柑橘加工的難題!”單楊團隊加強省與省之間的合作。2010年,單楊聯合行業前10強企業以及20多家柑橘領域著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優勢科技創新資源、先進制造能力和產業優勢人才,共同組建“國家柑橘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市場越做越大。
如今,單楊帶領的團隊,已成為我國食品加工與質量安全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斷挑戰行業難題,讓團隊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