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交給孩子,生涯提前規劃
提高育人水平,學校從容應對新高考帶來的變革
6月9日,長沙市一中,高考結束,考生走出考場與家人歡聚。 記者 顧榮 攝
新高考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力度最大的新一輪高考改革。這根“指揮棒”對于高中的教育教學,將帶來哪些變革和影響?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斯涵 黃京
變化
走班教學讓學生有更多選擇
新高考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文綜、理綜,到科目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轉變,考生不再受到選科的局限。因此,選科成為眾多學生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與此同時,“不會選、代替選、隨大流、功利選”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從2018年起,長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學就在醞釀新高考改革方案,為選科走班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并邀請專業團隊進行科學周密的課程設計。2019年4月,該校新高考選科走班全面啟動,在全省率先把選擇權交到學生手中。
“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最大自由的選擇權,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科目,學校對此也應該充分尊重。”在長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學校長葉雙秋看來,學校應該把選擇權還給學生,同時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興趣、社會需要與個人特長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理性選擇考試科目。
學生的選擇權增加,傳統高考的文理分科模式被打破……這些問題都對高中行政班教學模式提出嚴峻挑戰,也正因如此,選課走班成為高中教學的新常態。
“‘走班教學’遠不只是讓學生走走,而是在改變教育中的一些本質問題?!比~雙秋說,傳統的行政班教學,教師與學生在固定班級搭配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利于課堂教學的高效傳授,利于班集體的建設發展與活動開展。而選課走班教學,則依據學生選科情況把固定的行政班打散,學生在不同班級流動上課,為學生提供更多課程選擇,但是走班對課堂教學與課后輔導等教學常規帶來較大沖擊,學生作業如何收集、課后輔導如何開展等成為新問題。因此,高中學校要制定選課走班指南,而在走班過程中,所有的任課老師也承擔了更多“副班主任”的義務,需要參與班級的組織與管理。
成效
生涯教育引導學生新的成長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高中生面臨選科和選課的全新學習模式,而生涯規劃教育也成為“必修課”。在明達中學,從許愿樹、心愿明信片到性格動物迷宮,從學生生涯歷程檔案、“我心目中的大學”社會實踐到學生生涯通識課……圍繞中學生涯規劃教育,該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從初中部到高中部,再到高復部,生涯教育都被列入課表。該校還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形成了一套學部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其中小學部以啟蒙為主,初中學生以認識自我為指引。到了高一,學生將對外部世界進行初探,完成選科決策。高二學生則將加深自我認識,體驗職業規劃。進入高三或高復,會結合實際開設相關系列課程,指導學生進行志愿填報。
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協會生涯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田雙喜看來,新高考改革的重要邏輯是賦予學生更大的選擇權力,而現實中,不少考生和家庭通常只盯著分數的得與失,普遍缺乏對于人生的規劃思考?!坝捎诨A的生涯教育缺位,生涯規劃意識淡薄,生涯決策能力不足,學生進入高一面臨12種選科方式時,難免無所適從。況且選科又與后期的大學專業選擇和就業關聯,加之賦分博弈的功利心,也就難免出現選擇困難癥,因此家長和學生一定要提早進行生涯教育,學校也應該將生涯教育貫穿整個學校教育階段?!?
此外,田雙喜認為,高中應該和高校共同樹立協同育人理念,加強合作交流,不斷通過深化改革,才能確保高考綜合改革能夠有效銜接,協同推進。他坦言,新高考的改革將推進高中與高校的主動對接,共同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協同育人探索合作,實現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促進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為目標,切實提高育人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目的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應成為學校育人導向
走班選科、生涯規劃……新高考與傳統高考相比,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與此同時,新高考也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白哒n選班、綜合評價和優化課堂教學等育人方式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如何進一步順應科學公平選才的新高考改革趨勢,總結經驗教訓、提升辦學質量,是很多高中校長都在認真思考的問題。”葉雙秋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高中學校的軟硬件資源直接影響著新高考功能的發揮,要強化高中師資與條件保障,就應該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相關專家表示,選課走班與行政班教學相比,在師資、經費、教學空間等資源方面要求更高。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迫切需要緩解選課帶來的教師潮汐問題;同時,不斷改善學校教學空間,提升學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適應選課走班要求。
“學校應主動適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聚焦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學生發展指導等關鍵領域,形成‘一體兩翼’育人方式新格局。”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鄒海龍希望,高中學校通過盤活學校內部資源存量,大力開發學校特色課程體系,靈活實施“選課走班”,并通過統籌經費投入使用,激活普通高中學校發展內生動力,實現學校間校舍、師資、設備等要素的優化布局,在普職分流大致相當、義務教育階段實施“雙減”政策、校外培訓機構面臨縮減的大背景下,加快普通高中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內涵發展、促進育人方式轉型升級。
同時,鄒海龍建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須積極探索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的學習評價、學業評價與教師評價,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認真踐行“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有機融入“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積極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考試、評價改革。
呼吁
通過選科夯實
理工科人才培養
在“3+1+2”模式下,物理和歷史成為首選科目,在湖南今年的高考考生中,物理的選考比例為55.5%,不過與高考改革前相比,物理和化學科目選擇的考生人數比例下降。業內專家認為,棄選這些理工科目,不利于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也無法滿足國家對理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專家呼吁,應進一步完善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相關規定,突出理工農醫類專業對選考物理和化學科目的要求,大力引導高中學生選考物理、化學科目,以此夯實理工科生源基礎,同時也促進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