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活動方提供)
華聲在線5月17日訊(記者 盧小偉)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蘑菇中放入大蒜、銀器、瓷片等,顏色變黑才有毒?5.17,野生蘑菇“勿要吃”!5月17日,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決定從今年起每年的今日為全省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日,教育引導群眾“勿要吃”野生蘑菇。
今天上午,省食安辦(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衛健委、省疾控中心、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及新聞媒體,聯合舉行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活動啟動會,市縣同步組織各種形式的現場宣傳。
會議發布了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系列音視頻,即5條大喇叭音頻、1張風險地圖、7條抖音短視頻。其中省疾控中心編制推出的《湖南省2016-2020年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風險分級地圖》系全國首創。
每年4至10月,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湖南野生蘑菇迅猛生長,也是誤食中毒的高發季節,對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數據顯示,近年來,野生蘑菇中毒已成為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的首要致病因子。每年6月至9月為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發期,以致民間流傳有“6月菇,沒人哭”的說法。
為什么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一再發生?去年6月,省疾控中心赴誤食中毒事件高發的永州四縣、區的8個鄉鎮開展調查。結果顯示,誤食中毒占比最高的農民群體,普遍低估了自身誤食中毒的風險。另有數據顯示,我省七成以上的野生蘑菇中毒者,都是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采食經驗的農民。
“飲食文化難改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采食經驗下,對于高風險受眾來說,已不是感知風險高低的問題,很多都感受不到風險?!笔〖部刂行母敝魅吾t師梁進軍分析說。
另外,一些在民間普遍流行的鑒別方法也存在誤區。如“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蘑菇中放入大蒜、銀器、瓷片等,顏色變黑才有毒”等均沒有科學依據。
“很多食用菌和有毒甚至劇毒野生菌長得極其相似,憑肉眼及傳統經驗已不能鑒別,比如灰花紋鵝膏和草樅青鵝膏長得極其相似。用大蒜、銀針,憑顏色鮮艷程度、是否被蟲咬、固定地點采食等民間常用的辯識方法都不靠譜。”湖南師范大學教授、食用菌專家陳作紅在科普講座上強調。
據專家統計,我省常見的有毒野生蘑菇有日本紅菇、大青褶傘、近江粉褶蕈、灰花紋鵝膏、亞稀褶紅菇、裂皮鵝膏等,其中灰花紋鵝膏、亞稀褶紅菇、裂皮鵝膏為劇毒。劇毒野生蘑菇會造成肝腎不可逆損害,無特效解毒藥。除身體承受極大痛苦外,血液透析治療更要付出每天幾萬元的醫療費用,甚至家破人亡。
陳作紅提醒:防控野生蘑菇中毒最安全的方法是,不采、不買、不賣、不吃。
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活動啟動后,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在強化屬地管理責任的基礎上,以縣級為主,織密縱向到底的防控網絡。各地要把野生蘑菇防控宣傳科普知識作為食品安全宣傳周的重點內容,力爭今年全省農村居民毒蘑菇防控知識知曉率達到 80%以上。
要積極查找薄弱環節和薄弱地區,緊盯過去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多發頻發的地區進行重點督導檢查,定期通報相關信息,及時約談“重災區”,采取有效管用的手段落實防控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