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月24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實習生 林心瀅)隨著新高考適應性考試開考,我省也正式進入不分文理科的“新高考時代”。對于眾多考生而言,昨日下午考完的數學科目也非常關注。因為,往年高考數學科目都是分文理科的,但從此次考試開始將不再分科,考生要如何適應這些變化?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邀請多位數學名師進行點評分析。
凸顯選拔性,注重數學核心素養
“這次數學模擬演練試卷命題高度體現了新高考改革的‘一核四層四翼’,知識覆蓋面廣、綜合性強、創新點多,注重問題解答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核心素養,充分展示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遍L沙市實驗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長沙市卓越教師彭本輝認為,此次適應性考試數學命題從過去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轉變為“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凸顯了試卷的選拔性,對后段復習備考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那么此次考卷有何新的特點及變化?彭本輝表示,主要是多選題評分規則的改變,這與2020年高考Ⅰ卷相比多選題由原來部分選對得3分改為選對得2分,減少了考生得分的投機性;不再畫“重點”,增大了知識的覆蓋面;與高等數學多點銜接,為高等數學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出現了新型試題,如邏輯推理題、結論開放性試題,進一步明確邏輯推理素養的重要性和數學知識積累的必要性;另外還體現了跨學科知識的融合,加強了學科知識之間的滲透。
經過此次考試后,彭本輝建議考生后續要強化基礎,注重知識聯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因為題在書外,根在書中,要重新完善教材知識結構。由于不再畫“重點”,學生需顧及教材的每個知識點。
對教師而言,要在教學中要發氣力選取最具典型性和有研究價值的試題,進行一題多解,擴大知識覆蓋面,優化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技能,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做到“心中有糧就不慌”?!耙匾晹祵W思想與方法的滲透和運用,特別是要堅持在解題后進行反思。”
更側重能力與運用,貼近生活情景
長沙市明達中學副校長、明達中學教科院院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張雪林認為,試卷對知識的考察方式更側重能力與運用,考點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題型、語言表述豐富生動,更貼近生活情景。
張雪林指出,填空題出現了不定答案填空,突出考察學生對周期和奇函數的理解深度,從過去的定式定法題轉變成開放應用型。而且解析幾何題考了雙曲線、填空題涉及圓臺。在立體幾何大題上,是妥妥的新定義題,不會閱讀理解的孩子恐怕難以適應,因為涉及范圍廣,情景題多。
由于取消文理分科,所有考生“同答一張數學試卷”的局面,對于部分害怕數學的考生來說難度有增加。張雪林建議考生務必重視基礎題,即知識點涉及相對單一,題型和語言表述相對常規的題,反復訓練,直到"會、準、熟";加強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概率統計等五大數學思想的滲透,不能只刷題而不思考,不能只犯錯而不總結在哪犯錯;對基礎知識公式定理要默寫過關、反復訓練,同時要加強新題型的訓練,如數學文化題、結構不良題、開放性題、簡單地自主命題等,一題帶多題,發散再回歸。
在后續復習中,張雪林還建議考生要注重核心素養滲透;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更注重對知識本身理解的完善,而不能憑經驗主義主觀地對試題進行篩選,也要打破以前的固定題型,從多方面去考查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注重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例,專門強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