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易禹琳 通訊員曾靜
還未來得及洗去打贏2020年就業攻堅戰的疲憊,12月18日, 120余所高校負責就業的處長們,就齊聚湖南普通高校就業處長培訓班,為我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備戰了。預計42萬的畢業生人數,將是一場比2020年更艱苦的硬仗。
預計42萬,就業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我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在省教育廳畢業生就業辦公室和湖南省大中專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辦的高校就業處長培訓班上,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瑰曙綜合分析了當前形勢。
從國際形勢來看,疫情常態化對全球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我省高校出國留學人數將大幅下降。一些準備出國深造的學生無法拿到簽證,或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增大畢業生就業整體壓力。
從國內形勢來看,我國的出口貿易和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相關的就業崗位將遭受沖擊,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較為集中的經貿類、機械制造類、物流類、市場營銷類等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帶來挑戰。
從我省實際情況來看,處于中部內陸,區域發展不均衡,企業對大學生需求量不如沿海地區。同時我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數量預計將達到42萬人,增量、增幅再創歷史新高。有的高校學科專業布局、課程設置等與社會需求沒有完全合拍,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從企業用人單位招聘來看,很多企業制定的用人標準過高,或僅僅招收985、211高校畢業生,將許多高校畢業生拒之門外。一些用人單位,尤其是中小微民營企業的薪酬待遇過低、工作環境不佳、成長空間不足,對于畢業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從就業群體本身來看,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偏高,對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等要求較高,但同時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不強,奉獻意識、吃苦精神不足,存在“眼高手低”“慢就業”“有業不就”現象。
精準就業,這些高校各創高招
如何打贏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硬仗?12月18日,在湖南普通高校就業處長培訓班上,多所高校帶來了他們2020年取得高就業率的經驗。
大學生就業難,同時又有一些企業找不到需要的人。長沙理工大學運用“大數據”構建大學生精準就業服務體系,公路交通類專業畢業生實現了2020屆畢業生校本部89.23%的就業率。如搭建校社企生一體化智能化就業信息共享平臺,整合學校資源, 建立“用人數據庫”, 實現精準就業服務“一張網”,使供需雙方信息精準匹配與雙向精準推送。
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脫接,比如播音主持、法學等傳統優勢專業,就業市場幾乎已經飽和,但全省高校每年還在大量招收這些專業的學生。而在湖南科技大學,每年發布就業質量報告,定期公布各學院各專業就業率,初次就業率排名靠后的專業減少專業招生計劃,連續二年就業率低的專業予以黃牌警告,連續三年就業率低的專業停招。近三年已停招11個本科專業。
就業創業指導部門沒人沒經費?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建立了完備的組織層和執行層。按照應收學費總額1.5%要求撥足了就業創業運行經費,近兩年就業創業經費達1300多萬元。規范課程體系,做實全程就業創業教育。入學就著手就業工作,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摸底就業意向、職業體驗等,開足了《創業基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必修課和多門個性化選修課。
如何精準幫扶貧困生就業?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有經驗。他們建立了“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就業困境的原因調查、“一對一”的責任幫扶機制和“每日報”的時時監督機制,年終就業考核獎懲全部兌現。
新觀念新舉措應對新挑戰
“要建立更高質量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方偉作主題講座,提出要做好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高的預期目標、更高的要素配置、更高的服務水平、更高的社會評價、更高的條件保障。
日前,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做好湖南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了21條具體措施。
在深耕就業市場,拓寬就業渠道方面,我省將高質量完成專升本、研究生擴招和第二學士學位招生工作。擴大科研助理招錄規模,深入推進大學生征兵工作,積極拓寬基層項目,確保政策性崗位應招盡招。同時,用好“24365校園聯合招聘服務”平臺,定期組織省內高校赴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省會城市以及中小企業等用人單位,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鼓勵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社會組織就業,年內至少舉辦40場省級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供需見面會,省級畢業生常設市場每周組織一場常態化精準招聘活動。
省教育廳還將探索省內高校對口幫扶的新路子。加大創新創業扶持力度,配合人社部門,進一步完善支持創業政策制度和服務體系,加大大學生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針對目前就業工作隊伍不穩定、專業化水平不高的問題,探索實行就業指導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科學合理設定就業指導教師職稱評定條件等也提上了日程。在深化就業供給方面,將健全專業預警和動態調整機制,真正發揮畢業生就業狀況對招生計劃、學科專業調整、人才培養的反饋作用,培養更多實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