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岳霞 實習生 高佳睿 通訊員 肖碧芳 黃軍山) 今日,《2019年長沙市普通中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正式發布。長沙市255所普通初中和78所普通高中的109372名中學生及學生家長、28464名專任教師參加測評。長沙市全樣本采集教育大數據,采用“從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的增值評價理念,納入學生綜合素質過程評價材料,對學生進行多元、綜合性評價。
這些大數據告訴你,到底什么才是真實的長沙教育。
背景 已經連續多年發布,走在全國教育發展前列
2017年至今,長沙市連續發布年度《普通中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報告包括品德行為、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學業負擔、智慧教育、綜合素質評價、教育均衡發展等八大主題,既考察學生學業能力,又考察學生綜合素養,用大數據揭示教育規律。
這種教育評價,已經走在全國教育發展的前列。每年的評價內容和項目,也是“與時俱進”。2019年新增前沿測量工具,完善年度教育發展比對。新增體質健康專題,引導學生重視視力改善。新增智慧教育發展專項,引領區域智慧教育推進。新增勞動教育評價內容,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效應。
數據 綜合素質高,為長沙中學生點贊
長沙中學生怎么樣?好得很!
測評結果顯示,學生公民素養較高,遵紀守法,八成以上學生具有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學生學業質量總體良好,與2018年相比,2019年學生學業表現穩中有升。近三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學生愛好特長廣泛,八成以上學生有一項及以上的愛好或特長。學生具有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但學校勞動教育、學生勞動習慣有待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本化實施有效落實,“1+N”綜合改革不斷推進。
三成以上學校學業成績呈現正增值,一批低入口正增值學校發展脫穎而出。需要注意的是,五成初中生、三成高中生參加文化課外培訓班。睡眠時間達到規定標準的學生比例上升,但未超過五成。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焦慮,四成學生表示希望得到專業的壓力疏導。
智慧教育基礎環境、資源供給不斷優化,四成學生經常使用我市網絡學習資源。八成以上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模式變革,但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師生信息素養仍需進一步加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較強,六成學生會自主探究課本以外的知識。
意義 長沙為什么要啟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
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表示,在科學診斷區域教育質量狀況基礎上充分運用評價結果,引導學校更加注重育人、注重終身、注重智能、注重融合,引領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觀。
這些數據也有利于長沙市精準“把脈”區域教育,運用四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減負提質,力破五唯。
未來這些評價還將怎樣改變我們的教育目標和方式?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表示,首先大力開展“一體兩翼行動”德育,突出德育實效;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提升學生健康水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實施6-18歲學生體質健康全樣本監測,加強學生營養干預,降低肥胖率,提升學生健康水平。
根據這些評價結果,長沙市教育局也將綜合施策、減負提質,科學疏導學生學業壓力。
繆雅琴介紹,近年來,長沙市從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中了解到部分學生課業負擔重。為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開發名師公益網絡學習資源,服務學生課后及加強學習需要;建立學生作業監管機制,制定學科作業統籌布置制度,確保教師布置的作業量讓學生在政策規定時間內完成;并強力整治違規補課和違規辦學行為,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校內課后服務政策,重視學生學業壓力疏導,緩解學生學業壓力,有效引導學校和社會樹立科學質量觀,推進學校提質減負,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
2019年5月,長沙市入選全國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制定了《人工智能條件下教育社會實驗實施方案》,出臺了《長沙市智慧教育行動計劃(2019-2022年)》,區域智慧教育工作正扎實有序推進,現已建設29所運用“一卡通”連接校內外的智慧校園,遴選15所“未來學?!眲摻ㄐ?、2個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和4個培育區域。此次評價數據顯示,長沙市智慧教育基礎環境、資源供給不斷優化,教師會主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方式變革,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師生信息素養仍需進一步加強。未來要大力推進智慧教育,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這些評價結果我們要付諸應用,持續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笨娧徘俦硎荆鎸η八从械慕逃母锇l展新挑戰和機遇,須立足教育綜合改革,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教育發展。進一步強化并跟蹤評價結果的應用,形成評價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教育決策優化的良性循環圈,發揮大數據評價的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以評價改革撬動區域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同時,長沙將進一步著眼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不斷完善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合理配置資源,加大對農村偏遠地區的經費投入,確保農村智慧教育同步開展,加強農村網絡聯校群建設,實施“精準幫扶”。全市將積極回應輿論關切,引導社會認知,形成良好教育輿論生態,全面提高學校辦學品質,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