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 龍騰 攝
華聲在線6月11日訊(記者 龍騰)今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介紹了2020年湖南地質災害防治總體形勢、地質災害防范的重點以及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并發布《湖南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省自然資源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賴馨正,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申志軍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雨水較常年偏多
湘中以北地區因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風險較大
湖南地質和氣象條件非常復雜,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查明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18496處,占全國的6.5%,居全國第四,涉及受威脅人口70.95萬、財產價值283.17億元。至5月底,全省已發生地質災害148起。
賴馨正介紹,為科學、有效應對今年的地質災害,最大程度減少因災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今年3月以來,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全省各地對地質災害隱患開展拉網式排查,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湖南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目前,《方案》已發布實施。
據預測,今年雨水將較常年偏多,雨水集中期主要出現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湘中以北地區因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風險較大。特別是一些地方切坡建房修路、蓄水造庫、礦業開采、城市開發等工程活動形成了一些隱患,更容易誘發地質災害。
《方案》明確了2020年湖南地質災害防范的重點。具體來說,6-9月湖南地質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為重點防范期;7-9月湘東、湘南應重點防范臺風暴雨等天氣過程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特別是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連續3日過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時段,應高度關注,加強防范。
重點防范區域主要是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涉及的72個縣市區,其中47個縣市區以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25個縣市區以防范地面塌陷為主。
重點防范對象包括現已查明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重點采礦區,如寧鄉煤炭壩礦區、郴州柿竹園多金屬礦區、邵東石膏礦區等44個礦區;張家界、湘西、郴州等山地旅游景區;部分重要交通干線路段;在建的鐵路、高速公路、水庫、機場等重大工程。
堅決扛起地質災害防治責任
將在努力提升地災防治技防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
今年全省雨水將較常年偏多,突發地質災害風險較高。為確保新冠疫情期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斷檔、不松勁,省自然資源廳及時下發了《關于扎實做好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對防災減災的重點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全面啟動全省汛前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并由廳領導帶隊,派出7個外業組分赴14個市州開展排查督導工作,加強工作和技術指導,壓實防治責任。
1-5月份,省地質災害總值班室連續開展全省地質災害趨勢分析與監測預警工作63天,聯合省氣象局向社會公眾發布15期短期預警產品(黃色預警),發布9期中短期預警產品,發出短時預警信息27批次,向各級自然資源部門發送預警傳真110份,累計發送手機提醒短信28.7萬條。
地質災害防治是“生命工程”。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持續在全面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扎實完成地災防治各項工作任務、夯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基礎、強化地質災害防治監督考核、努力提升地災防治技防水平等方面發力,堅決扛起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努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其中,將加強省市縣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組建省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指導中心,市縣兩級建立屬地化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隊伍。加強裝備及信息化建設,提升地質災害防治保障能力。加強宣傳培訓,廣泛宣傳防災減災救災科普知識,著力提高全民識災避災自救互救能力。
同時,積極推動地質災害防治科技創新工作,加大科研投入,開展湖南地質災害形成機理、成災模式、早期識別、勘查治理工程科學研究,加快成熟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加強“產學研用”交流與合作,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努力提升防災減災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