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王玉瓊
如果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有米粉的地方,就一定有湖南人。在湖南的米粉版圖中,因米粉制作工藝、湯底熬煮手法、臊子靈活多變,14個市州的米粉衍生出了無限可能。米粉之于湖南,好比小面之于重慶、拉面之于蘭州、好酒之于李杜。它既是出發前的壯行酒,也是凱旋時的慶功宴。一碗正宗的家鄉米粉不管以何種身份常伴左右,一定是湖南人放不下的心頭美味。
原汁原味的長沙原湯肉絲粉、鮮而不腥的郴州鳳楚棲鳳渡魚粉、鮮香四溢的永州砍肉粉……說起米粉在湖南境內的靈活多變,肯定令人贊嘆。而如果真要討論何處的米粉更加美味,那14個市州應是各有千秋。
招牌肉絲碼
米粉,絕對是長沙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環。粉館后廚的方寸之地更像一個“T臺”,無論是用甘草、雞骨架提鮮熬制的湯底,還是用陳年秈稻磨漿制成的米粉,抑或是根據時令調整的炒碼,粉店老板們總有幾項“只可意會”的竅門,用以迎合食客們挑剔的味蕾。
一碗普通的肉絲粉,最考驗米粉店功力,將豬前腿肉切絲文火煨制2-3小時,呈金黃亮色,香氣四溢;一個合格的老長沙米粉店,成品必須具備湯寬、碼子熱、豆豉熬湯、原湯蓋碼幾個特點。
肉絲煨碼亦被視為長沙米粉的靈魂,成品上桌,食客夾上一兩根細粉條,往湯汁里一浸,送入口中,輕輕一嗦,那細滑滑的粉條,帶著酸辣咸鮮味穿喉而下腸胃,爽不可言。
老長沙人“嗦粉”強調“原汁原味、濃淡分明”,煮粉煮面的沸水要寬闊要清澈,粉面必須分鍋煮,做到堿水不交叉,米粉上桌,絕不加酸豆角、榨菜、剁辣椒這些會破壞“本味”的配料;更講究的老口子,往往要求“過橋”——碼子和粉分開。
鮮辣紅湯
棲鳳渡是郴州魚粉發源地,故有“走千里路、萬里路,舍不得棲鳳渡”一說。郴州魚粉講究香、鮮、辣,先用鮮活的西河魚熬成魚湯,再加入鹽、姜、蒜子和五指朝天椒制成湯料,高湯狀湯底便能瞬間染成紅色。
“一碗魚粉,多辣多湯加蔥花蛋!”食客話音剛落,店主將泡發的干切粉在沸水中燙10秒后撈出,隨后拾起大勺從湯底中舀出魚肉,滾湯澆到碗中熱氣騰騰,辣而不噪、鮮而不腥;粉碗在手,舀上一勺當地特色豆油倒入碗中,再配上一個蔥煎蛋,用筷子一攪,魚粉散發出沖鼻的辣香,讓人胃口大開,仿佛在提醒一個異鄉人,“嗯,你到家了?!?
相較于清香而不膩的紅油湯底,高階玩家更在意米粉是手工粉還是機器粉,制作手工粉有選米、浸米、磨漿、調漿、蒸粉、收漿、切粉、晾干八大工序。制作時,老師傅得根據米的特征調整水的用量,如,米漿的稀稠決定了米粉的口感,米粉是否晶瑩剔透得看調、蒸的功夫。
簡單調味
湘潭緊鄰長沙,兩地米粉風味一脈相承,細品才能感受出其中差異。做法上,老派湘潭米粉只用濃郁的豬油、鮮嫩的香蔥簡單調味,碼子也只有肉絲、三鮮兩種,故得“寡粉”之名。
新鮮的大骨,是湘潭米粉純粹鮮香的秘訣,韭菜寬的手工粉倒入碗中,老板從高壓鍋中舀起一勺干扣肉絲,豬油香從碗邊溢出,食客低頭一聞,不禁發出感慨:“嗯,是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比起裝修時髦的新派粉店,湘潭人更愛街頭巷尾的蒼蠅館子,米粉中加入剁辣椒、油渣、酸豆角,再在粉店內支起的炸貨鋪點上一根油條、一個麻球,沾著米粉湯汁食用。食畢,身上微微冒汗、神清氣爽,食客擦著嘴角的油漬滿意地離去。
小鍋小味
燒湯又叫燒鍋,下米粉時拿小鍋快速燒個湯汁澆頭,淋在米粉上,這種小鍋小味的燒湯技法只出現在株洲,增添了一絲“小家碧玉”的神秘色彩。
攸縣燒湯粉中,鮮嫩的皇圖嶺豆腐、豬血、豬肉青菜缺一不可,出鍋后澆上一勺紅油辣椒醬,熱氣騰騰,香辣四溢。吃燒湯粉也有講究,先吃瘦肉、豆腐、豬血,再吃粉,然后喝湯。一口嗦下去,米粉韌彈爽滑,湯底回味綿長。
作為省內唯一一個以炒米粉“出道”的種類,醴陵炒米粉演繹著火與油的藝術。熱鍋加入豬油,待鍋中油滋滋爆響時放入雞蛋,雞蛋煎至兩面略熟輕輕撥到一旁,扔進豆芽菜快炒至五成熟,米粉下鍋,依次撒上干辣椒粉、豆油、鹽等調料進行快速翻炒。
成品色澤金黃,雞蛋焦黃,柔韌可口,一口吃下去,豆芽、米粉、雞蛋都能兼顧,視覺味覺的雙重享受大抵如此。
湘式“烏冬面”
“老板,一碗米粉!豆腐臊子!”走進邵陽任何一家米粉店,牛肉臊子、蘭花干臊子、排骨臊子、豬腳臊子、香干臊子讓人目不暇接,下粉師傅抓起一把又滑又韌的米粉,放進絲籠里滾水浸熟,十幾秒后,米粉倒入備好了醬湯雞精的碗中,再澆上一勺熱辣辣直筒骨湯,成品湯色厚重、臊子狂野。
邵陽米粉講究湯清、油紅、料鮮,湯底多為急火慢燉,湯清甜而不油濁;紅油料則以寶慶剁辣椒為主材,配中醫養生大料,慢火細熬;米粉筋道易斷的特點源自其選用的早稻,胖乎乎的造型又被打趣為湘式“烏冬面”。
一些粉店里還會架起鐵板烤甜粑粑,用糯米桕成的米粑粑浸入黃糖水中,烤好后又糯又滑,一口咬下去,糯米香深入咽喉;如果胃口大開,點上兩個甜粑粑就著粉湯吃,倒是別有一番滋味。
“秘制”澆頭
走進一家正宗常德米粉店,你會看到近10個大缽在爐火上一字排開,每口缽中熬煮著不同的澆頭原湯。湊近一聞,牛肉湯鍋的肉香味兒撲面而來,肉塊沉浮于紅湯中,間雜著一顆顆雞蛋。
掌柜麻利地將米粉在咕嘟沸騰的滾水中翻燙,再落入大碗中,舀湯、放澆頭、點油、撒蔥花,行云流水,一碗整整齊齊鋪成“梳子背”的米粉便上了桌。選用澧水流域及洞庭湖周邊的濱湖水牛肉,經過勞作的水牛肌肉纖維結實,吃起來又香又有嚼勁。
牛肉,是常德米粉繞不開的一環。牛肉和牛筒子骨反復漂洗后,置入灶上的清水湯鍋中,放入秘制而成的香料配方包,大火轉中火十幾個小時慢煨,熬制成滿含膠原蛋白的一鍋濃湯,然后放入辣椒、花椒、桂皮、丁香等香料。
集百家之所長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三面環山、河川溪澗縱橫交錯。永州米粉可謂是集百家之所長,北邊有與衡陽一脈相承的魚粉、南邊有桂林風味的鹵粉,本土還衍生出砍肉粉與禾亭水粉。
砍肉粉處處帶著“草根美食”的煙火氣。菜場砍新鮮前腿肉二兩,徑直走入心儀的粉店,店主將豬肉簡單加工,加入薄皮青椒大火爆炒,蓋在骨湯米粉上,勺落,將米粉端上對應餐桌前。
砍肉粉講究現砍、現切、現煮,就著滾沸的新鮮筒子骨湯,煮成鮮香四溢的米粉,然后就地坐在街邊,披著霞曦,端著碗盆,連湯帶水吃個底朝天,吃得渾身舒暢、毛孔張開。在發展中,其風味依時而新、因人而異,你吃咸,我食淡,他嗜辣,彼喜酸,每一例口味各依個性,和而不同。
牛肉臊子
婁底米粉以新化向東街紅湯牛肉粉和雙峰青樹坪米粉著稱。
向東街紅湯牛肉粉紅而不辣,油而不膩,韌勁十足,湯味鮮美,讓人垂涎欲滴。用上好的牛肉做臊子,配以十幾種中草藥進行熬煮,再加上新化特產的山胡椒油、特制的紅油等材料進行炒煮,牛肉入味,紅油湯鮮,澆蓋至米粉中,讓人垂涎三尺。
青樹坪米粉以原產地婁底市雙峰縣青樹坪鎮聞名,豬里脊肉切極薄片,泡在紅油辣椒里熬去水分炸到緊實,遠遠聞到也讓人口水直流,絕對是省內米粉中比“辣”的佼佼者。
青樹坪米粉最早進行工藝改良升級,選用當地一級中秈米提前幾天浸泡后出缸,米漿濾干后加入生熟配料攪拌入榨,變成圓狀或條狀粉條,曬干便于儲存和運輸,已實現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速食包裝已銷往全國。
燉碼為王
湘西多民族雜居,光是米粉的臊子,就有木耳肉絲、酸辣肚片、酸菜肉片、牛肚、羊肉、肥腸、香腸、紅燒肉、豬腳、排骨、牛肉近20種。酸辣是湘西飲食的靈魂,同樣是Q彈的圓粉,湘西人愛把酸辣肉片、酸菜肥腸、豬腳、牛肉、毛肚一股腦兒地放在大鍋里慢燉,讓各種肉味充分混合。
早年間,湘西州原住民多以務農為生,早起得先耕種農作物、喂家禽再吃飯,便有了一天只吃兩頓飯的傳統。因此,湘西米粉臊子扎實,一碗粉下肚,便能緩解勞作帶來的疲乏之感。
湘西米粉異常入味,加入辣椒、醋、酸蘿卜丁,再加一顆鹵蛋或一個特色燈盞窩,堪稱人間美味。
早稻秈米精制
益陽米粉制作工序頗為講究,先將早稻秈米泡發2-7小時,清洗干凈后用石磨磨出米漿,將米漿舀到特制的圓盤里攤平,上鍋蒸一分鐘變成一張薄薄的粉皮。最后,將蒸好的粉皮晾在竹竿上,切成至少0.8厘米寬的長條狀,米粉就制作成了。
20世紀70年代,益陽米粉均為純手工制作,多是自產自銷,普通老百姓想吃上一碗粉,有時要騎1小時自行車,從城南跨到城北,“盛光保的粉、郭老倌的白粒丸”也在當時那個物資稀缺的年代聲名大噪。
口感方面,益陽米粉更加細軟,鮮美的湯汁滲入粉中,吃進嘴里爽滑有韌勁,余味悠長。
細粉配鮮湯
衡陽米粉多用筒子骨熬湯底,盛碗后撒上碎肉和蔥花,20世紀90年代,一碗2兩米粉只賣8毛錢;進入21世紀,開始流行將大個的骨頭放進碗里,用以佐證真材實料之感。
起一口熱油鍋,鍋沿敲開雞蛋,待鍋中熱浪翻滾蛋花畢現之時,新鮮豬肉與薄皮青椒一同下鍋,爆炒后倒入細軟糯綿的米粉中,最后加入整根豬筒骨,出品五彩斑斕卻又不失小清新之感,辨識度極高。
成品上桌,食客嘴唇靠近碗邊輕嘬一口濃湯,鮮香之感頓時充盈舌尖;米粉見底后,拿起吸管嗦筒骨中的骨髓,發出“嗦”“嗦”聲,三米開外都能聽見。
侗家風味
鍋巴粉是新晃侗族自治縣及其周邊侗族地區的一種特有小吃。色澤鮮脆,味香綿、軟滑,食用分涼、熱兩種。涼食,即取剛出鍋的鮮粉,切成絲條配以蒜醬、蔥花等作料,也可直接抹炒熱的臊子卷食。
鍋巴粉以形狀而取名,將大米、綠豆、青菜等做成的米漿烙成餅,因其表面凹凸不平,多孔洞,會將湯水和佐料吸入粉內,吃起來口感飽滿,味道鮮美而毫不滯膩。
芷江鴨肉粉選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芷江鴨”熬制的原湯,輔以米粉加絨而成,鴨肉、鴨腸、鴨胗經過燉煮后,多種營養元素得以充分釋放。食客進店,鴨頭、鴨塊、鴨腸、鴨腿、鴨翅、鴨脖子、鴨掌蓋碼應有盡有,加入魚腥草、酸蕨菜、酸豇豆充分攪拌,便是一碗帶有侗家風味的干拌粉。
小拌菜作配
張家界慈利米粉選用湘西北富硒大米,淘洗之后磨漿蒸煮而成,細如筆芯,不需久煮,丟入沸水頃刻便成,過則塌軟失形。米粉出鍋后,晶瑩透亮,入口柔滑筋道,澆上獨家秘制碼子,讓食客食欲大動。
放養土豬五花肉,在鍋中煎至金黃,再瀝出多余油脂,放入調料,小火慢煨幾小時始成豬肉臊子,嗦粉時配上生拌蒜片、油炒榨菜、涼拌海帶、茶油鹽菜“老四樣”小拌菜,輕而易舉贏得食客芳心。
更有甚者,嗦粉時配上一土碗秘制扣肉,軟糯酥香、金黃誘人,掌心大小,在早餐桌上,恰到好處。
特色炒碼
一條石階、一張塑料凳、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喚醒岳陽人沉睡一天的食欲。
筒骨下鍋,大火燒開后,再花四五個小時用小火慢慢煨成乳白色。追求味道極致,店主堅持只用瘦肉做碼,剔下的肥肉煉成豬油加在粉里,米粉層次分明;前一天購置的新鮮牛肚和辣椒爆炒制牛肚炒碼,口感勁道。一份完美的炒碼是岳陽米粉的靈魂,現炒現蓋,鮮香滾燙,帶著鑊氣的碼子蓋在冒著熱氣的米粉上,合著湯軟滑地嗦進嘴里,別提多舒服了。
身在魚米之鄉,你還能吃到如洞庭湖銀魚蛋皮肉絲、華容芥菜肉末、樟樹港辣椒肉絲地域特色鮮明的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