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雙一流” 要做好“加減法”
黃云清
與國家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相銜接,湖南已對全省高校創建“雙一流”作出了精心部署。創建“雙一流”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拿出勇氣和魄力,在觀念、機制和實踐上大膽突破,以使我省高校在新一輪改革中搶占先機。要達成這一目標,應抓好六個關鍵環節,做好“加減法”。
在宏觀調控上,應更加突出政策引導,避免“統死管細”。通過高等教育改革,高校管、辦、評分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政府對高校管得過細、統得過死的問題,高校在學科建設、人才聘用、基本建設等方面自主性不大、主動性不夠。推進“雙一流”建設,政府部門應在“放”與“管”上把握好度:以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為重點,加快落實高校在選人用人、編制管理、職稱評審、設備采購、學科建設等方面的自主權,著力破解制約學校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與引導作用,進一步改革高校評價機制,將重點放在確保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上。在各高校內部,要通過深化綜合改革,推動管理重心下移,給學院、學科在人、財、物各方面更多自主權,提高內部治理能力,增強發展后勁。
在資源配置上,應更加突出競爭機制,避免“撒胡椒面”。在原有體制下,國家對各高校按“層級”實施管理,在財政撥款、基本建設經費等方面的資源配置不夠均衡。我省高等教育經費投入雖逐年有所遞增,但總量增幅有限,加之基本上采取“分蛋糕”的方式進行配置,雖保證了眾多高校及全省高等教育的總體發展,但缺乏必要的競爭活力。而建設“雙一流”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打破原來的資源配置方式,重點對有基礎、有實力、有優勢的高校與學科進行支持。因此,我省應進一步加大對高等教育投入與經費的統籌,以盡快破解我省因區位問題導致優秀拔尖人才引進難、留住難的“瓶頸”,重點保障“雙一流”拔尖人才、創新團隊、特色學科建設、產學研及成果轉化平臺等計劃的實施。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資源整合,對有實力與潛力的學校或學科應給予重點投入,一方面增強各高校為爭創一流而進行良性競爭的動力與活力,另一方面減少對“新起爐灶”學科的無效投入、對有相同學科但實力相差較遠的學校的重復投入。各高校也要提高內部的資源配置效率,避免貪大求全、重申報輕建設、重規模輕質量。
在學科布局上,應更加突出比較優勢,避免“全面出擊”。建設一流大學的基礎是要有一批一流學科,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已明確以擁有領先、高水平學科的多少將一流大學劃分為三個層次。因此,選準選對爭創一流的學科非常關鍵。就全省而言,對有可能進入世界或國內一流學科的遴選,需要進行通盤比較與評估,以利于科學布局,以確保這些學科在國內和世界學科排行中有競爭實力。具體到每一所高校,更需要有戰略眼光和全局意識,應著重從那些在國際國內排名中居于前列、在省內居于領先地位的具有傳統、特色與優勢的學科中加以遴選,而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科,該調整的調整,該舍棄的舍棄,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集中優質資源把最有優勢、最有可能躋身一流的學科建設好。
在人才培養上,應更加突出質量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培養不出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大學就無從談起。高校要根據“雙一流”建設特別是一流學科建設規劃,著重圍繞學校的學科優勢、專業特色、行業背景等制定好人才培養方案,突出培養能夠體現本校傳統優勢與學科特色的人才;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有效整合學校學科、科研、師資等資源,因材施教制訂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以促進具有不同優勢特長、資質稟賦的學生往不同方向發展;要注重深化課程內容體系改革,加強通識教育,強化實踐環節,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要盡可能減少在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規格上“煮大鍋飯”、在人才質量評價上“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以避免培養出來的學生“千校一面”“泯然眾人”。
在服務社會上,應更加突出貢獻效能,避免“蜻蜓點水”。從總體上看,目前高校主動并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夠、成果轉化率不高。創建“雙一流”,要在著力實現“一流大學作出一流貢獻”上下功夫。一方面,政府應充分發揮協調、引導與牽線搭橋的作用,加強與全省發展戰略緊密相關、亟待突破的關鍵領域與技術需求的統籌,采取政府與企業“出題”、高校公平“競答”的方式,由真正具備實力的高校來承擔重大科研攻關,以減少低層次、低水平重復甚至無實質內容、浮在面上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另一方面,高校要切實將一流學科建設、一流人才培養與重大戰略需求結合起來,瞄準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及支柱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抓好技術攻關,提供智力支持,增強智力、技術、人才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精準度,提升高校對社會的貢獻效能,實現服務社會與建設一流大學的互促互動。
在文化建樹上,應更加突出團結精進,避免“離散內耗”。一流大學必定有一流的文化與精神,在推進“雙一流”建設進程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促進團結協同作戰與抓好頂層設計同等重要。就全省而言,應著力打破以往在制定政策、資源配置中過多考慮“平衡”“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和做法,以推動形成良性競爭,促使各高校盡展所長,在打造世界一流、國內一流大學與學科的過程中,充分彰顯湖南智慧、湖南特色。就高校內部而言,要突出做好“人”的文章:一方面抓好隊伍整合,尤其要避免因學科布局調整可能帶來的學科、學術帶頭人誰也不讓誰、離心離力的問題;另一方面,要通過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造就自由寬松、民主活潑、嚴謹務實的學術生態與氛圍,避免學術研究上的浮躁之風和功利化傾向,真正以一流大學的精神風骨和文化氣質引領社會思想文化的進步。
(作者系湘潭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